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城市老年妇女社会参与的思考

2019-03-19郭明杰涂婷

决策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妇女子女活动

郭明杰 涂婷

本文所说的社会参与,是指老年妇女主动参与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活动,或参与有报酬的经济活动。关注的社会参与是指主体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心、了解与行为投入。在中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过程中,老年妇女(60岁以上的公民)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她们的社会参与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存在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观念差异,不同个体有着各自的状态。

本文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60岁以上的拥有城市户口,或是已经在城市居住一年以上的农村户口老年妇女的分类调查,试图了解她们对于社会活动的参与状况、参与的不同原因,并就如何鼓励老年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出建议。

调查采用设计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400位老年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在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各个年龄层分别寻找老人进行深度访谈,共计36位老人,了解该地区老年妇女社会参与的现状,以及影响她们参与社会性活动的原因,从而更深层次地探究如何改变她们的社会参与状态。

一、关于社会参与的具体分析

(一)社会参与的途径

通过调查发现,城市和农村的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存在很大的区别。城市中的老年妇女闲暇时间大部分选择跳舞、旅游等娱乐休闲类活动。大部分和老伴共同生活,甚至买菜做饭等家务事也由老伴包办,因此,她们有经济条件和时间去参与社会活动。被调查的对象中,12.8%的老人参加过有报酬的经济活动,39.7%的老人参加过跳舞、打牌等娱乐休闲活动,9.6%的老人参加过文化义演之类的志愿活动,7.5%的老人参加过社区的思想教育活动。

城市老年妇女的经济来源呈现多元化特点,比如养老金、退休工资、房租、子女给的生活费等。很多老人的子女有的在事业单位工作,有的是公务员,有的做生意,物质条件相对较好。在受访对象中,22.4%的老人主要经济来源是养老金,34.6%的老人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工资,14.7%的老人主要依靠子女供给的生活费,16.6%的老人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仍然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值得重视的是仍有11.5%的受访对象依赖低保。

占比达38.9%的丧偶老人大部分独自居住,有些是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有些是被迫独居。她们除早上去逛菜市场,其他时间如果没有相熟的朋友叫着一起出门,就一天都待在家中,不参与任何的社会性活动。还有些老人因为居住在较高楼层,邻里关系松散淡漠,若是没有朋友的邀请或者有事必须外出,一般也会选择呆在家中不参与任何的社会活动。

(二)影响社会参与的原因分析

影响老人社会参与程度的因素很多,其中受个人身体影响的占比达30.1%,受经济状况影响的占比达17.3%,受活动类型影响的占比达24.4%,因害怕被骗而惧怕参与活动的占15.4%,其他如个人喜好、性格因素占比12.8%。

对于拥有城市户口的老年妇女来说,影响其社会参与的原因中,个人的身体原因占了最大的比重。部分老人自身长期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或是家里的老伴身体状况不大好,需要贴身照顾,使得她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这些活动。同时还有部分老人表示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除了早晨买菜的时候散散步,其他时候不太想出门。患有关节炎或是风湿的老人,跳不了广场舞,索性就不出门,陪伴她们的主要就是电视机。

在受访者中,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36.2%的老人文化程度只有小学及以下,25.2%的老人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专科学历占9.45%,高中学历占21.26%,大学学历仅占7.87%。一般来说,受教育的程度不但会影响老年妇女退休前的工作,也会影响之后的月收入和经济来源。有36.7%的老人是企业/公司的职工,曾经就职于事业单位的占比14.2%。仅仅有15.8%的老人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经济收入和她们是否进行社会参与也有较大的关系,有的老人会因为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刻意避开那些需要花费金钱的社会性活动。

被访对象中有16.1%的农村户口老人在丧偶之后和子女居住,她们大部分没有参与任何娱乐性活动,因为每个月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之前也没有按时缴纳过养老金,所以有些老人依靠低保或者子女维持自己的生活。但也有部分农村老人会主动或是被动去做一些可以获得报酬的经济活动来维持生计,导致没有时间主动参与丰富的社会活动。调查对象中有位61岁的老人,农村户口,现居城镇照顾孙子。也不曾交过养老金,只靠种地维持生活,农忙的时候回到老家收庄稼,平时买菜做饭、接送孙子,晚上看看电视,八九点睡觉。她拒绝和周围其他老人打交道,认为社区组织的活动是那些有退休金的老年妇女才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的活动。

这些老人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不高,她们不是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而是害怕被骗。有些老年人表示曾经在小区听过宣传医疗的讲座或参加过免费测试血糖血脂等一系列检查,但最后都会被迫购买一些药品或者所谓的保健品,导致后来不愿意和外人有过多的交流。

二、鼓励老年妇女社会参与的途径

(一)国家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不少暂居在城市、户口在农村的老年妇女表示,没有退休金和养老金,一般只能依靠农作物收入或是低保等來维持生计。有些地区还没有普及农地承包,农收的时候特别忙,没有钱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而城市户口的老年妇女虽然退休金可以保障她们的基本生活,但若是想要继续提升自己,比如参加一些舞蹈班等,由于不同类型的舞蹈需要不一样的服装,购置这些服装不但花费不小而且在生活中不是很实用,有时候还需要补贴子女,导致其参与社会活动的阻碍性因素过多。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看似已经覆盖了所有老人,但还是存在着相应的城乡差异。由于存在地域差异,养老保险的制度类型也不尽相同,这样就导致经济状况本就不太好的老人遭遇重病等突发情况之后更加缺乏经济保障。而在现有的关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政策中并没有单独针对老年妇女这一方面的。老年妇女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社会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她们为家庭忙碌了一辈子,更应该安享晚年。如果国家从经济和社会保障方面出发,让老年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没有后顾之忧,对构建和谐社会就会大有裨益。

(二)媒体增设有关老年妇女医疗护理类节目

虽然互联网日益普及,但大多数老年妇女还是依靠电视或广播了解外界的信息。电视媒体可以适当开设有关老年妇女医疗护理类节目。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有关养生类的节目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现有的健康、养生、医疗类节目针对的是大众,缺乏专门为老年妇女设置的节目。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压等都会慢慢显现,而社会上的一些保健护理宣传讲座普遍带有商业性质,所以电视媒体要严格把控这一类节目,传播一些真正适合老人需要的医疗小常识。此外,还可以为老人们专门编排一些比較简单的锻炼动作,让她们在家里也可以得到适当的锻炼。

已有的这类节目时间大部分安排在晚上9点左右,按照老年人的生活作息,9点之后属于她们的休息时间,所以可以适当地调整时间,将栏目的首播调至下午4点半。除此之外,因为年龄的原因,六七十岁的老年妇女更习惯于听广播,电视台也可以和广播电台合作,除了当天下午在电视上首播,还可以于第二天早晨6点半在电台重播,两个时间段的结合可以让老年妇女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三)社区积极发力促进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

社区工作人员要强化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可以成立老年活动中心,由专人负责,定期组织一些类似下棋比赛等休闲益智的活动,提前在小区的公告栏发布。在宣传这些活动时,注意在活动开始前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后及时总结交流,逐渐培养社区与老人之间的情感。同时可以使家庭和社区相互结合,成立微信群,前期邀请社区内所有老年妇女的子女商议好每个月举行家庭活动的方式、时间等,让老年妇女在和家人享受悠闲时光的同时也能结交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温暖。

(四)鼓励科技创新,致力开发为老服务的产品

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是关乎国家和每个家庭的大事。在这个技术革新不断涌现的时代,如何利用创新科技为老人服务,让老人们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理应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但是,目前专门为老年妇女开发的产品少之又少。

为了使老人不管是居家养老还是出行在外都能保证安全、便利,可以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鞋子、衣服、文化娱乐产品、智能电子产品等。借助高科技的人工智能设备减少老人的孤独感,丰富老人的生活。目前已有设计者研制出了智能药盒、远程监控系统,即使老人出门在外,家人或者医护人员也可以及时监测到老人的体温、脉搏等情况。还有专门供老人使用的带放大镜的笔,随时为老人书写提供方便。在互联网服务中,百度开辟了老年搜索频道;专为老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银发商场也于2009年成立。

(五)家庭成员给予老年妇女更多的社会参与自信

老年妇女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家庭,因此家庭成员也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社会参与空间。从部分的老年妇女填写社会参与的原因中发现,她们之所以去参加社会性的活动是因为有了子女的陪伴。作为家人,应保证每周都要去看望老人,带她们出去旅游或是陪她们参加一些社会志愿活动等,有了家人的陪伴,老年妇女会更自信、更开心地参与活动,真正让她们老有所乐。

【本文系湖北文理学院双百行动计划项目“襄阳市贫困妇女儿童生存现状及帮扶对策研究”(PYSB20182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妇女子女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