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浅析
——以济南市护城河为例

2019-03-14尚红张凯丽王孟周王美惠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滨河驳岸护城河

尚红,张凯丽,王孟周,王美惠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济南250101)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性,开始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规划治理,以求改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滨水户外活动空间,例如南京的十里秦淮风光带、上海的外滩、苏州河两岸景观等滨水景观治理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部分地区滨水景观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流堤岸侵蚀崩塌、河岸过度加固、植物绿化不足、人性化设计被忽略、地方特色缺乏等,对城市形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立和谐的生态化滨水景观,对于提升城市品质,维护城市生态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相关概念

1.1 城市滨水区及城市滨水景观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与自然共同作用的地区,多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区域的土地或建筑,也指城镇范围内临近水体的区域。其景观内涵不仅包含了滨水区的自然风景,同时也表达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姿态,涵盖着物质空间与人文景观的两种概念。

1.2 生态化设计

生态设计化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尽量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这种更加亲近自然、尊重环境的设计意味着更加尊重物种多样性,以促进生物链稳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取,维持植物生长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维护人居环境的稳定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2 生态化设计在济南市护城河中的应用

济南市护城河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全长约6.9 km,由泉水汇流而成,最终流入大明湖。河道大致呈不规则方形,河道宽10~30 m,两侧绿地宽度为10~59 m,是济南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济南市护城河犹如一条玉带镶嵌于济南城市肌理之中,与泉水、滨水绿化及滨水建筑等共同构成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特有的景观魅力为游人提供了充分的享受。

济南市护城河地处济南的繁华地段,地理位置优越,依托泉水,沿河形成了五龙潭公园、趵突泉、黑虎泉等著名景观。周边地区功能大多为商业和居住及少部分行政办公,且毗邻世贸、恒隆、宽厚里、芙蓉街等著名的商业区,可为护城河带来大量的人流。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南门大街以东、山大南路以南的滨水景观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对象分为南北段和东西段,南北段北起山大南路、南至解放阁,全程长约1.1 km;东西段东起解放阁、西至南门大街,全程长约0.6 km。

2.1 滨水空间的营造

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形态特征,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景观空间品质和进一步体现城市人文关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济南市护城河东西段中滨水空间设计较少,沿岸多为人工硬质驳岸,致使游客无法亲近水。在长约600 m 的东西段河岸线中仅依托于白石泉,形成一处置石滨水空间,其岸线长约40 m,空间宽约4 m,仅占两侧总岸线长度的3%,滨水空间严重不足。该滨水空间由置石堆砌而成,无植物围合,泉眼所处水域,水质清澈见底,游客在此处可以和泉水“亲密接触”,增加了人与水之间的互动,激发了滨水空间活力。

护城河南北段沿岸多为大规模的植物种植,因种植宽度较大,走在滨河道路上,人无法观赏到开阔的水面,滨河道路只发挥了通行功能。在南北段1.1 km 的岸线中仅设计了一处岸线长约30 m 的亲水小广场,占两侧总岸线长度的1.4%,滨水空间的缺失阻隔了游客与水之间的交流。小广场由植物围合起来,并摆放置石,设石凳。岸边与水面高差较小,亲水性良好。整个小广场舒适宜人,游客可以在此进行休憩、观赏游览、玩耍等活动。

2.2 生态驳岸的应用

生态驳岸是指将河岸恢复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可渗透人工驳岸。与生态驳岸相比,传统的驳岸设计常因为防洪要求而将驳岸完全硬化,这样虽能抵御较强的洪水冲击,但也破坏了原有水岸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改变了滨河生态群落,破坏了滨河生态系统的稳定[2]。

护城河南北段多为生态驳岸,驳岸形式有自然原型驳岸和自然型驳岸两种,长度分别为580 m、670 m。

护城河中的自然原型驳岸主要通过种植植物来保护驳岸。通过种植柳树、水杉、菖蒲等喜湿耐湿的植物来加强河岸的稳定性。这些植物的根系能够稳固堤岸,并且能减缓水流速度,缓冲水流对堤岸的冲刷。

自然型驳岸主要通过植物与置石相结合来保护驳岸。通过种植植物来护堤固岸,同时还采用一些石材来固堤。通常在坡脚采用石块,在石块上覆土并种植,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来护堤固岸。

生态型驳岸在对河岸进行硬化的同时绿化了岸边,丰富了滨河区的物种多样性,促进了生物链的稳定,增加了河岸与河流的能量交换,同时也为部分水生生物提供了避难、栖息和繁衍的场所。生态性驳岸中的植物还能减缓雨水对河岸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此外,部分水生植物能够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使水质得到改善。

2.3 绿色廊道的建立

城市滨水区绿色廊道主要是指河流两岸有一定宽度的绿带。在绿带范围内禁止进行任何永久性建筑物的修建,主要目的是减少人为活动对于城市滨河区生态系统的干扰;同时和城市的绿地系统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网络[3]。济南市护城河的南北段全段有绿色廊道来对城市道路和河流进行隔离,减少城市道路对护城河生态性的影响。

植被作为构成绿色廊道的基本单元和景观界面的重要构成元素,也是塑造生态自然的基础。从整体上看,护城河已成为济南市的一条绿线,并与趵突泉、五龙潭公园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绿色体系,构建了城市绿地网络。护城河河岸以种植垂柳作为主要基调,映衬整条河流,一定的规模柳枝轻点河面,形成树与水的交流,并与其他乔木构成护城河绿色廊道的主要骨架。灌木作为乔木的补充,主要用来营造空间和控制观景视线,以给人最佳的空间视线体验,打造有节奏感的空间场地。在城市绿廊建立中主要应用了金银木、蔷薇、构树、腊梅、玉兰、国槐、泡桐、五角枫、火炬、银杏、卫矛、瓜子黄杨、木槿、黄杨、迎春、丁香、榆叶梅、碧桃、连翘、海棠、菖蒲等树种。其丰富的树种类型不仅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还为动物迁移提供了保障,还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4 人工生态湿地的建造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具有蓄积水源、净化水质、沉积营养物质、调节地区小气候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众多功能,而且对化学物质有较强的处理和净化能力。城市滨水区域可在沿河低洼地块规划人工生态湿地,建立适合当地环境的、可持续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护城河生态湿地位于护城河南北段,区域内种植有菖蒲、香蒲、鸢尾和水葱等湿生植物,形成了层次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通过在此处设置休憩场所,吸引人们驻足观赏。迂回曲折的汀步、丰富多样的植物种植,与微波粼粼的水面,形成和谐美好的自然风景。

3 济南市护城河公园存在的问题

(1)护城河公园的滨水区域特点不突出,亲水性较差。东西段河道的垂直驳岸,使人无法亲近水,只能远观;而南北段虽然有大规模的滨河绿化,人们只能在离河较远的滨河道路上行走,感受不到河道的存在,更看不到开阔的水面。

(2)护城河及滨水区的生态功能近乎消失。护城河作为济南的绿色廊道,但河流水质较差,河水浑浊,水面落叶较多,且富营养化。大面积的人工硬质驳岸,滨河湿地以及生态绿地的缺乏,进一步制约了护城河生态功能的发挥。

(3)滨水景观缺乏特色,以及观景视线不佳,导致护城河南北段人流较少,丧失了滨水活力。

4 济南市护城河公园生态化设计优化策略

4.1 建设丰富的滨水空间,提升护城河活力

水对于人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人生而亲水,加上济南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水景资源——泉水,市民本可以与水为乐,但在护城河中却难以亲近水。过高的岸线设计使得护城河水可望不可及,整个护城河景观中能够让人和水进行亲密接触的区域甚少。

建议在护城河沿岸选取水质较好的区域设置更多的亲水空间。通过亲水平台、亲水大台阶等方式创造更多的景观驻足点,给游客和居民等使用者更多和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形成人与自然的互动[5]。

4.2 建立生态驳岸,增进河岸与河水之间的交流

驳岸作为河流和周边环境交流的重要介质,可以起到维持河流水位、提高河流的亲水性等重要作用。济南市护城河东西段的驳岸设计采用了大面积的硬质垂直驳岸,亲水性较差,减少了河岸与河流之间的能量交换。建议优化水质后设计更多的生态驳岸,促进河水与岸边的能量交流[6]。

4.3 优化水质,恢复护城河自身的生态系统

护城河现状水质较差,水面飘落着落叶,水体富营养化十分严重,可见性和透光性均较差,还有轻微异味,导致河段的滨水环境较为恶劣,少量的滨水活动平台也鲜有人活动。所以优化提升优化护城河的水质迫在眉睫[7]。

4.4 调整管理模式,减少对护城河景观舒适度的影响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护城河景观建成后,因为城市管理的需要,增建了很多铁护栏和轻钢挡板,与护城河景观原有的设计格格不入,特别是护城河南北段,严重影响了行经此处人行流线的流畅度和观景的连续性。建议调整管理模式,按照环城公园原本的设计环境,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使用人群一个流畅舒适的体验。

5 结语

生态化设计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济南市护城河及其滨河地带是全市潜在的生态轴,只有重视滨河地带景观的开发与保护,才能为济南市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滨河驳岸护城河
“老干妈”的商标护城河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先锋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巴菲特的护城河》:为投资资金找一条护城河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
浅析驳岸类型与修筑要点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