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与李商隐《无题》比较研究

2019-03-18鹿佳妮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艾略特比较分析李商隐

鹿佳妮

内容摘要:T·S·艾略特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与文学理论家,其诗学观与创作实践不仅对西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为中国诗歌的研究提供了一整套系统的批评阐释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与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发掘其内在联系与差异,可以对艾略特提出的一系列诗学理论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艾略特 李商隐 比较分析

诗歌作为一种最古老最原初的文学艺术形式,在中西文学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其颇具差异性的诗歌创作特点,但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文学形式和生命体验,中西诗歌创作又有着共性的一面。通过比较分析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70-72(以下简称《情歌》)与李商隐《无题》[2]190(重帏深下莫愁堂)(以下简稱《无题》),发掘其内在联系,可以对艾略特提出的一系列诗学理论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T·S·艾略特(1888-1965)是20世纪初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诗人和文学理论家,李商隐(约813-858)则是晚唐时期的大诗人,两人所处的时代相隔千年,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又分别接受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学传统影响,他们的诗歌必然具有差异性,但在差异性之外,却又有着一定的相通性。

一.艺术手法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艾略特在其文论《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谈到“实在呢,假如我们研究一个诗人,撇开了偏见,我们却常常会看出:他的作品中,不仅最好的部分,就是最个人的部分,也是他的前辈诗人最有力地表明他们的不朽的地方。”[3]2所谓个人才能,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际上任何作都不能脱离传统而存在。[4]274《情歌》与《无题》的最大相似性就体现在对“传统”的继承上,且二者对“传统”的继承均以“用典”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心雕龙》这样定义典故:“事类也,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5]252用典,就是作者援引往事来表情达意,说明道理,如此可使作品华实并茂,文采非常。

李商隐以一系列《无题》爱情诗享誉诗坛,尤其因工于用典闻名于世,提到李商隐很难不提到他诗中那些隐喻神秘又纷繁复杂的典故,作为最能突出诗人个性特质的《无题》爱情诗,自然也少不了用典

《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中的用典是十分明显的,前两联仅二十八个字就有三处典故。首先,“莫愁”有两个出处,一说出自南朝臧质的《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西城石”,二说出自梁武帝萧衍的《莫愁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此处莫愁指代美丽女子。其次,“神女”出自宋玉《高唐赋》。赋中塑造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巫山神女形象,她与楚襄王梦中相会,自荐枕席,朝朝暮暮,缱绻恩爱。最后,“小姑”化用了乐府诗《清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说的是青溪小姑孤独寂寞的生活。通过援引典故,诗人用寥寥数十字,便表达出一位女子深闺独处的寂寞心情。

此诗并不是个例,有学者对李商隐诗歌用典情况做过完整统计,仅在其一百多首成就最高的七律诗中典故就多达三百处,平均一诗就要用三典,典故来源包括前人诗词文章、儒道正史经典、民间神话故事,还包括一些佛教术语、稗官野史等等,可见其用典之频繁,来源之广泛。

《情歌》则是把古典文学、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及宗教故事剪接在一起,以此传情达意,让读者从丰厚的典故中挖掘诗歌的深刻内涵。开篇的引言出自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是圭多伯爵在地狱中说的话。那团火焰以自己的方式咆哮了一会儿后,尖端就晃来晃去,然后发出这样的气息:“假如我相信我的话是回答一个终究会返回世上的人,这团火焰就会静止不摇曳了;但是,既然,果真像我听到的那样,从来没有人从这深渊中生还,我就不怕名誉扫地来回答你。”[6]212通过类比,把现代社会等同于地狱,既然无人能从这里生还,那普鲁弗洛克也可以不怕丢人地剖开自己心灵最丑陋麻木的一面,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对这个早已异化的社会最真实的评价。

除引言外,《情歌》正文中也有多处典故。“有的是时间,无论你,无论我,还有的是时间犹豫一百遍”引自《旧约·传道书》:“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也有时……”普鲁弗洛克不断强调还有时间,强调凡事都有定时,所以他总觉得时机未到,总是犹豫“我可有勇气,扰乱这个宇宙?”,但时间终究是有限的,他的徘徊犹疑使他最终一无所得。“我知道每当隔壁响起了音乐,话声就逐渐低微而至停歇。所以我怎么敢提出?”引自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假如音乐是爱情的食粮.那么奏下去吧,让我过量地享受,好让欲望因厌腻而消退。又奏起这个调子来了!它渐渐变弱终止。”[7]5此时鄂西诺公爵正处于单相思中,他希望音乐声能掩盖住他的爱欲,普鲁弗洛克同样希望音乐能使他那爱欲如人声一般逐渐消失,盖因他根本没勇气向情人表达心意。《情歌》并不长,从头到尾普鲁弗洛克也没有做任何直白的呐喊,那读者是怎样进入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又是如何读透诗人想要展现的情感呢?很大程度上是将诗中的典故与前人作品相联系,解读有限文本中蕴含的无限含义,从而做出现代性诠释。

如果说《情歌》与《无题》最大的相似性体现在“继承传统”上,那二者最大的差异性就在于对“传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无题》更多是直接继承“传统”,单纯地将前人“典故”应用到诗中。《无题》与《莫愁乐》《莫愁歌》中的“莫愁”都指美丽的女子;《无题》与《高唐赋》中的“神女”都是以为自求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无题》与《清溪小姑曲》中的“小姑”都展现了小姑独处的孤独寂寞生活。《无题》中的典故与其原作,从意象到内涵,从形象意蕴到情感表达都一脉相承,可以说在《无题》中,典故的作用更多地是增加文采,精炼文字,李商隐对其诗中典故并未做任何改动,而是采取一种直接拿来的态度。

猜你喜欢

艾略特比较分析李商隐
英语世界的托·斯·艾略特反犹主义研究
嘲桃
石榴
从《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特定意象的含混意义谈艾略特“创作前意识”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