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引领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研究

2019-03-19□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习惯育人读书

□邢 红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各种因素合力发挥作用的结果。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除各院系教学管理发挥作用以外,图书馆扮演了重要角色。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收藏和文化学习交流中心,在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问题上承担重要职责。

一、图书馆引领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意义

大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读书学习,课堂听讲只是大学学习的基础性工作。无论课内课外,通过阅读,在增进知识的同时,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和心胸,大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也得以跃升。可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未来职场走向成功。

(一)大学生阅读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阅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最重要的活动。在当下中国阅读的重要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呼吁,特别是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李克强总理自2014~2018年连续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谈及到了阅读。李总理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讲到:“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能力,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1]”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2月7日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了自己的个人爱好,习近平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2]。“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相得益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可偏废。阅读活动让阅读者同先贤进行精神交流,使阅读者突破人自身生存的物理时空界限,领略没有边界的精神风景[3]。

图书馆是阅读学习提高的主要场所,从调查来看,相当部分学生没有养成科学有效利用图书馆读书的习惯。早在2010年党怀兴就指出当时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具体表现为读书漫无目的、读图、“浅阅读”和不读书等[4]。在网络和移动终端普遍发展的今天,碎片化阅读和浏览式阅读等现象越发普遍,大学生阅读出现了各种问题。2016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了《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尽管有关方面大力倡导阅读,但青年人的阅读状况却并不乐观。如何破除阅读困境,吸引学生回到图书馆中,重建读书价值,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高校图书馆在读书育人中的不可替代地位。阅读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在阅读中投入的时间越多,意味着大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部分大学生在阅读问题上缺乏明确的读书目的,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盲目性和娱乐化趋势,为消遣时间,不注重图书杂志的思想性,往往以阅读小说的居较。除其本专业图书以外,对于大学生成长有益的其他专业图书的阅读积极性不是很高,这样既不利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又对学生以后踏上社会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不利。

图书馆作为高校育人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举足轻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统称为“三全育人”,它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强调从“全员”、“全程”、“全方位”三个方面共同协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与校园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使命,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起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对学生阅读等活动的引导实现的。通过软硬件的配套以及安静和谐雅致的读书环境,把大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让学生在图书馆的大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发挥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与窗口的良好作用。研究结论显示,对于学生获得的成就而言,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或院校所拥有的声誉和资源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充分利用院校设施和机会[5]。

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引领作用

图书馆作为育人的重要机构,在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更好发挥引领作用,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孙桂洁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经典文本的疏离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6]。天津大学2017年寒假面向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大学生发放了上万份电子问卷,制作了大数据社会实践《大学生经典阅读情况调研报告》,对被调查的大学生阅读情况作了具体分析[7]。从调查结果看,对于本科大学生而言,囿于其知识背景和经历阅历,阅读经典的难度是客观存在的。大学生阅读经典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引导,除了少数阅读基础较好的大学生能坚持阅读外,大部分大学往往是半途而废。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大学要通过各种途径,给大学生以经典阅读的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产生兴趣并深入坚持下去。鲁东大学图书馆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充足的资源,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需求,采取了诸如推荐新生必读100本精选图书;在纪念长征80周年之际,图书馆精心挑选了八个系列40种长征图书,在图书馆网页、微信平台推送长征主题图书精品。为促进大学生提高素养,图书馆推出“读书修身工程精选书目”,并专设专柜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在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同时,图书馆创造条件,邀请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各类为学生打造的阅读经典读书会。

(二)通过各种读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学生的阅读要取得实效,必须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方能事半功倍。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激发大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的大学生必然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刚入学的大学生更是如此。要引导学生确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单纯地说教往往会适得其反,必须要考虑大学生的社会性特点加以引导,能否读好书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在教育引导过程中要把读书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成才的利益诉求有机结合起来。把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图书馆要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线下动员学生参与由校方或学生社团举办的各类读书、评书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在良好的读书氛围的激励下,让阅读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鲁东大学图书馆为主举办的大学生读书节已经进行到第十二届了,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利用学校独有的人才智力优势,结合大学生成才需要,开展各类具有针对性的读书研讨活动,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读书方法,正确有效读书和思考,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有力促进了校园文明建设。2019年4月27日下午,鲁东大学图书馆举行了第三十期“镜心苑”读书沙龙。指导老师生物学专家孙虎山教授从烟台周边百余种鸟类的叫声、外形等问题讲起激发参加沙龙的同学们对鸟类的兴趣。之后,同学们对鸟类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大学生把读书与实际有机结合。通过类似的活动,同学们既掌握了读书方法,又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学者对“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命题进行了新的阐释[8]。其实,对于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建设,在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他们的学习活动环境主要包括教室、宿舍、图书馆。以往所说的大学生大学学习期间的“三点一线”主要是指教室、宿舍和餐厅,其实对真正有志于读书的大学生来说,图书馆是他们的主要学习研究场所,除了正常上课之外,他们的主要学习场所就是图书馆。每年到了考研季,许多学校图书馆都会出现凌晨排队乃至挤破门的现象。

图书馆是大学生群体中志同道合者汇聚人气的核心地带,图书馆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首选,主要在于图书馆所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图书馆提供的安静环境以及由勤奋好学的学生群体所形成的强大学习场。大学图书馆如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美好阅读学习环境的需求,这是大学图书馆建设配套等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图书馆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客观的物理空间条件,主要是形成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创新管理服务活动,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审美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美化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布局,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浓郁的人文阅读环境的形成。把这样的学习情境进一步延伸放大,为大学生及教师形成强大的阅读与学习研究高地。

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会让大学生受益终生,在电子图书和网络阅读盛行的现阶段,如何适应大学生阅读的新需求,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重要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猜你喜欢

习惯育人读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