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秀军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经验

2019-03-20张雨凝李秀军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中西医结合

张雨凝 李秀军

【關键词】缺铁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营养缺乏症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02

缺铁性贫血(IDA),顾名思义是既有缺铁症又合并贫血的一类疾病。所谓的缺铁症(ID)[1]意味着体内贮存的铁已耗尽,但红细胞的产生不受限制。而当体内存储的铁都消耗尽,也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时发生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此类贫血的典型特点呈小细胞低色素性。ID和IDA广泛的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健康问题,累及约20亿人[2],是发达国家唯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贫血类型。

1 病因病机

在祖国医学中没有明确的疾病名称,与现代医学中的缺铁性贫血相对应,但可根据其临床表现,故将其归为“萎黄、虚劳、血虚”等范畴。本病病因复杂,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慢性失血、气血耗伤、情志不遂等都与此相关。李教授强调:在众多病因中,由药物和食物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很容易被忽视,如四环素、碳酸氢钠等药物阻碍铁的吸收,而某些蔬菜、谷类、茶叶中磷酸钠、植酸等成分也对铁的吸收造成了影响,《素问·生气通天篇》中所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即论证了阴血不足的病因在于水谷精微。李教授将本病基本病机总结为:脾胃虚弱,久病及肝、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中焦脾胃健运,气血生化则无穷;反之,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则无力化生气血。此即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谓“土虚而不运,不能升达津液,以奉心化血” [3]。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若肾精充足、元气旺盛,则可生成足够的血液。根据“后天养先天”之道,若要肾中之精气充足必要借助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才可源源不断。肾藏精,肝藏血,由于肝肾同源,肾精不足,故肝血也不够旺盛,血液无以化生,遂致血虚。

2 辨证论治

2.1 气血不足

此种证型表现为:面色苍白、萎黄,肢软乏力,语音低微,头晕气短,气喘,动则尤甚,畏寒肢冷,心悸胸闷,舌淡,脉濡。李教授善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益气血。

2.2 脾胃虚弱

这类证型可见:四肢乏力,胸闷,饮食欠佳,或有腹泻、腹胀,或出现大便难解,舌质淡,苔薄腻,脉无力。李教授认为,此种证型的血虚是最常见的,同时使用铁剂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在脾胃,所以配合使用中药也将取得最佳的效果。李秀军教授常用异功散加减补益脾胃,腹泻时加猪苓、扁豆;腹胀时加木香;便秘时加火麻仁、当归、枳实。

2.3 肝阴不足

头晕头痛,目眩,心悸,烦燥,口苦咽干,月经量少,或伴有低热,面部潮热,盗汗,舌淡红,脉弦为此种证型的主要表现。育阴潜阳是本证的治疗大法,使用四物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

3 医案举例

患者女性,46岁,主诉:头昏、乏力1+年,为求系统中西医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面色苍白,肢软乏力,活动后感心慌,腹胀,易便秘,大便3~4天/次,月经量少,经期不规则。辅查:血常规:血红蛋白63 g/L,白细胞7.2×109/L,血小板208×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68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2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1%。贫血全套:血清铁蛋白:3.61 ug/L,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正常。骨髓细胞学示: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铁染色(-)。西医诊断:缺铁性贫血。中医诊断:萎黄心脾两虚证。予硫酸亚铁叶酸片200 mgpo tid,同时辅以中药提高铁剂吸收,同时健脾养血,方药:党参15 g,当归10 g,丹皮10 g,阿胶10 g,香附10 g,桂枝10 g,白芍10 g,山萸肉15 g,制半夏12 g,麦冬15 g,生姜10 g,甘草10 g,6剂后复查,血红蛋白浓度70 g/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86×109/L,铁剂联合中药治疗有效。继续服用铁剂,同时根据症状调整方剂。

4 按 语

缺铁性贫血是血液病中常见的疾病,李教授认为:单纯使用西医治疗,只能达到提高实验室指标的目的,却达不到根本治疗疾病病因的目的,同时服用铁剂会带来更多副反应,特别是胃肠反应,而胃肠道不好又会影响铁剂吸收,周而复始,形成了恶性循环;但是单纯中医治疗,虽可以改善贫血症状,但纠正贫血速度较慢,延长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李秀军教授利用中医与西医各自的优势,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使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中药,两者结合既可以快速纠正贫血,又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根据中医整体观念,也可以调整患者身体整体情况,达到治疗疾病病因的目的。在诊治过程中,李教授还要向患者宣教健康的饮食方法,嘱患者不可食用影响铁剂吸收的食物,不可喝浓茶等。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尽快纠正贫血,恢复铁储备,同时帮助患者建立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将疾病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郝玉书,等.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84-291.

[2] Kassebaum NJ,Jasrasaria R,Naghavi M,et al.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global anemia burden from 1990 to 2010[J].Blood,2014,123(5):615-624.DOI:10.1182/blood-2013-06-508325.

[3] 徐玲珑,王紫齐,等.周郁鸿中西医结合诊治缺铁性贫血学术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477-478.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缺铁性贫血中西医结合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小儿缺铁性贫血原因及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