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9-03-18郑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联合治疗氯吡格雷临床研究

郑涛

【摘要】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7例(39.5%), 有效20例(46.5%), 无效6例(14.0%), 治疗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2例(27.9%), 有效16例(37.2%), 无效15例(34.9%), 治疗总有效率为65.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2/43), 与对照组患者的2.3%(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能够在不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53

急性脑梗死主要为脑血供突然中断后所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类疾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其病因多种多样, 大部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为患者血管、血液、血液动力学的异常造成大脑动脉的狭窄和堵塞[1]。多发于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 同时, 长期吸烟、酗酒、并且肥胖的人群也有着较高的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在临床上, 急性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 并且还伴随着多种并发症的出现[2]。一旦发病有着较高的致死致残率,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逐渐呈现为上升趋势, 因此, 如何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成为目前社会上广泛关注的医学问题之一[3]。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 有学者提出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案, 并且已经有过了相关临床研究。因此, 本文通过对本院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接收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经头颅CT, 排除患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以及患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 防止因患者的自身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干扰。研究前, 医护人员提前取得患者及患者家人的同意, 患者提前知情, 自愿参加本次的临床研究, 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 女13例;年龄44~73岁, 平均年龄(58.5±7.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5例;年龄39~78岁, 平均年龄(58.0±8.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1次/d, 0.1 g/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1次/d, 0.1 g/次;口服氯吡格雷, 75 mg/次, 1次/d。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 均进行血压调节、降脂降糖等基础治疗措施[4]。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2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應发生情况 。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血尿等。临床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患者基本完全康复, 可以进行正常生活为显效;患者脑神经功能部分恢复, 但无法独立进行正常生活为有效;患者没有任何好转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7例(39.5%), 有效20例(46.5%), 无效6例(14.0%), 治疗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2例(27.9%), 有效16例(37.2%), 无效15例(34.9%), 治疗总有效率为65.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2/43), 与对照组患者的2.3%(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为脑血供突然中断后所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类疾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但大部分的发病由动脉粥硬化血栓的形成所导致。因此,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吸烟酗酒、肥胖等人群中, 并且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较普通人发病几率更大[6]。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 急性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提高, 并且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目前有一些研究指出,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前期, 由于患者潜在粥样硬化的不确定性, 往往会增加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的复发几率。基于此原因,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成为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7], 阿司匹林也就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选药物。但是, 阿司匹林在治疗过程中, 对部分已经处于活化状态的血小板不能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 使得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不能受到阻碍, 导致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弥补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缺陷[8]。针对于此, 本文通过对本院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7例(39.5%), 有效20例(46.5%), 无效6例(14.0%), 治疗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2例(27.9%), 有效16例(37.2%), 无效15例(34.9%), 治疗总有效率为65.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2/43), 与对照组患者的2.3%(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在不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避免患者脑血栓的形成, 从而达到延缓患者病情发展的目的, 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吉廷鑫.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9):101-102.

[2] 侯宇.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与单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8):104-105.

[3] 郭爱红, 王丙聚, 韩晓芳.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疗效.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5(5):109-111.

[4] 范德山.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98.

[5] 梁茜茜, 张庆, 李莉, 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16):1446-1448, 1467.

[6] 蒋旭皎.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5):609-610.

[7] 赵静波.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24):3353-3354.

[8] 霍自香, 胡文昌.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7):45-46.

[收稿日期:2018-11-23]

猜你喜欢

联合治疗氯吡格雷临床研究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