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欢乐嬉水节
——基于幼儿经验的课程探索与实践

2019-03-28

好家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气球尝试经验

文 洪 艳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实基础是班级。班级是课程实施的现实基地,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真实所在,没有班级,幼儿园课程将空无所依。”幼儿经验的获得受幼儿直接的需要和兴趣的影响。越是年龄小的幼儿,越容易受直接动机的支配。幼儿有着游戏的天性,有着建造和交流的本能,它们生而有之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日益丰富。

一、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明确课程方向

杜威认为:“对于幼儿的生长来说,一切科目只是属于从属的地位,它们是工具,它们以服务于各种生长的需要衡量其价值……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幼儿而不是教材。”因此,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幼儿的已有经验。嬉水节是我园的传统活动,幼儿在小班的时候,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过嬉水节的游戏。于是,我们借助《嬉水游戏大调查》,以幼儿叙述、家长帮忙记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幼儿关于嬉水节的兴趣点和已有经验。

通过归纳整理,我们发现幼儿的话题涉及玩哪些游戏、游戏可以怎么玩、游戏在哪里玩、谁来玩游戏等,这其中所包含的经验涉及各个领域,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发现该主题活动可以实现多领域课程的多个目标,也能对幼儿现有能力提出适度的挑战,因此确定了开展“嬉水节”的主题活动。

二、拓展深化幼儿经验,有效开展课程

如果课程仅仅停留于重复幼儿的生活经验,无疑会造成浪费。虽然我们说幼儿的生活经验是生动的、丰富的,但与人类的总体经验相比,幼儿作为成长和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经验是狭窄和单薄的,需要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因此,我们围绕着这些话题,和幼儿展开了讨论。

(一)我们的嬉水游戏

话题一:玩什么?

大家都喜欢玩什么呢?为了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我们开了一个小小推荐会,请每位幼儿都来介绍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水游戏,最后大家投票,乐乐的游戏获得了最多的票数。随后,我们又经过讨论给这个游戏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雨淋水球。

话题二:在哪里玩?

这个游戏适合在哪里玩呢?幼儿带着问题,在幼儿园里寻找了起来。经过一番寻找和讨论,我们将游戏场地定在了紫藤架那里,并将游戏内容画在了场地示意图上。

话题三:怎么玩?

游戏材料需要气球,于是大家开始收集气球。此时,大家又遇到了新问题:怎样往气球里注水呢?

我们尝试着进行第一次装水:一手拿着气球,然后将气球浸在水里,过一会儿拿起来一看,气球还是扁扁的,水并没有装进去,CC说:“气球自己又不会喝水,我们要喂它喝。”听了CC的话,幼儿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灌水:一手拿着气球,用碗装水将水倒进气球口,欢欢说:“好多水都流出来了,琪琪你帮我把气球的嘴巴张大点吧。”他们两人合作,气球的肚子才慢慢大了一点。可是,瑶瑶说:“这么点水,一会儿就流光了,不好玩!”这可怎么办呢?

我们立刻围绕游戏的材料展开了讨论,幼儿们觉得在气球里灌水太难了,耗费的时间太长,气球里的水太少,那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呢?彤彤马上说:“可以用塑料袋,能装水,也能戳破。”她的想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这样就解决了游戏的一个大难题,我们的游戏也从雨淋水球变成了雨淋水袋。这一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幼儿去做,幼儿在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中不断获得新经验,到达新的经验生长点。

游戏到底怎么玩呢?小孙说:“我们要制定游戏的规则,不然所有小朋友同时来玩,会很乱的。”什么样的游戏规则才是最合适的呢?大家分组讨论着,最后还画了规则标记,张贴在海报上。

话题四:谁来玩?

规则制定完成后,幼儿们发现还需要一些工作人员,谁来发牙签?谁负责在塑料袋里装水?水都流光了,谁又负责来换袋子?阳阳说:“这些是‘准备材料的人’吧!”在后面的环节中幼儿还分别讨论出了“服务的人”和“帮助的人”。

在师生一起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丰富“人员分工”思维导图,也让幼儿清晰地看到了嬉水节中各个环节所需人员及安排需要。

幼儿的收获:(1)敢于在集体面前进行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2)根据游戏规则,利用绘画、数字等方式制定规则。(3)结合问题,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并解决问题。

教师的支持:(1)提供调查,注重经验提升。(2)策划幼儿合作制定计划的机会,提升幼儿合作能力。(3)引导幼儿科学认知和选取材料的适宜性。

教师的感悟:(1)关注幼儿兴趣,共同参与活动。(2)为促进幼儿学习,教师及时在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之间切换角色定位。(3)行动的力量远大于照本宣科,要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相约嬉水节

话题一:邀请同伴

在“开心娃加油站”的活动中,幼儿有过大带小的经验,因此在讨论的时候,韬韬说:“请小班弟弟妹妹一起来玩吧!”大带小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话题二:尝试游戏

我们设计的游戏好玩吗?幼儿提出要自己先玩一下,再请弟弟妹妹一起玩。于是,活动当天上午,工作人员先到场地上摆放材料,其他的幼儿随后到来。幼儿根据自己制定的规则,尝试玩起了游戏。经过预演会发现有很多实际的问题等着幼儿去解决。

下午,我们围绕预演情况进行了讨论,为了解决人员太多的冲突,最后我们决定准备更多数量的材料。幼儿还对该穿“泳衣”还是“雨衣”进行了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穿泳装。我们的解决策略是:实地预演发现问题,自然淘汰了雨衣,在行动中解决问题。

幼儿的收获:(1)发现了问题后,尝试解决问题,使活动更加有趣。(2)拓展生活经验,与同伴共同制定计划,大胆尝试规划自己的活动。(3)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来记录游戏的内容,并大胆交流游戏内容。(4)根据游戏内容和喜好自由选择游戏项目。(5)积极参与集体合作活动,体验帮助他人及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教师的支持:(1)提供海报纸,为幼儿的制作和介绍提供可能。(2)为幼儿进一步活动,联系好小班教师配合开展活动。

教师的感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课程不断发展的动力。

(三)嬉水狂欢

经过两周的准备工作,我们的嬉水节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幼儿两两结对,快乐的身影穿梭在操场的每个游戏中。

“嬉水节”主题活动就是对幼儿在生活中产生的兴趣进行延伸。因此,主题活动的设计必须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围绕幼儿的生活及相关经验,让幼儿在该主题活动中产生的经验延伸渗透进幼儿园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回顾经验生长过程,反思并调整课程

活动当天下午,我们对上午的嬉水活动进行了总结,幼儿纷纷觉得自己策划、制定规则、准备材料的游戏更好玩。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不断思考活动设计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怎样调整会更适合幼儿,还要经常对实际进行的活动目标、内容、结构进行反思。

皮亚杰说过:“所有观念确实需要有一个经验的基础,连逻辑的数学观念也都如此。”因此,能够被幼儿吸收的经验,总是与已有的经验相关联的,是对已有经验的深化和扩展。因此,来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课程,应该与幼儿的经验息息相关。

猜你喜欢

气球尝试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找气球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气球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