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实践

2019-03-20宋元茵

关键词:护理干预

宋元茵

【摘要】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9月行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实施迷走神经反射预防性护理,结合患者术后康复情况以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总结切实有效的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术后7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为5.83%。对症护理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有死亡及病情复发者。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的预见性,减少心脏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切实强化临床疗效,是提高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迷走神经反射;护理干预;病情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04..02

心脏介入术是当前临床诊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技术手段。尽管心脏介入术技术水平高超,相较于心脏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用时短、痛苦轻、安全性高等优势,但术后患者常因应激反应过度而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作为心脏介入术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迷走神经反射可诱发血栓、休克、猝死等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和护理方案,现结合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9月行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5.42±3.70)岁。所有患者病情诊断明确,临床表现为心率减缓、血压下降、皮肤湿冷,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头昏、心悸等症状,就诊时10例患者伴短暂性意识模糊。所有患者均具备手术指征,手术类型包括射频消融术(2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3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9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3例)。

1.2 方法

1.2.1 病情观察

护理期间,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脉搏等的变化,并客观记录。术后2 h内应增加检测频次,一般间隔15~30 min便测量一次;接班护理人员应将当日指标数据与以往数据进行对比,从细微变化中筛查风险因素,提高护理的预见性;保持警惕、加强巡视,通过观察患者神情状态、面容、皮肤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上报主治医生;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若有胸闷、心慌、视物模糊、伴发大量汗液等症状应警惕为迷走神经反射;每日清洁、消毒穿刺区域,留意渗血、渗液、红肿等现象,避免感染、血栓等发生。

1.2.2 拔管护理

在拔除管路前,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开通多条静脉通路,满足术后补液需求的同时,预防急救输液、输血所用;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生命体征持续平稳后方可拔管;准备吸满多巴胺、阿托品等药物的注射器并置于患者床旁一侧,调整除颤器预备状态并涂抹完备,以供急救所需[1]。

1.2.3 急救配合

一旦患者伴发血压、心率下降、盗汗、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应立即意识到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同时及时通报主治医生进行急救;遵从医嘱注射急救药物并输注药液,在短时间内恢复血压、心率;在借助微量泵持续泵注药液期间,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科学把控给药剂量和拔管时机。

1.2.4 心理疏导

围术期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予以重视。术前,就手术内容、目的、过程、预估效果以及意外事项作详细说明,嘱患者提前练习麻醉体位,并熟知手术配合要点;为患者展示图片、视频资料,帮助患者客观认识介入术,增强手术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引荐病友,嘱患者在与病友的交谈中学习经验,同时解除不必要的顾虑,调整自我心态迎接手术;术前半小时,听从医嘱为患者进行镇静处理,常规肌注安定;术后,及时为患者遮盖盖毯,避免皮肤长时间暴露加大低体温症发生风险。同时,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使其身心放松;告知患者拔除导管可引起轻微不适,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可合理利用利多卡因局麻药缓解疼痛刺激;强调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影响,协助患者调整心绪,避免过于紧张、焦虑而增加迷走神经反射征象发生风险。

1.2.5 血容量管理

听取麻醉师建议,嘱非全麻患者在术前进食半流质食物,而全麻者常规禁食;术后,鼓励患者足量饮水以促使造影剂快速排出体外,通常情况下术后4~8 h内饮水量应达到1000~2000 mL。若患者难以进食、进水,需要及时补液。

2 结 果

本组120例患者术后7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占比5.83%。7例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例、5例,年龄38~65岁,平均(40.95±5.60)岁。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有死亡及病情复发者。

3 讨 论

众所周知,人体大多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器官以及心脏的感觉、运动、腺体的分泌均由迷走神经支配。因此,迷走神经受损便意味着机体消化、呼吸、循环等功能失调。对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而言,迷走神经反射可引起冠状动脉局部血流量骤减,继而引起置入支架或球囊扩张等部位发生血栓,甚至可因血压骤降、大脑血氧供给不足而昏迷、猝死[2]。因此,医务工作者应重视迷走神经反射,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观察和干预减少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笔者认为,适时疏导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患者在术前往往会过分担心手术效果而产生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同时手术相关侵入性操作可引发疼痛刺激,而患者疼痛不耐受亦会加重其精神负担[3]。因此,护理人员应开展全面的健康宣教,针对上述不良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另外,血容量不足亦会导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而术前进食量、饮水量过少会影响血容量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科学进食,若进食、进水困难需要通过静脉补液的形式调节血容量[4]。此外,护理操作不当如绷带加压包扎力度过大,对局部血管造成强烈的压迫感,亦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规范护理操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120例患者术后7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为5.83%。对症护理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有死亡及病情复发者。事后总结,诱发7例患者并发迷走神经反射征象的主要因素包括如下幾点:围术期,患者心理障碍严重,陷入其中难以自拔;患者术前机体状况欠佳,进食量和饮水量较少对术后血容量循环造成了严重影响;鞘管拔除时机不当,麻醉药效消退致使疼痛刺激较大,患者难以耐受;鞘管周边皮肤呈血肿状态,为加快血肿消退势必会增加压迫力度,而过度压迫、牵拉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部分患者术前合并前列腺增生,尽管已进行热敷、按摩等处理仍发生尿潴留。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的预见性,减少心脏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切实强化临床疗效,是提高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曹 华.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循证分析及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57-258.

[2] 张 薇.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2015,28(06):1370-1372.

[3] 李小花,范 惠.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4):174-175.

[4] 杨海珍.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循证分析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7):197-198.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