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戴资颖发接发阶段技战术特征分析

2019-03-19怡,戴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远球戴资颖后场

王 怡,戴 劲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回顾羽毛球女单打法,以控制底线为主的“拉吊突击”打法在2012年以前最少20年里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也可以称之为世界女单的“中国流”时代。现在,以戴资颖为代表的女单打法,可以说完全颠覆了传统打法观念,逢高必压的意识和能力,已经迫使当今女单的制胜能力超越传统相对单一的控制底线能力,向着更难、更深的层面推进,如网前技术的限制能力和底线进攻的连贯能力等。这种比赛节奏大大提高了女单比赛的观赏性,对促进女单项目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本文通过对戴资颖的发球落点和接发技术特征进行全面的统计与分析,并总结戴资颖的发接技战术运用的特点,归纳她的优势与劣势,旨在为中国其他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以后的训练和比赛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戴资颖发球落点与接发球技术特征分析

1.1 戴资颖和其他女单选手的发球落点运用分析

羽毛球单打比赛的发球落点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前场区域分为1、5、2号区域,后场区域分为3、6、4号区域。(图1)

图1 羽毛球落点区域示意图

如表1所示,戴资颖主要以发后场高远球为主,前场网前小球为辅。后场落点主要集中在6号区域,使用频率高达31.54%,局均6.08相当于每局比赛中都有6个发球落点落在6号区域,前场落点主要分布在1号区和5号区,使用频率分别为19.09%和13.68%。在0.0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对2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表1 戴资颖和其他女单选手发球落点运用对比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在发球落点上戴资颖和其他女单选手在前场1号、5号区,后场3号、6号区的发球落点有显著性差异。从使用率上可以看出,戴资颖偏向于发后场高远球,且落点集中在6号和3号区域,这两个区域靠近中线并且接近底线,对手不易判断是否出界,并且还需要对手大角度的转身侧身击球,能够有效地将对手制约在后场。前场1号区和5号区相对于其他区域更加靠近中间位置,不利于对手判断,从接发球位置和人体生理角度来看,这两个区域会让对手在接发网前小球时正反手不太容易转换,会让对手在接发时容易产生犹豫,有力地限制了对手的进攻。

发球技术是比赛中组织战术创造得分点的开始,发球的质量决定了在第二拍和一分回合中的所处态势,通常会影响到运动员比赛的胜负,高质量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发球,能让自己一开始处于优势地位,让对手较为被动和防守,为后续的进攻技战术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心理支撑作用。戴资颖虽然发后场高远球可以把对手制约在后场,并且能让自己为第三拍充分做好准备,但是发后场高远球动作弧度太大,往往能让对手提前做好准备和预判,且戴资颖发后场高远球失误和出界较多,高球容易让进攻好、能力强的运动员掌握主动先机。通过视频观察戴资颖在和马琳对战时,戴资颖选择了较多的发后场高远球,对马琳并没有构成太大的威胁,由于发后场高远球动作弧度较大,马琳提前做好了预判和准备,几乎每个接发都选择了重杀,让一开始掌握主动权的戴资颖陷入了被动防守状态,在气势上和心理状态就已经被对方压制住,后面再很难通过组织技术来摆脱对方下压进攻的打法和困局。而其他女单选手主要以发网前小球为主,全场落点前场的区域就高达76.27%,有效地限制了对手后场进攻,不让自己开始就陷入被动状态,同时给自己制造下压的机会。落点区域主要集中在1号区域,使用频率为34.25%,其次是网前的5号区和后场的6号区,使用率为26.62%和18.18%。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现在女单的网前斗争在发接发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发小球消耗体力小,飞行路线较短,可以有效地限制对方进行强有力的进攻。总体来说,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球方发短球,接发球方很难第一拍就形成主动,但是如果发高球,接发球方可以第一时间组织进攻。戴资颖应该充分利用发球权的优势和网前小球为辅助,利用发球技术积极调动对手,通过变化的前后场的发球技术控制整个比赛节奏。通过发接发的网前技术限制性创造进攻得分的机会,迫使对方起高球,使前后场的进攻更加连贯。

表2 戴资颖和其他女单选手接发球技术运用对比统计

1.2 戴资颖和其他女单选手接发球技术运用分析

如表2所示,戴资颖在接对手的网前小球时,以网前推挑为主和回放网前球为辅,其次是后场杀球,使用率分别为40.13%、23.73%和13.30%。在0.0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戴资颖和其他女单选手在推挑,勾球和杀球的接发技术使用上的P值明显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接发球主要是根据对手发球的技术来选择的,其他女单选手多以发网前小球为主,而接发短球的线路要么是回放和勾网前,要么就是推后场。随着赛制的改革后,现在女单选手大多采用发网前小球,所以接发技术多以搓放和推挑为主,戴资颖在接网前小球时多采用进攻性的弧度较低、路线较平、速度快的推挑为主,积极主动地快速出击可以使对方失去最佳时间点和空间位置,从而导致回球质量差,为得分做准备。戴资颖在接后场球时,主要采用杀球给自己制造得分的机会,使用率是13.30%,在失去第一发球权的情况下,把握好接发球权的机会,也可以掌握住全场的主动权,让自己化被动为主动。戴资颖在后场的接发上都选择了下压性的技术,有效地限制了对手的进攻,暂时掌握住了场上的主动权,为后面组织进攻得分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其他女单选手处理戴资颖发球时,主要采用杀球、高球,其次是推挑,使用百分比分别是30.19%和21.42%,这跟戴资颖偏向于发后场高远球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看出戴资颖发球时根据对手的特点来调整发球的技术,在发高球的同时中间参夹着网前小球,使对手判断失误,打乱对手的节奏,虽然发高球时,能让自己做好充足的准备来接下一拍球,但对于马琳这种进攻性很强暴力型选手接发时多采用杀球,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防守,相当于把第一主动权给了别人,后面较难组织进攻得分的机会。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 论

2.1.1 在发球落点上,戴资颖主要根据对手特点来调整发球技术,主要以发后场高远球为主落点主要集中在6号区域,网前小球为辅主要分布在靠近中线的5号区和1号区,但戴资颖以多发后场高远球为主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被动。

2.1.2 在接发球上,由于对手多发网前小球,所以戴资颖在接对手的网前小球时,主要采用了推挑,其次是勾对角,戴资颖在接后场球时,主要采用杀球,使用下压技术为自己制造得分机会。

2.2 建 议

戴资颖应加强发球的准确率,根据对手特点来调整发球技术,增加发网前球的比例,适当增加发球落点的变化,通过不定性的发网前小球,主动积 极调动对手,通过变化的前后场的发球技术为下一拍打好基础和控制整个比赛节奏。

猜你喜欢

高远球戴资颖后场
“学、练、赛、评”视角下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策略
一个偷发后场引发的争论
围绕学会、勤练、常赛的初中羽毛球高远球教学策略
羽毛球正手打高远球技术动作解析
羽毛球后场正手高远球速度变化规律挖掘方法
后场头顶之后场头顶高远球技术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