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工作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班文化建设

2019-03-27林倩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培训班班级理论

林倩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中小学教师培训班(以下简称“培训班”)文化是指依托于培训承办机构的文化,在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团队的引领组织下,学员在学习和交往中所形成的,并且为全体学员所认同并遵守的制度准则、学习态度、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综合。培训班文化的建设是全方位的,是潜移默化的,要渗透到培训组织管理和教学的各环节与各方面中。同时,它也是长期的,在训前启动,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在训后仍需维护与发挥作用。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增强培训班凝聚力,拓展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凸显培训特色。[1]文章结合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探讨如何加强培训班文化建设。

一、小组工作介入培训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小组既是过程也是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组员的态度和行为。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在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目标引导和指导下,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2]培训班中有着共同目标和需求的学员组成了一个会持续一段时间的群体,学员之间互动并彼此影响,有一套规范约束、影响学员行为,同时培训班也随着时间在不断发展。因此,培训班符合小组工作中对“小组”的界定。此外,价值观的契合、理论的适用和思路、内容及方法技术的可迁移使得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培训班文化建设成为可能。

(一)小组工作的价值观、理论的契合

1.价值观的契合。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个人改变的潜能,没有歧视,尊重多元化,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使其在克服眼前困难的同时,增强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尊重学员的价值,相信他们有自我提升、改进工作的能力,尊重他们在年龄、性别、能力、学科、校情、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和个人素养等方面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增强他们促进个人专业成长的能力。

2.理论的适用。小组工作基础理论中的需求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小组互动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培训班文化建设有较直接的指导意义。一是需求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七层次需求理论认为需求要靠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来满足。小组工作方法可以帮助学员了解自己在培训中各层次需求和被满足的情况,以及自己未意识到的需求,促使学员把需求与自身能力结合,并与他人需求、培训要求进行协调与整合。[3]此外,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得学员会为了实现才能,发挥潜能,全力以赴,自动自发。这为班主任激励学员产生自动自发能力,从而达到加强班级管理、提升培训实效的目标提供了理论支持。二是小组动力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组员间的相互关系决定小组结构特性,组员的活动和状态依赖于其他组员的活动和状态,组员间相互适应的持续互动过程就是“互动动力”;小组的行为决定于小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按照该理论,学员的行为取决于他与培训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依赖于其他学员的活动和状态;作为班级文化外显形式的班级行为既受到学员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也受到班级所处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变班级来改变学员,比逐个改变学员要容易得多。[3]因此,在如何围绕国家、社会、民众对中小学教师群体的要求和期望,结合承办机构的文化和培训要求,引导学员进行积极、有效、持续的互动,形成有助于积极向上班级文化产生的“互动动力”,从而达到提升学员能力目标的方面,该理论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三是小组互动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小组为了达成目标和适应所属环境,既要解决任务性问题,又要维系小组和谐稳定关系,当二者维持某种程度的均衡,小组的才能持续平稳运行。[3]在培训班中,任务性问题即按照培训方案,开展培训活动,完成培训任务,达到提升学员能力的目标。此外,还需要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维系学员之间和谐稳定的关系,保障培训目标顺利达成。该理论提供了了解学员行为与班级发展过程的方法,帮助班主任了解学员之间的互动依据、互动过程、互动动力。四是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人用拥有内在的个人资源与外在的社会资源应对生活中遭遇的问题;社会支持网络是外在社会资源的一种,越强大,就能越好地应对来自环境的挑战;在社会支持网络中,由亲密伙伴(家人等)、社会网络(亲朋好友等)、社区(或社会)提供工具性(物质、行为等)或表达性(精神、情感等)的社会支持。根据该理论,培训班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建立由同行(同学)提供的帮助个人专业成长的社会支持。一方面,学员通过交流个人专业发展和工作方面的经验,分享资源,互相提供工具性支持。另一方面,学员分享彼此在学习与工作中的问题与感受,易得到理解,产生共鸣,工作中的付出能得到肯定与尊重,能获得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以及情感支持与认可,是表达性社会支持。五是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并获得新的行为和反应方式,强调学习榜样的作用。[2]班主任和班委易成为其他学员观察、学习的对象,班主任与班委的行为结果和他们同其他学员的关系,乃至个人魅力,都会影响其他学员决定是否观察、复制、强化相同的行为。

(二)小组工作思路、内容与技术的可迁移

1.小组工作思路的指导。小组的发展是一个顺序且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一般有准备期、初期、转换期、中期、结束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班也有类似的变化模式。运用小组历程的概念,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班级发展过程中学员互动的趋势、可能面临的障碍和困难,同时也能为班主任应采取何种行动提供参考。

2.小组活动的运用。小组活动是小组社会工作的实施、小组任务与目标达成的重要媒介。借鉴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精心设置一些有助于培训班文化建设的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对话、表情、仪态、身体接触、沟通以及彼此经验的分享,都能成为人际互动中满足学员共同需求的媒介。

3.小组工作技术的应用。小组工作有促进关系建立、鼓励学员自我探索的反应技巧,还有促使互动更有效的交互作用技巧以及促成学员积极思维和行动的行动技巧。这些方法与技巧可以广泛有效地运用于班主任与学员以及学员之间的互动中。这些方法和技巧包括倾听、同理心、澄清、总结、识别同盟者、有效使用眼睛、鼓励与支持、联结、中立、示范、自我表露、对质、提供建议与信息等。

二、小组工作在培训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一)利用小组活动,营造班级氛围

破冰活动作为小组活动的典型代表是培训班建立之初奠定班级文化基础的有效手段。破冰活动的开展是以提升关系、营造氛围为目的,以丰富生动的游戏为载体,以活动后班主任的引导和学员的分享为重点。培训班建立之初,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破冰活动不仅要达到活跃气氛、打破隔膜、促进认识、增进了解的目的,还要引导学员认识到学习重要性,激发学习主动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满足学员爱和归属的需要。要警惕破冰活动为游戏而游戏,过度娱乐化的情况出现,因此既要有活跃气氛为目的的游戏,也要有以促进沟通合作,提升关系甚至是学习新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游戏。游戏后的班主任引导和学员分享是破冰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小组工作中促进互动和行动的技巧,鼓励学员表达个人感受与想法,引导他们认识活动目的,强化活动中习得的积极思维方式和行为,从而达到营造积极、友好、好学班级氛围的目的。

(二)秉持小组理念,激发主体意识

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员的价值与能力,一方面通过观察识别“同盟者”,即发现责任心及组织能力强,并且可信赖与合作的学员;另一方面帮助不自信的学员发现自身的价值和闪光点,鼓励其表达与表现。通过任命这类学员为班委,赋予他们在班级中管理、服务以及榜样的角色。学员一旦承担起一定的角色,就会受到该角色的影响,如遵守相应的班级规则、发挥潜能、发展新技巧、学习控制某些不良行为以及改变自我形象等。而班委又可以对其他学员形成一种良好的示范,影响他们的行为。当学员出现了这些正向的行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被充分调动,对培训活动的兴趣也增强了,形成良性循环。

(三)依据小组理论,丰富培训内容

根据小组互动理论和小组动力学理论,培训班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引导学员进行积极、有效、持续的互动,有助于“互动动力”的形成,从而促进积极向上班级文化的产生。因此开展形式多样、注重学员参与和互动的学习活动是培育班级文化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可以围绕培训主题开展主题研讨、经验分享、沙龙、辩论赛、行动性学习等各类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结合学员兴趣特长,组织文艺晚会、健身等文娱活动。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围绕培训主题,聚焦学员需求;二是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和规则,可以邀请学员参与活动设计与准备;三是要提前告知学员,让他们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员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提升学习内部动机,促进学员之间在专业上、情感上的互动,让学员能够贡献智慧和能量,同时得到启发与帮助。

(四)充分发挥班主任作为小组领导者的角色功能

1.起始者和推进者作用。班主任作为培训班教学与管理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有责任引导学员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班主任愿意为培训班投入精力与情感,以尊重、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员,主动积极地与学员互动,精心设计与组织培训活动,科学开展培训管理,是建设积极向上班级文化的关键。

2.观察者和反馈者作用。班主任要始终及时、敏锐地发现和掌握班级中学员的互动依据、互动过程和互动动力等情况,以及这些情况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并能够对这些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促进班级内部更有效地沟通和发展。

3.规则的执行者和示范者作用。培训班要想有效地运作,班级共同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作为规则的执行者和示范者,这个角色会贯穿培训班全过程。班主任的示范是学员学习或建立良好行为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班主任表现出的真诚、尊重、开放、专注、自我肯定等行为,学员会在互动中通过观察和体验进行学习。

4.联结者作用。班主任作资源的联结者帮助学员构建一个支持网络,将学员共同的个人成长需求进行提炼,使之产生关联;或者把成一些学员的需求和另一些学员所具备的资源进行匹配,增加学员彼此的认同感,使互动更有意义,让学员互助更具实效。

猜你喜欢

培训班班级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班级“四小怪”
神秘的混沌理论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班级英雄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