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记》中的语文教育思想

2019-03-15于冰

神州·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记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

摘要:《学记》一文共计1229个字,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精辟深刻,主要内容涉及教育作用、教育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教学仍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特别是其中提出的“喻”教学方法,即启发式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就《學记》中启发式教学法在现在语文课堂怎样运用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喻;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师们更是绞尽脑汁,奇思妙想,各种教学方法、经验,林林总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其实,《学记》中的教学方法对今天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具有借鉴作用,特别是其中“善喻”教学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在《学记》中的蕴含

《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道而弗牵”说的是引导而不强拉,“强而弗抑”是勉励而不挫伤,“开而弗达”是启发而不说尽。引导而不强拉,师生之间就融洽;鼓励而不挫伤,学生就会感到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完,就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师生和谐,学有信心而又促进思考,就达到“善喻”了,“善喻”体现的就是启发式教学法。

二、《学记》中“启发式”教学法在《语文课程标准》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而《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说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乐学、善学,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教给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发现规律,形成平等的对话过程,改变课堂上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因此《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学记》都非常重视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

三、《学记》中“启发式”教学法在语文课上的运用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实质上,就是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其基本要求就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一种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而达到《学记》中所说的“善喻”,这是关键。

(一)转变角色,尊重学生

一位美国妈妈把孩子送到中国幼儿园。这个孩子曾经最讨厌吃鸡蛋,但在来到这家入学门槛极高的著名幼儿园第二天,他就告诉妈妈,老师有4次把蛋塞进他的嘴里,前三次,他都哭着吐了出来,到第四次,他才把鸡蛋咽了下去。后来的某天放学时,老师对她宣布:“孩子能吃蛋了。过程很辛苦,但目标最终达成了。”其实,中国的大部分老师都和幼儿园老师作法是相似的,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就是一直讲,一直教。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可是,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课上老师只是不停地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把思路和答案全盘托出,学生完全没有思考的空间。其实这些做法是对学生个体的极大的不尊重。美国学者林德晶曾说:“教师具有一种新的职能,他们不再是一个讲台上的发号施令的先生,而是一位向导,一位指路人,他同样可以凭自己的有关经验和生动的事实参加到学习中去。”这就是说,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这个过程最终由学生亲身实践来完成,特别是能力的形成,是教师无法教会的。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一个班级中,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很大,例如家庭影响、父母职业、基础积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接受等能力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那么语文教师就应该提前做好功课,对学生差异提前了解,有利于语文课上教学。鉴赏《再别康桥》,对于理解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达到的层次要高一些---达到美读;对于基础弱的学生,相对要求降低一些---达到畅读。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收获,积极性自然也被调动起来了。

(三)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音乐并在音频中加入春风、潮水涌动等声音,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着音频音乐,一边通过这些声音当时的场景。听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用这样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提出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问题,可以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适当设疑,锻炼思维

教师在设置疑问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些貌似启发性的问题,其实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应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积累,经过认真缜密的思考,最后能独立回答出来的问题。

在学习《七律·到韶山》这首诗时,有这样一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可以这样设疑“你是怎样理解‘牺牲”一词的?是不是“牺牲烈士,才能换取革命的胜利”;“在新时代,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教师只有做到了善于提问,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思考层次和价值的,并且还要做到适时启发,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做到乐学、善学、会学。

启发教学法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教学方法。在春秋时期,老祖先孔子已经对“启发式教学”有了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今天,更应该结合《学记》,很好的探究其中的教学原则、方法,为高中语文课堂教所用,培养学生高尚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于冰,女,辽宁省海城市人,就职于海城市南台高级中学,任高二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学记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