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初探

2019-03-25冯跃芳

活力 2019年2期
关键词:党支部两学一做互联网

冯跃芳

[摘要]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属于学生基层党组织,其建设关系着青年党员的健康发展。目前,由于正式群体心理的固有缺陷以及研究生快餐式信息接收模式的影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面临“权益从众”心理初显、信息沟通滞后、个别活动形式化等问题。为提升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效性,应开展微党课、党员德育交流会,推进“两学一做,基层化;践行“创新、便民、共享”新理念,开拓“互联网+党支部”新模式;组建内部非正式群体,分享优秀党员事迹,发挥朋辈榜样作用;同时,创捌更民化沟通渠道,重要事项“点对点”通知,增强组织生活实用性。

[关键词]研究生党支部;正式群体心理;“两学一做”基层化;“互联网+党支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学生基层党组织,是学生党员服务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制度平台,直接关系着学生党员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从学生党员干部自身的实践经验来看,在网络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学生党员是未来的社会栋梁,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致力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爱国青年,我们必须直面时代挑战,与时俱进地加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

一、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挑战

从学生党支部的发展现状与学生党员干部的实践经验来看,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与组织生活开展均面临挑战。

(一)形式主义苗头初现,个别活动形式化

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是培养党员的关键措施,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关系到党员的成长发展,长远来看也关系到党组织的内部建设。目前,由于研究生极为重视学术论文写作以及社会工作实践,特别是法律系研究生,律师事务所的实习经验极为重要且费时费力。而且,研究生大都即将步人社会,少数学生受到社会影响,具有功利性倾向,在进行选择时常常以“是否有用”作为价值衡量的标准。党组织生活多以学习会的形式开展,其内容主要是党的理论方针路线,这些理论具有较高抽象性、正确性以及深刻性,需要认真仔细研读,不符合少数研究生的实用主义与现实需求,因而少数研究生党员组织、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二)“权益从众”心理初显,意识形态略显漂浮

学生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学习的内容主要源自上级的正式文件,通过文本话语方式开展组织生活,其内容多是总纲性、原则性的。同时,党支部本身的权威性、正规性使得其对工作、学习内容的传播途径较为正式和单一,主要通过正式文件、书籍等形式从上至下传达,因而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践性和感染力;加之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也有待提高,党支部对党员的单向传达方式使得支部与个别党员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少数党员没有很好地领会党支部传播的思想。但是,这些“少数”党员表面上会与组织保持行为和思想上的一致,这种在行为上与党支部保持一致的行为名为“权宜从众”。“权宜从众”现象使得党支部建设的成果可能含有少量的虚假成分,出现一部分假的“泡沫”。

同时,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建设长期以党组织为中心,多采取文本的方式进行党的理论宣传,缺乏互动性与生动性,个别情况下将产生意识形态“漂浮”间题。意识形态漂浮是指大众媒体广泛宣传的某种意识形态并不能深入人心,反而导致信息接收者的逆反心理,而使意识形态浮于表面。

(三)“点对面”沟通模式下的信息滞后

网络信息接收模式的滞后性带来了党支部内部沟通的滞后性。目前,研究生党支部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微信为主、QQ为辅,这类交流媒体以数据网络服务为依凭,普及率极高。但网络信息接收模式下,网络既是信息沟通的基础,也可能产生信息沟通的滯后性。只有保持网络全程畅通并手苟噢卖登录微信、QQ等社交媒体,才能及时获取信息,保障党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流畅。但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只在有需求时才打开网络并登录社交媒体,信息获取常显滞后。

二、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实效性不足之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的快餐式信息接收模式导致意识形态略显漂浮

互联网时代下,碎片化信息大量涌人学生生活,冲淡了党支部理论思想宣传的实效性。一方面,党的理论大量无差别地密集性传达,造成个别学生党员的思想疲劳,使得其对党的思想的反应略显迟钝。当代学生党员的思想独立性逐渐增强,对于社会、网络以及身边的各类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大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与自主性增强,对党组织的理论也拥有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快餐式信息接收模式下,学生党员对党的思想理论处于浅接收状态,使得少数党员容易产生意识形态漂浮。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二)正式群体心理的固有缺陷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典型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它包含正式与非正式的群体心理。其中,正式群体心理主要存在于工具层面,提供制度化的硬约束。

党支部与党组织属于正式群体,其最大的特色在于规范性,它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严格的制度规范以及正规的运行程序,党员的权利义务极为明确,对党员材料规范性的要求也极高。党支部的规范性与权威性,由此产生的从众效应与服从效应作用于学生党员个体,从而使其依据党支部的群体规范进行活动,这便是正式群体心理氛围的效果。思想与行为规范一旦进入党支部这一正式群体的圈子,便对党员形成了制度化的硬约束。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制约”让党员“服从”于组织,这一制度在保障组织高效发展的同时,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稍显欠缺。

群体的实质应该是群体成员共同利益目标的实现和群体本身的发展,党支部的实质应该是优秀党员的培育和支部的发展。但现实情况下,作为正式群体的党支部倾向于注重活动的开展与工作的完成情况,对于党支部的思想文化建设的关注度可能小幅下降。同时,党支部本身的权威性与规范性使得党的思想的传播活动可能产生“关注形式而感染力有待提升”的问题。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党员干部或党员倾向于关心能力提升或者诉求的满足,其对自身利益的过分关注使得党组织文化的发展退居次位。党支部在被视作党员发展主阵地的同时,党员培育工作的全面性、深入性仍需进一步提升。

(三)党组织活动的规范性与实用性的冲突

党组织生活的规范性、抽象性本身就与实用性天然相排斥。生活是客观的,在面临生活、学习的压力时,研究生自然极为注重自身需求的满足。而党组织活动的规范性、抽象性使得其内涵极为丰富,而外延相对较少,其中的项目大多注重素质修养而缺乏量化的成果,不符合功利主义下的实用性。

三、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之对策

(一)“两学一做”基层化,育“修德、明辨、勤学、笃行”之党员

王充曾在《论衡》中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研究生党支部作为基层组织,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推进的基石,若将“两学一做”比作巨人,那么基层党支部便是该巨人得以远行之“足”。即基层组织安,则党安;基层组织强,则党强。因而,“两学一做”的基层化发展刻不容缓。

1.着力践行党支部微党课

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鼓励党员讲党课。微党课的学习内容在于“党”,学习形式在于“课”,学习特色在于“微”。开展微党课时,要贯彻“微而精”的理念,在便民、高效、快捷的同时,坚持深入学习、深刻理解,杜绝因微小而过于简单、浅显无内涵。

2.创新开展党员德育交流会

党员培育,修德为先,明辨为基,勤学笃行不可失。党支部可选取近期的道德热点事件或争议问题,组织党员开展德育交流会,鼓励党员充分了解、探讨该热点事件,学习他人的良好品德,反思自己的人性缺点,让党员做到真正的“明辨是非、扼恶扬善”。

(二)“互联网+党支部”,树立“创新、便民、共享”新理念

创新利用“互联网+”平台,创建“互联网+党支部”之新模式,秉持“创新、便民、共享”之新理念,积极科学地利用互联网开展党支部建设。

1.“互联网+共享”

全面利用班级微信群、党支部微信群等网络媒体平台,在个人自学党的理论方针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微信平台分享会,建构“互联网+共享”模式,与群众共享,探群众心声,知群众意见,应群众需求,解群众疑惑;与党员共享,分享理论,探讨时政,共求进步。

2.“互联网+便民”

针对准毕业生、出国留学生等群体参加组织生活难、接受培养教育难等问题,可以特许毕业生年级党支部组织网上生活学习平台,利用网络社交平台组织开展学习会,解决毕业年级党支部因党员分散全国各地而产生的组织生活中断问题,保障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培养工作的全程性、完整性与持续性。

3.“互联网+创新”

创新便民化沟通渠道,重要事项“点对点”通知。为保障党支部工作的高效、便捷、快速,党支部应当创新沟通渠道,充分利用网络新工具,实现重要工作内容的“点对点”传达,减轻学生党员干部的工作压力,提升党组织内部沟通的有效性、时效性,逐步实现真正的“便民化”。例如,民商法学院2015级研究生党支部采用的Uniwork组织信息管理助手,该商务办公软件致力于解决组织沟通效率低与滞后性问题,具有活动通知和报名、发起投票、信息统计功能,在成员未及时查看信息时,该软件会以短信、电话等方式第一时间通知成员,并实时统计和反馈已查看与未查看信息的人数。

(三)组建内部非正式群体,增强凝聚力

在党支部内部组成党内心理交流会、学习交流會、就业交流会、“1+1”党员结对等非正式群体,将组织生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党员进行互动,关心成员的发展。“权宜从众”是群体成员言行与内心真实想法不一致的现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被人辨识。而非正式群体内聚集的人都是一些价值观相仿、爱好相同的个人。其成员在活动中不断增进思想和价值观的交流,从而逐渐形成统.的群体文化思想,这种价值观或者文化思想方面的共识是成员们所认同并内化于心的,它将对群体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影响成员们“三观”的形成。非正式群体心理的作用属于价值层面,是通过群体心理对个体的潜移默化作用为组织建设塑造价值观或者文化层面的氛围,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内化”与“塑心”,是价值层面的文化性“软约束”。要重视党组织内部非正式群体心理在党员个体心理塑造方面的“内化”作用,在正式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中融入一定的心理感情因素,进一步实现党员个体对党支部群体心理的“真从众”。

(四)分享优秀党员事迹,发挥朋辈榜样作用

在党组织内部定期开展优秀党员事迹分享会,让党员们介绍身边的优秀党员或者分享本人近期的所得,并对本阶段表现优秀的党员予以表扬。首先,坚持阳性强化法,对分享的优秀党员予以鼓励,给予其精神支持或奖励,以激励其发挥先锋作用的积极性。其次,发挥优秀党员的朋辈作用,促进其他党员争先奔优。

(五)结合党员现实需求,增强组织生活实用性

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须符合研究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现实诉求。这些诉求包括人生信仰建构、基本道德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职业目标的确立、学习生活压力的纤解、人际交流的需求等方面。这些都是研究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也是步人社会之前的迷茫。从学生党员的需求出发,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组织活动,切实解决党员同志面临的思想、工作、学习、心理问题,才能提高实效,避免形式化,切实提升党组织向社会输出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怀远.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浅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2):13-17.

[2]曾长秋.以“互联网+”促进学校德育变革[J].中国德育,2015(15).

[3]张月霞.群体心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5):142-144.

猜你喜欢

党支部两学一做互联网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企业工会与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探析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做好离退休党总支部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