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运行机制与途径拓展探索

2019-03-18周利方沈全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课程思政

周利方 沈全

[摘 要] “课程思政”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度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从管理、运行及评价等方面统筹教学资源,提升专业课教师价值观渗透意识和渗透能力,以教学效果为导向正向激励,形成常态化、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运用网络虚拟空间和校园实物环境,通过展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典型案例,表彰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俱佳的学生以榜样引领育人等方式,拓宽“课程思政”实现途径,构建“课程思政”立体育人新格局。

[关键词] 课程思政;运行机制;途径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2-0069-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要求既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地位,又必须充分发挥其他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上海高校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实际上看,“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承担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渠道的“思政课程”(即“两课”)的“超越”[3],“课程思政”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4]。

一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融入高校所有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使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内容、价值导向和教学机制的叠加,通过汇聚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而又开放的资源库,是一种新的思政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这一理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注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运用三维课程的统一[5]。通过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学生接受度更高。

(一)内容的叠加

“课程思政”是以间接隐性教育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专业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仅仅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核心内容与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更重要的是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指引之下对专业课程等进行深度开发,充分挖掘和激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从教学目标、内容选择、教学评价等方面科学规划和有序开展,从思政课单一课程育人转向全课程育人,有效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人们利益诉求多样化,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显得苍白无力,亟须发挥多学科优势,将更多的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调统一,实现共同价值目标。在此理论背景和实践探索基础上,“课程思政”应运而生。“课程思政”既能够在思想传播中体现专业知识底蕴,又能够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既能推动学生理解和领会专业价值,又能促使深入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二者内容上的叠加和功能互融,形成同向育人体系的基础。

(二)价值观的渗透

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专业课程育人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融入专业课程之中,能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课程思政”在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方法的同时,运用专业性语言,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更有亲和力和渗透力。从课程价值目标角度来看,“课程思政”基于教育对象的特征,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计,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设计及实施紧密结合,目的在于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结合起來。“课程思政”要求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不能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提升,也需要对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进行挖掘,转化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需要打破学科知识体系完整性的传统模式,在专业课程讲授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因此,专业课程教学不能仅以传授专业为主要目的,不能只是基于市场经济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以企业经营活动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为主线,而是从专业人才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知识和能力要求出发,将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有机地融入教育过程,以育人为导向整合理论知识,进行价值观培育。

(三)机制的融合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高校专业课程教学遵循教学规律和社会专业人才需求导向,形成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一整套的学科教学体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从内容、方法和标准方面把握育人规律,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模式。从实现途径上,“课程思政”必然要求两种体系和规律的有机融合,共同发挥培养人的功能。“课程思政”机制的融合,除了需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本质要求,还需要确定协同育人目标,把资源融合成一个有机体,协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路径,优势互补、协同运行。为实现此目标,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内涵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发挥协同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从机制上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门课程的创新融合, 实现“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政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 建立“课程思政”长效运行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点应从价值引领、理论建设、机制创新、协同育人等方面推进。从教学管理、运行及评价等方面统筹教学资源,建立常态化的、行之有效的机制,真正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课程思政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