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长江教授辨证论治心血管神经症验案3则

2019-03-19马常敏夫

广西中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神经症气短胸闷

马常敏夫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指导 肖长江

心血管神经症(cardiovascular neurosis),又称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类型[1],以30~50 岁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其临床症状多变,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尽管进行了大量的客观检查,进行了过度的干预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反复就诊,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2]。西医常用镇静剂、谷维素、β 受体阻滞剂以及抗抑郁等药物治疗。但患者依从性差,副作用明显,效果欠理想[3]。中医治疗本病具有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等优势[4-5]。肖长江教授从事中西医防治心血管疾病工作多年,从脏腑辨证论治心血管神经症疾病方面经验丰富,他认为心血管神经症的证候虽与《金匮要略》中“胸痹病”相似,但不应局限于“阳微阴弦”的病机理论,应注重整个五脏系统的阴阳协调。临证当以“心”为中心,脏腑辨证为主体,气血津液辨证为补充的辨证论治思路。肖师提出将心血管神经症归纳为“肾心证、胆心证、肝心证”三大常见类型进行中医论治,笔者随师应诊,特选取肖长江教授运用脏腑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验案3则,以飨同道。

1 肾心证

适用于心血管神经症合并更年期症状人群,尤适于围绝经期妇女,症多见心悸胸闷、伴腰背酸软,畏寒乏力,或兼颈项强直,肩膊冷痛,头晕,或上肢窜麻,痰多白沫,畏寒汗出,舌胖淡紫,苔白腻,脉沉细弦;可用二仙汤加减治疗。

患者,女,45岁,2017年10月25日初诊。主诉:心悸心慌伴汗出头晕2 年。患者近2 年来常感心慌心悸,夜间及晨起汗出头晕,经外院心内科及妇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皆无效,刻下症见心悸心慌,疲乏困倦、恶心、口苦,颈部胀痛,腰腿酸重,下肢轻度水肿,纳食可,大便稀,夜寐不安,夜尿频数。舌暗红,苔薄黄,左手脉弦数,右手脉沉。血压112∕72 mmHg;门诊行抑郁情绪量表(PHQ-9)及抑郁症筛查量表(GAD-7)量表评定提示患者无明显焦虑抑郁。既往检查24 h 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造影(CAG)、心脏彩超结果均不支持器质性心脏疾病诊断;诊断:心血管神经症,证属心肾不交之肾心证,治法:调和心肾阴阳,通调任督二脉,方选用二仙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仙茅15 g,淫羊藿30 g,杜仲15 g,怀牛膝15 g,桑寄生10 g,当归9 g,知母10 g,麦冬10 g,炙甘草10 g,赤芍12 g,川芎4 g,茯苓15 g,泽泻9 g,伸筋草15 g;每日1 剂,水煎服,连服10 日后,患者心悸、疲乏、夜尿多、困倦、颈腰疼痛均大为缓解,但仍畏寒,便稀、口苦、失眠;原方去当归,加黄精10 g、党参20 g、炒白术15 g、砂仁10 g,续服1个月,心悸心慌消失,随访至今未发。

按:内经云:“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6],故此年龄段的患者,多以肾中阴阳失调为机,心肾阴阳不和,脏腑动荡,心肾不交故可发为本病。若平素房劳过度,五志过极,耗损心肾阴血,亦可致心阴亏损,肾阳不足,心肾不交而发病,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言“水衰火旺而扰火之动也,故心胸躁动”[7];二仙汤中仙茅、淫羊藿温阳通督,当归、知母养阴活血,阴阳同调,交通心肾。本病患者腿肿舌暗,颈胀腰重,合当归芍药散养血健脾利水,既可利水消肿,又可预防阳虚致血瘀水停之患,还可助心肾阳气调达运行,一举多得。而杜仲、牛膝、黄精、伸筋草、桑寄生为肖长江老师治疗此类型病症之常用药物组合,有温阳、养阴、祛湿、通脉之功效。二诊加用四君子汤以调理脾胃,使心肾气血生化有源,正如内经所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方药对症,治收佳效。

2 胆心证

适用于心血管神经症合并有惊恐、抑郁或焦虑等精神症状的人群,症见胸闷气短,心悸心慌,触事易惊、惊悸不眠、胸中烦闷、坐卧不安,或见饮食无味,舌淡苔腻,脉弦滑或脉濡;可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

患者,男,50岁,2017年11月8日初诊;主诉:阵发胁痛伴痰多5 年,胸闷气短2 个月。患者平素嗜酒易怒,加之农活劳作辛苦,5 年前渐感胁肋部疼痛,喉中痰多,进食后汗出困倦,手心多汗,2 个月前与人争执后胸闷气短频频发作,发作与运动无关,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无效。刻诊见胸闷气短,入夜后自觉潮热,睡眠浅,易惊醒,饮食量少,心中烦躁,头脑昏蒙,恶闻敲打木器之音,甚为怪异,大便偏干,小便可,舌红苔腻,脉濡。门诊行PHQ-9 及GAD-7 量表评定提示患者轻度焦虑。心电图运动试验(-)。诊断:心血管神经症,证属心虚胆怯、痰热内扰之胆心证,治法:化痰宁心,调和气血,方选十味温胆汤加减。处方:法半夏10 g,枳实9 g,竹茹15 g,陈皮10 g,茯苓20 g,郁金15 g,木香15 g,石菖蒲10 g,炒酸枣仁6 g,制远志9 g,五味子9 g,柏子仁9 g,熟地黄6 g,生晒参15 g,炙甘草6 g,生姜5片,大枣5颗;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5剂后,患者胸闷气短、胁痛、夜间潮热、手心汗出、头脑昏蒙症状均减,睡眠易惊、恶闻木音症状大为改善,但仍觉喉中痰多、食少纳呆,心烦易怒;原方去熟地黄,加乌梅12 g、白术10 g、炒麦芽15 g,续服半月;胸闷气短症状彻底消失,食纳增加,心烦症状改善,嘱平素勿过劳作,多参与文体活动,随访1年胸闷气短未复发。

按:胆心证患者起病原因及诱发因素多与情志相关,病程缠绵难愈,症状各异,主症以胸闷气短、惊悸不宁、虚烦不眠多见。温胆汤出自《三因方》,乃《集验方》之温胆汤化裁而来,主要功效为清胆和胃,化痰清热。而肖师认为胆心证之病证核心不仅为痰热内郁、胆胃失和,更有心虚神怯、复被邪扰之机,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6],故胆心证之本为心之气血亏虚,标为胆郁胃热、痰浊上扰,其辨证治疗时应围绕心、胆、胃三个核心进行,遣方用药应综合益心补血,清热化痰,利胆平胃三个方面。本案所用十味温胆汤,出自元代医家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方中以法半夏、竹茹、陈皮、石菖蒲、远志、茯苓祛痰宁心,郁金、木香、枳实行气解郁,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熟地黄、生晒参、炙甘草养血安神,以生姜、大枣调和脾胃气血,全方清补兼施,扶正驱邪并用,共奏养血清热、化痰宁心之功。

3 肝心证

适用于心血管神经症伴情志抑郁,性急易怒之人,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力汗出、性急易怒,胁肋不舒,少寐多梦,苔干,脉弦滑。可用旋复花汤合四逆香佛二花汤加减治疗。

患者,男性,36 岁,2017 年11 月21 日初诊;主诉:胸口刺痛、左胁隐痛2个月余。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近2 个月时感胸口刺痛,左胁隐痛,生气时疼痛加重,自行按摩好转,常觉口苦,纳食可,小便可,大便干,舌质暗红苔薄白微黄,脉弦涩。门诊行PHQ-9 及GAD-7量表评定提示患者轻度焦虑;诊断:心血管神经症,证属气滞心胸、肝络失和之肝心证;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选旋复花汤合四逆香佛二花汤加减。处方:旋复花15 g(布包煎),蒲黄10 g,葱白1 根,薤白10 g,白芍12 g,麸炒柴胡12 g,枳实10 g,香橼15 g,佛手15 g,红花10 g,绿萼梅10 g,炙甘草10 g;每日1 剂,水煎服,连服15 剂后,患者诉诸证大减,稍便溏,续予柴芍六君子汤7 剂巩固疗效,1 个月后随访诉胸痛、胁痛症状未复发。

按:肝心证为心血管神经症中最常见类型。本例患者肝郁气滞症状典型,而脉涩舌暗及胸中刺痛提示其夹杂有气滞血瘀之证,肖师认为,肝心证之病机需关注心肝之气机是否疏泄有度,还应注意是否继发气滞血瘀之虞,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先安未受邪之地”。旋复花汤(肝着汤)出自《金匮要略》:“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8];指因情志失常致肝经气血郁着而冲逆心肺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表现,其中旋复花通肝络行气血,蒲黄活血化瘀,葱白通阳散结,正如清代名医叶天士所云“此方为以辛为泄之祖方”;四逆香佛二花汤为山西著名中医朱进忠经验方,由《伤寒论》四逆散化裁而来,兼有疏肝、止痛、活血之功;二方合用气血通治,疏肝行气,配伍精当,药专力宏。

4 总 结

肖师认为,临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总体应围绕“以心为辨治主体,以脏腑辨证为基本方法,以气血津液辨治为补充”的原则,明辨病因病机与证候,合理配伍用药。对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要充分考虑此类患者心气(血)虚弱、邪复扰之的病理特点,坚持中医辨证论治和五脏整体观,对于肾心证、胆心证、肝心证三型心血管神经症,分别施以交通心肾、清胆宁心、疏肝养心三种基本方法,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神经症气短胸闷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蒙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的神经症的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