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2019-03-27赖运章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赖运章

[摘   要]教学主题是课堂教学的思想与灵魂,教学主线是课堂教学的脉络与根基。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主题,彰显育人立意;依托知识、问题、情境、活动、情感五个维度抓住教学主线,凸显育人站位,重塑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科核心素养扎根课堂、深耕细作。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主题;教学主线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59-0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为了使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围绕教学主题,抓住教学主线,以教学主题统领教学主线,彰显育人立意,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更富有价值。

一、教学主题的要义与围绕教学主题的策略

(一)教学主题要义

“主题”在《辞海》中的定义是:“文艺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课堂教学也应有中心思想,即教学主题,这是教学的思想和灵魂。教学主题寓于教学主线之中,揭示教学价值取向。

(二)提炼教学主题,彰显育人立意

提炼教学主题既可依据课程标准,也可基于教材内容或学生实际等。本文以《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为例,围绕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谈谈如何提炼教学主题。

从教材内容看,“国际交往剪影”是情境导入,“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 是情境分析,“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是情境回归。教材的主体部分介绍了国际关系的主体、内容以及基本形式。决定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因素是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开展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同时,都要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教材的落脚点是在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我国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从现实看,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变化莫测,正确处理国际关系,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需要发挥中国作为负责大国的智慧。因此,本框的教学主题可以确立为引领学生树立“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素养的意识,并自觉付诸行动。同时,这一教学主题的确立,为后面“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从学生实际看,高中生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虽具有一定的关注度,但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往往存在两种错误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是以消极的心态作壁上观。对于如何维护国家利益,有些学生误以为是国家领导人的职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以偏激的言行宣泄愤慨。当国家利益受损,义愤填膺是情理之中的,但部分学生易受冲动情绪影响进而做出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的非理性行为。基于此,可确立教学主题:作为公民在维护国家利益时要增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素养意识并付诸实际行动,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使命。

基于政治认同,教学主题可以确立为“认同我国维护国家利益所采取的措施,坚定自信地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基于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教学主题可以确立为“理性、自觉、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二、教学主线的要义与抓住教学主线的策略

(一)教学主线要义

“主线”指占主导地位或主要统领事物发展的线索。教学主题犹如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教学主线恰似是课堂结构的“经络”,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开展的线路指南。

(二)抓住教学主线,凸显育人站位

教学主线主要包括知识主线、问题主线、情境主线、活动主线和情感主线,抓住主线犹如抓住了课堂的“脉络”,在与主题的交融中使课堂教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抓住知识主线,防范知识碎片

知识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基础,离开了知识,素养培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探索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匹配的系统知识教学,让核心素养落地有声,教师应在教学中善于抓住知识主线,将碎片知识系统化。

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把握知识的跨界与穿越,使得知识阡陌纵横、泾渭分明。在《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的教学中,知识主线包括国际社会的主体(包括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織)→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经济、政治、军事)和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决定因素(国家利益)→重要影响因素(国家力量)→要求(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国际社会的主体之间因为国家利益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呈现着竞争、冲突、合作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在上述的知识脉络之间呈现明晰的递进关系,有利于在动态生成中避免碎片化的知识陷入零散的堆积过程。

2.抓住问题主线,孕育思维张力

问题是连接知识与学生思维的教学媒介。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是人们求知的动因,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起点。从课堂教学组织者来讲,“疑”即设问。反思当下教学,一些伪问题时常充斥课堂,如“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如何维护我国的利益?”等这些理论化、浅表性的设问,难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此,需设置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和探究价值的问题,以驱动学生真实思考,进而孕育思维张力。

(1)问题设置寓于生活情境。教师要尽可能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展开探究。如 “国家利益如何决定国际关系”是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本学期我校的一位老师在同课异构比赛中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这样设问:“中美之间为什么既合作又冲突?”这样设问虽有一定的思维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但这种设问方式已经把中美之间的关系直接向学生呈现,显然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并透视其背后的大国博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可设问:“结合材料,中美关系围绕哪些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假如你是欧盟国家,针对中美的贸易冲突,你会如何选边站?”针对这一设问,第一步,分析中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中美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第三步,以第三国的身份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来选边站,引导学生在综合判断中做出理性选择。具有层次性和情境化的设问,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同时又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透视我国处理真实而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智慧,进而认同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外交策略。

(2)问题设置基于认知困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知识点,而是教知识点中的思维点。只有关注思维点,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才是智慧,才能培養出善于思维的学生。在本次赛课中,有参赛老师在探究环节设置了一道判断改错题:“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不出所料,所有学生把“唯一”因素修改为“决定性”因素,表面上看,学生知道了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的关系,但他们并不理解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中,除了国家利益是决定性因素外,还有国家力量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这也是教学中教师需要补充的知识短板。从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如何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考量,如果学生不理解国家力量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为增强国家力量的责任感也就无从谈起。对此,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比较1996年和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的中国态度。

材料一    1996年中美贸易战中,中方态度“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分歧,只能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而不应采取施压和报复的强权手段。对抗是绝对没有出路的”。

材料二    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中方态度“中国无意和任何国家打贸易战。但是如果对方挑衅,中国将‘奉陪到底,‘看谁真正坚持到最后”。

巧设问题: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的中国态度,“如果对方挑衅,中国将‘奉陪到底”的底气来自哪里?或 “对比材料,中美贸易战中,我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中国信心满满,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有能力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但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这样的设问就不是简单地教知识点,而是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从而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为维护国家利益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的问题导引,有利于拨开思维的迷雾,解开认知的困惑,使学生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

寓于生活情境的问题导引、基于认知困惑的问题诱思,不是简单地对教材知识的复述,没有机械地对观点的记忆,而是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断反思的思维品质。

3.抓住情境主线,拓展学生视野

情境是培植核心素养的沃土。结合社会热点,抓住情境主线,使知识与问题植根于真实的生活化情境之中,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在教学“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时,可结合当前中美贸易冲突的时政热点,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材料一    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中美两国企业签署合作项目34个,金额达2535亿美元。此次中美两国经贸合作的签约总额,创下了中美经贸合作史上的记录。

材料二    2018年3月23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宣布美国对中国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技术、机械等产品加收25%的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材料三    为反击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维护中国合法权益,从2018年4月2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对水果及制品等120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5%;对猪肉及制品等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25%。

上述三则材料,以中美贸易的恩恩怨怨为教学情境主线,把国际关系的主体、内容、基本形式和维护我国利益等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拓展视野中养育家国情怀。

4.抓住活动主线,提升公共参与

活动是内化核心素养的支点。课程标准强调,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历练体验中孕育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活动主线,打造活动板块。如,活动板块一:放眼世界    触摸国际关系。意图:引导学生身在校园,心系天下,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关心国家。活动板块二:聚焦中美    解构国际关系。意图: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引导学生透视国家利益下的中美博弈,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活动板块三:角色模拟    维护国家利益。意图:对于美国发起的贸易战,让学生以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回应,以此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上述三个活动板块,基于学习主体,实现了教学内容活动化,在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5.抓住情感主线,塑造必备品格

情感是核心素养的内隐,其核心内涵是人格或心理素质。情感主线,作为学科育人的暗线,不同于知识、问题、情境和活动等教学的明线,需要教师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视域下高屋建瓴,凝练育人价值。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责任、担当、诚实、坚毅、谦逊、积极、热情”等品格是新时代中学生应具备的品格。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本课的教学始终渗透“维护我国国家利益”这条情感主线,也是“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灵魂所在。抓住这条情感主线,引领学生从关注中美贸易冲突到自觉维护我国的利益,进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在使学生坚信“中国强则少年强,少年强使得中国更强”的同时,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爱国志向。

“围绕教学主题,抓住教学主线”是培育核心素养策略的一种探索,但核心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它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最重要的是高度重视和坚持不懈,通过每一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感悟与追求。

[   参   考   文   献   ]

沈毓春.课堂教学主题的提炼: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为例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26-27.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分析
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