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究

2019-03-20孙艳

西部论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党建+学生党支部党建

摘 要: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基层党建新局面,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抓党建就要打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高效学生党支部是学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把党员组织起来的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生党支部也是党率领青年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成长的战斗堡垒。在新时期下,必须不断探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径,从而发挥学生党员的旗帜引领作用。

关键词:党建+ 学生党支部 新时代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的章程也明确规定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社会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青年学生、引领青年思想、指导青年行动的重要纽带,在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实现党对高校的有效指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地位的重要举措。高校是文化知识传播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而高校学生党支部面向的群体正是广大的青年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同时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历史使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四个意识”和担当作为能力,强化学生党性修养,打牢政治根基,才能够助力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党的执政能力。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创造了支持条件。

二、目前高校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党员发展重程序,轻培养过程

近些年,伴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学生党员数量也明显增加,但党员发展质量却不成正相关。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存在功利化,部分学生对于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发展历史一知半解,部分高校在党员发展环节,轻视申请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原则修养的培养过程,更多的以学习成绩为考核标准。“量体裁衣”式的党员发展模式,吸纳了许多政治素养不过硬、入党动机多元化、价值观念世俗化的学生党员。

2、学生党员再教育培养考核机制不完善

学生支部在对申请人进行培养考察后,达到党员发展标准予以发展,在党员的再教育培养方面,缺少完善的制度机制,尤其是党员教育活动档案痕迹少。部分支部缺乏完善的党员考核体系,导致学生党员组织纪律性和服务意识较差,不能够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甚至出现各方面等同于普通群众的行为,自我要求放低,大大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在学生群体中的公信力和形象。

3、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单一,服务群众作用不显著

当前,部分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党日活动的形式内容相对单一,主要以集中学习讨论党的最新文件、讲话精神、会议报告、英雄人物事迹、警示材料等,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而实践活动多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不能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也不能以他们容易接受和喜欢的方式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学习,尤其是不能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存在学用脱节的现象。在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上,不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作用, 多数学生党支部对入党后党员的教育培养仅限于完成上级要求的传达学习文件和组织发展工作,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工作、学习、服务热情下降,宗旨意识淡化,从而导致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弱化。

三、“党建+”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指出,高校中的党支部要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党建+”模式,实际上是通过构建以学生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学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简而言之,就是搭好平台、选好载体和用好抓手。党建工作要打破“单打独斗”的思维模式,要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诸多要素进行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党建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1、“党建+”社团——建立党建社团,加大申请人培养力度

成立大学生业余党校,由党委书记担任校长,党委班子成员分期作为主讲教师讲授党课,党校的组织管理由政治理论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党员担任,通过社团的形式来管理申请人,旨在为高校学生党支部输送优秀的发展对象。大学生业余党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并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学習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进步青年的必由之路。成立基层党组织发展中心,此社团服务对象以重点培养对象为中心,结合学生党支部学习实践活动,加大对拟发展对象的针对性培养,尤其是加强拟发展对象的政治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在形式上入党的同时,在思想上也能入党。

2、“党建+”团建——发挥旗帜引领,夯实政治思想

团组织推优是在当代高校中入党的关键途径,团建做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党建能否做好,党员队伍是否牢固可靠,党支部可以创新性的发挥“党建+团建”的模式,以党员促团员,利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促进团员的先进性,同时使得学生党员达到一种本位意识,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启用党员讲团课的方式,每名党员对接一个或若干班级团支部,每个月或不定期在每个团支部当中进行团课教育,团课讲授内容由党支部进行审核,主要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团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团课宣讲,不仅将党的最新理论思想和路线方针渗透到每一名团员青年,同时也夯实了党员的政治理论思想,发挥旗帜引领作用。

3、“党建+”双困生——朋辈影响,助力成长

双困生指的是学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开展学生党员“一帮一”朋辈教育活动,对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学习、思想、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帮助,用他们的正能量和影响力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从而帮助需要同学成长,实现学生党员、被帮助同学教育的共赢。

4、“黨建+”社区——突出专业优势,拓宽活动形式

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之一。近年以来,特别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许多地方和部门系统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深化学习教育效果,受到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欢迎。党日活动既然作为一个受到广大群体欢迎的一项活动,那么如何永葆它的活力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永葆活力的关键问题在于创新,打破之前的固有思路,开展学生党支部与社区支部对接,形成区域化共建,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政治方向,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和青春活力,开展服务于社区的主题党日活动。如发挥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党员专业优势,开展社区安全大排查、消防知识讲座、幼儿园火灾安全逃生预演等主题活动,即创新了支部主题活动形式,又加强了学生党员了解基层、服务基层的宗旨意识。

最后,通过“党建+”模式的学生党支部建设,设立学生党员活动纪实档案,将每位党员思想政治学习情况、所带班级团建情况以及服务基层实践情况进行痕迹化管理,并以此制定党员评定细则,为民主评议党员提供可靠数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予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要通过高校学生党支部这支队伍,来夯实我们的青年思想,让他们变得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年智慧和青年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燕华,郭玉丽.“党建+”视角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究[J].政策与商法研究,2018(35).

[2] 王高合,王庆文等.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径[J].江苏高教,2013(05).

[3] 李锦伟.创建科研型党支部:高校教工党支部战斗力增强的重要路径[J].高教论坛,2017(09).

[4] 徐辉,官媚.“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共建的研究与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17(4).

[5] 徐永红.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思路创新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7).

[6] 陈文雄、文辉.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7(11).

[7] 王晓改革创新精神指引下的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思考[J].黑河学刊,2013(10).

作者简介:孙艳(1984.09—),女,汉族,籍贯:天津,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职务: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建+学生党支部党建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