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年鉴编纂人员的五种意识

2019-03-14詹跃华

黑龙江史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撰稿人年鉴稿件

詹跃华

(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江西 南昌330006)

地方综合年鉴(简称年鉴)能否延续发展,关键在于质量。而决定年鉴质量的关键因素,又在于年鉴编纂人员。要想提升年鉴质量,使之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年鉴编纂队伍。高素质的年鉴编纂队伍要求每位年鉴编纂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与时俱进,具备五种意识。本文就年鉴编纂人员应具备的五种意识,谈点浅陋之见。

一、权威意识

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由本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提供稿件,地方志机构编纂而成。它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对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加工、提炼,最后以高密度方式将各种信息传递给读者。其编审程序严格,资料翔实可靠,具有权威性。从撰稿来看,年鉴初稿基本由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安排人员撰写,并经分管领导审阅把关,加盖公章确认后,报送地方志机构,即使有些年鉴稿件面向社会征集,那也是极少数,在整部年鉴稿件中处于从属、辅助地位。从编纂来看,年鉴由本级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即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这是《地方志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因此,可以说全国各地出版的年鉴,是代表地方政府向社会发布的具有权威性的年度政务公报,不允许出现任何疏忽,否则造成不良影响。有了这样的定位,就不能把年鉴等同于某一部门、某一单位或某一个人编写的一般性地情书。年鉴编纂人员要充分认识年鉴的权威性地位,不能把它混同于一般性地情书,而要用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做好年鉴编纂工作,确保年鉴的政治观点正确、资料翔实可靠、体例完备合理、语言简洁准确,特别是对面向社会征集来的稿件,必须认真审核纠误,维护年鉴的权威性,使年鉴可信可用。

二、选题意识

年鉴虽然涉及对象范围广泛,但受篇幅限制,不可能事事都记,需要对浩瀚的资料进行取舍,这就是所谓的选题。选题选得好、选得准,立条才有可靠的基础,条目质量才有保证。年鉴编纂人员要有选题意识,指导撰稿人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本领域的主要工作,选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立条,做到大事、要事不漏,小事、琐事不凑,新事、特事必录,热门话题、焦点问题兼收。此外,年鉴编纂人员在指导撰稿人选题时,还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重视选择人文信息

人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一切活动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选题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变过去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或“以物为本”的思想。年鉴编纂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是选择以事系人的人文信息。反映事物时,决不能单纯叙事,一定要把人的活动联系起来,注意选择人物活动的信息。如科技类目反映科研成果,一定要选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信息;教育类目反映教学活动,一定要选能够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信息。二是选择人物类目的人文信息。各部门、各单位每年报送的人物不计其数,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年鉴编纂人员要坚持标准,兼顾全面性,选取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突出他们的典型事迹,反映经济社会面貌。

(二)善于捕捉特殊信息

有些特殊信息容易被忽视,导致年鉴反映事物不够全面、不够完整。年鉴编纂人员要紧盯、追踪、整合这些信息,反映事物全貌。(1)紧盯遗漏信息。大多数撰稿人来自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室,他们往往从本部门、本单位出发,只搜集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度发生的事情,而没有站在本系统、本行业、本领域的角度,搜集全系统、全行业、全领域发生的事情,造成重要资料遗漏。作为年鉴编纂人员,应该养成注意搜集资料的习惯,及时提醒各部门、各单位撰稿人搜集全系统、全行业、全领域的资料。(2)追踪持续信息。有些事物不可能在当年发生、当年就结束,需要两年或更长时间。年鉴是记述本行政区域上一年度发生的事物,如果只记述该事物的发生情况,而对事物发展的结果不了了之,那么反映的事物就不完整。年鉴编纂人员在编纂这类事物时,要掌握这些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追踪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情况,并在这类事物结束时,设立条目反映。(3)整合资料信息。把已发生的事物,甚至湮没已久的历史事件,通过组合、编排,整理出别有味道的信息。如某地发生一场大火,在整个灭火救灾过程中,涉及公安、消防、武警、医疗等方面,当时媒体刊载的消息,都从不同角度作了相关报道,但因站在各自角度,很难看出火灾和灭火救灾的整体情况,年鉴编纂人员要综合当时媒体上有关火灾的所有报道,设立一个火灾和灭火救灾的条目,介绍整个情况。

(三)合理选用图片信息

图片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它的瞬间性和直观性很强,能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信息。年鉴反映事物时,若是配置图片,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欲望,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年鉴编纂人员应当增强图片意识,除向新闻媒体征集图片外,还要在组稿方案中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片,包括年鉴卷首的彩色图片和条目的随文图片,这对扩大年鉴影响、增强存史价值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出版的年鉴,对随文图片的运用不够理想,有的图片运用泛滥,有的图片用得极少,把图片当作条目的配角和用于补白,对图片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比较随意。年鉴编纂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图片,讲求质量,严格筛选,合理运用,使年鉴真正达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传播效果。

三、精品意识

年鉴质量如果得不到保证,就会失去读者、失去市场,更谈不上发展。年鉴编纂人员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推动年鉴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使之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何保证质量效益,生产出精品年鉴呢?年鉴编纂人员应该做到年鉴业务精通、编纂工作精准、排版设计精美。

(一)年鉴业务要精通

修改别人的稿件,首先自己的业务要过得硬。年鉴编纂人员要熟悉年鉴编纂理论,明确编纂要求,把握体例规范,掌握文体文风和语言文字特点,提高驾驭稿件文字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了解与所编年鉴相关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年鉴编纂人员提升业务水平,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参加培训。组织年鉴编纂人员参加语言文字学习班和年鉴编纂业务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二是进行自学。年鉴编纂人员借助书本知识和资料工具书,对不懂的东西,通过查阅弄懂、弄通。三是开展交流。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和业务交流会,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使年鉴编纂人员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编纂工作要精准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公开出版的图书编校质量提出量化标准,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为合格。年鉴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的资料性文献,小于万分之一的差错都要避免,即使是一字之差、一个标点之误,也有可能成为谬误,贻害后人。年鉴编纂人员必须明确年鉴编纂质量要求,不仅要注意字、词、句、标点符号、数字用法、计量单位的规范,还要防止政治性、知识性和事实性差错。年鉴编纂人员要把好每个编纂环节,做到精选、精编、精校。首先是精选。要把大事、要事、新事、特事和热门话题、焦点问题选入年鉴,剔除一些日常琐碎事和内部事务工作。其次是精编。要理清思路,突出主题,做到要素齐全,语言畅达,文约事丰,“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再次是精校。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查找字、词、句、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用法等方面的错误,以及文字排版上的多行、少行和数字分行等情况,避免成书后的文字差错。

(三)排版设计要精美

年鉴不是普通读物,讲究排版设计质量。若要提高年鉴的排版设计质量,增强视觉效果,就需加强年鉴编纂人员的艺术修养,提高年鉴封面、图片、版式设计的审美意识。在封面设计上,把握年鉴的一般设计规律,做到庄重大方,完整著录年鉴名称与卷号、编者名、出版者名,年鉴名称、卷号要醒目,构图要选用特色鲜明、年度性强的素材。在图片设计上,彩页照片要精选,排版要灵活,给人留下一种想象空间;随文图片应与条目释文相符,图片说明文字简洁流畅。在版式设计上,做到文字疏密得当,留白页少,字体、字号选择要既能区别结构层次,又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四、创新意识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和每个行业、每个领域在每年都有新情况、新变化。年鉴编纂人员如果仍用传统的观念、模式、方法,就难以编出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年鉴。年鉴需要发展,创新是动力。年鉴编纂人员要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树立创新意识,并从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创新,编出来的年鉴才能与时代同步,精准记录时代,反映时代。

(一)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年鉴创新的前提,年鉴编纂人员要树立创新的思维观念,通过对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分析,把握新趋势,谋求新变化。要从年鉴编纂理念上进行创新,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树立大胆创新、敢闯敢试的进取意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年鉴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上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前人、突破常规、突破自我,不断打造与时代相符的精品年鉴。如浙江省《象山年鉴》突破传统套路,设计中英文目录检索与关键词检索,引入新闻“导语”,创立“图说”体裁,开辟“便民资料库”,已迈出编纂观念的创新步伐,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年鉴创新的关键,主要包括框架结构创新、记述内容创新。框架结构创新一般通过创设新的类目、分目,升格分目为类目,将类目前移至醒目位置等方法来实现。记述内容创新是指年鉴收录的内容有所突破,即在记述时限、记述区域、主管部门等方面取得突破。(1)以记述上年度发生的事物为主,上年度之外发生的事物,根据需要也可适当收录。如把当年(编纂出版之年)的领导讲话、政府工作报告收录特载类目,上年度之前的文献资料收录附录类目。(2)以记述在本地发生的事物为主,本地事物在外地发生的也需记载。如本地在外地举办的重大活动,应载入相关类目。(3)以记述各部门、各单位主管的事物为主,部门、单位主管之外的事物也要反映。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出现一些无主管部门的个体私营企业,涉及多种行业,这些内容记入年鉴,可以反映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全貌,同时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形式创新

形式创新是年鉴创新的必要,主要包括组稿形式创新、出版形式创新。一是组稿形式创新。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年鉴编纂人员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提供有利条件。年鉴编纂人员应当学会电脑操作,通过网络广辟信息情报源头,访问相关网站网页,下载有效信息为己所用,提高信息密度和深度。如通过地方政府网站,下载政府工作报告和各种规范性文件;通过各部门、各单位网站下载有关信息,填补撰稿人稿件遗漏之处,充实年鉴内容,提高编纂速度。二是出版形式创新。年鉴篇幅大,多达100多万字,少则60万字,不便随身携带,读者会有所减少,利用价值也会受到影响。为了方便读者携带和利用,年鉴编纂人员可以编纂出版袖珍本或32开本年鉴,还可创新传统纸质年鉴,把它制成电子版(光盘)、网络版年鉴。电子版、网络版年鉴传播速度极快,发现错误可随时纠正,解决了纸质年鉴在出版后发现错误无法补救的问题。

五、团队意识

一部年鉴从撰稿、加工、校对到排版、印刷,需要众多人员参与合作,才能完成编纂出版任务,可谓是“众手成书”,它要求年鉴编纂人员具备团队意识。团队意识就是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年鉴编纂工作的高效运转。年鉴编纂人员应当树立团队意识,搞好与撰稿人、主编及其他编纂人员的协作关系。

(一)搞好与撰稿人的协作关系

年鉴不是个人作品,而是职务作品,由各部门、各单位供稿,地方志机构加工而成,主要记述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成果。它涉及部门、单位和行业、领域众多,为了保证年鉴的整体质量,必须把好撰稿关。各部门、各单位撰稿人撰写稿件,由于所站角度不同,导致稿件的部门总结痕迹过浓等问题。年鉴编纂人员要加强与撰稿人的沟通联系,把选题思路和撰稿要求告知撰稿人,并跟踪指导他们撰稿,避免出现部门总结痕迹。年鉴稿件大多以各部门、各单位名义报送,退稿情况比较少,如果稿件内容基本可用,就由年鉴编纂人员做加工处理。当然,年鉴编纂人员加工处理稿件,也不能脱离撰稿人,做随意处理。各部门、各单位的稿件报送地方志机构后,年鉴编纂人员要认真审读,对需要修改完善的问题,应主动与撰稿人协商,切不可居高临下。即使认为有错误的稿件,特别是那些专业性较强的稿件,年鉴编纂人员在改动之前,必须与撰稿人联系,征求其意见,弄懂稿件原意,再做是否修改的决定。

(二)搞好与其他编纂人员的协作关系

年鉴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信息容量大,由若干个类目组成,各类目内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交叉。交叉稿件因为出自各部门、各单位撰稿人之手,所以往往隐藏不少问题,如同一数据抵牾、同一事实不一致、同一事物机械重复等,需要年鉴编纂人员逐一解决。年鉴编纂人员要相互交流审稿情况,形成统一认识,即不同类目出现的同一数据、同一事实要一致,交叉事物不能机械重复。如记述某一重大建筑工程坍塌事故,涉及城建、工业、法治和市县区四个类目,虽然每个类目记述角度不同,但是要求在事故性质、事故救援、人员伤亡、案件处理等方面保持一致,否则降低年鉴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年鉴编纂人员之间的协作还体现在工作程序上的配合、工作节奏上的协调,甚至编纂风格上的一致,也要形成共识,达到整部年鉴在文体文风上的统一。

(三)搞好与主编的协作关系

年鉴是大型资料性文献,内容涉及面广。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和快速阅读,稿件中需要统一的问题较多,包括全书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用法和各种专业术语使用的统一。如作为纪念日名称中的日期,是否加引号,全书应一致;企业的计量单位,有用“户”,也有用“家”,还有用“个”,需要统一;纪念某事件多少周年,有用汉字数字,也有用阿拉伯数字,两者均可,但混杂在一起欠佳,必须统一。还有全书记述体例要统一,同一类型条目记述要素、要素顺序等也要统一。而各种问题的统一,就须在主编的统一要求下,通过年鉴编纂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做到全书步调一致。

猜你喜欢

撰稿人年鉴稿件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How to Sell Yourself如何推销自我
我的问题③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向导》周报的编辑出版与当代启示
撰稿人
陈道明越俎代庖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中国雕塑年鉴·序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