APP下载

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对十二指肠憩室的疗效分析

2019-03-28周大为朱铮苗天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2期
关键词:空肠肌层幽门

周大为 朱铮 苗天文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舞阳 462400)

十二指肠憩室为临床常见疾病,指十二指肠黏膜或其肌层出现缺损,胃肠道长期高压所致,多发于十二指肠第2或第3段[1]。手术是十二指肠憩室常用的治疗方式,传统憩室切除术是其常用术式,虽可达到根治目的,但具有一定危险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再次手术风险较高。基于此,本研究对92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予以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4.86±5.12)岁;病程 1~10年,平均病程(5.56±2.10)年;憩室部位:十二指肠第2段内侧壁32例,十二指肠第3段内侧壁14例。常规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 22~47岁,平均年龄(36.58±5.01)岁;病程 1~10年,平均病程(5.14±2.00)年;憩室部位:十二指肠第2段内侧壁30例、十二指肠第3段内侧壁1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憩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憩室颈部狭小,伴潴留症状等;(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腹部手术史;(2)伴有凝血功能异常;(3)存在手术禁忌证;(4)伴严重心血管或免疫性疾病;(5)肝肾功能不全;(6)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1.3 手术方法

1.3.1 术前准备 术前血尿淀粉酶、血糖检查显示正常;术前凝血功能、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输血前四项等检查结果均在手术允许范围内;按钡餐造影、ERCP与十二指肠镜检查及临床体征制定手术方案;术前3 d进行肠道准备,术前30 min应用抗生素。

1.3.2 常规组 行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治疗:取仰卧位,麻醉后于右上腹直肌旁作手术切口,逐层切开进入腹腔,探查胆道、胰腺、消化道等组织,确认病变情况,确定憩室位置,若憩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解剖内侧边缘及胰腺附着组织,若憩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内后方,切开外侧腹膜,游离胰头后侧、降段,翻开,找到憩室后进行憩室的游离,沿憩室表面采用蚊式血管钳将周围组织与其分开,分离操作时尽量避免对胆管、胰管及肠壁造成损伤。完全游离憩室后,切断憩室颈部,切除时切勿牵拉憩室用力过度,以免切除黏膜过量而造成肠道狭窄,采用0号不吸收线对肠壁切口进行全层间断式缝合。若肠壁切口较大,横行方式缝合,缝合时边缘组织勿过度内翻;若憩室颈部直径较小,切开浆肌层,贯穿缝合结扎黏膜及其下层,再切除憩室并对浆肌层进行缝合。

1.3.3 观察组 行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治疗: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于右侧及左侧肋缘下、脐上进行四孔法操作,游离十二指肠,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于幽门下约2 cm处切断胃幽门及远部。提起横结肠,沿系膜寻找十二指肠悬韧带,确定空肠起始位;选择一段空肠,在距十二指肠悬韧带15 cm处,结肠前用普迪斯线(3-0)将肠壁幽门远端浆肌层缝合一针,空肠同拟吻合胃连接作牵引,在胃幽门远端与拟吻合空肠远端采用超声刀分别作直径约为1 cm的小孔,经小孔插入腹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至拟吻合空肠近端与胃近端,对胃幽门远端和空肠远端进行吻合,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普迪斯线对手术切口进行连续缝合,腹腔引流管放置,结束手术。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疗效及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92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住院时间(d)观察组常规组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引流时间(d)46 46 t P 94.12±18.58 120.25±25.64 5.597 0.000 77.69±20.47 176.42±72.47 8.892 0.000 1.86±0.69 5.47±1.18 17.912 0.000 5.47±1.14 9.36±1.58 13.542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出现肠梗阻3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肠瘘3例,2例经负压引流保守治疗痊愈,1例再次行肠瘘修补,经端肠造瘘后痊愈;急性胰腺炎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观察组仅出现肠梗阻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7%(1/46)显著低于常规组 17.39%(8/46),χ2=6.035,P=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十二指肠憩室并发绞出血、穿孔、窄性肠梗阻者病死风险较高,据统计,十二指肠憩室并发穿孔者病死可达20%[2]。临床治疗中,若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进行胃肠减压、抗炎、抑酸及禁食等非手术治疗,若治疗无效则应及时考虑手术。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是既往临床常见术式,可达到根治目的,但存在手术暴露不足、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等缺陷,且术后易出现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瘘、胰瘘等并发症,部分憩室切除较大者,因缝合张力大而需同时施行肠造瘘术[3~5]。

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是一种新兴术式,行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后食物可直接进入空肠,避免经过十二指肠,继而通过旷置十二指肠预防食物流入憩室而潴留,还能防止胆胰感染诱发胰腺炎、胆管炎[6]。此外,该手术保留胃幽门,相比常用的十二指肠憩室旷置远端胃切除手术而言,不必在胃空肠吻合口再进行布朗式吻合,从而防止胆汁反流、反流性胃炎及残胃排空障碍,降低残胃癌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治疗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安全性高,与郭智华等[7]研究具有一致性。并且,该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仅需采用腹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胃幽门远端,并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对空肠与胃幽门远端进行腔内吻合,且仅进行1次吻合,无需加强浆肌层缝合,从而能够大幅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对相关组织造成的损伤[8~9]。同时该术式与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疗效相当。本研究结果还显示,92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治疗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疗效确切,并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综上所述,相比传统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而言,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在治疗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中,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空肠肌层幽门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