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膀胱癌的治疗效果

2019-03-13温英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膀胱癌膀胱基因

温英武 李 强

(开滦总医院泌尿外科,唐山063000)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持续升高[1,2]。目前对于膀胱癌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其致病因素可以涉及遗传、基因异常、环境、化学物质暴露、慢性刺激等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3]。膀胱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有所增加,并且男性的发病率要远高于女性[4,5]。在基因角度上分析,包括 c-myc、Survivin、Ras 等癌基因受到激活,p53、Rb、p16、p21 等抑癌基因发生了失活,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如 cyclins、ATM 等的表达或功能异常均与膀胱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6,7]。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是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放化疗以及生物治疗同时进行,但是手术治疗的复发率很髙,总体的生存率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是切实需要解决的关键性课题,对膀胱癌的治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对果蝇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了一条存在于细胞间起相互作用的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途径。Notch信号通路主要有3部分组成:Notch受体、Notch配体和CSL DNA结合蛋白。Notch受体基有4种,分别是:Notch1~Notch4;以及5种配体基因,包括:Jagged1、Jagged2、DELL1、DELL3以及DELL4。有学术研究已经证实,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在肿瘤的形成以及发展过程当中起重要作用,而Notch1和Jagged1作为Notch信号通路的代表性因子,在肿瘤的形成以及肿瘤的转移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实验选取Notch1和Jagged1作为检测肿瘤相关指标的因子。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BMSCs的供体动物:SPF级幼年雄性SD大鼠6只,3~5周龄,体重90~110 g。BMSCs的受体动物:SPF级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220 g,均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动物公司。

1.2方法

1.2.1BMSCs的分离及培养 使用乙醚麻醉大鼠,然后脱颈处死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将股骨和胫骨分离,暴露骨髓腔。用DMEM高糖培养基冲洗骨髓腔,并收集冲洗液,1 000 r/min低温离心10 min后弃去上清液,用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重悬细胞。计数后按1×106cm2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孵箱中培养,48 h后进行第1次换液,第2次以后间隔2~3 d换液1次。待细胞95%融合时,使用0.25%胰酶消化,按1∶2 的比例进行传代,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实验。

1.2.2实验动物及分组 SPF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220 g。在实验前让大鼠自由进食饮水,适应性饲养1周。将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模型组,BMSCs治疗组。模型组使用MNU(4 mg/ml)膀胱灌注,2 mg/次,14 d/次,共4次。治疗组在模型建立成功后的第28天经尾静脉注射BMSCs与DMEM悬液1.0 ml,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

1.2.3动物模型制备 MNU溶液的配制,按照每只大鼠2 mg的剂量称取MNU,使用生理盐水将溶液配成终浓度为4 mg/ml;大鼠采取腹腔麻醉法,使用10%水合氯醛,按照0.3 ml/100 g的剂量对大鼠进行麻醉;对大鼠的尿道口进行常规消毒;将软化的硬膜外导管从大鼠的尿道口后唇插入膀胱,插进3~5 cm,将大鼠膀胱内的尿液抽出;抽出尿液后缓慢注入已配制好的MNU溶液0.5 ml;操作完毕,未苏醒的大鼠取仰卧位,模型组使用MNT(4 mg/ml)膀胱灌注,2 mg/次,14 d/次,共4次;对照组同法行等量的PBS灌注。第10周用脱臼法处死所有大鼠,将膀胱整个切除,肉眼观察膀胱变化,在病变明显处取材。

1.2.4RT-PCR检测Notch1和Jagged1的基因表达 组织总RNA的提取:取膀胱组织约100 mg,将组织剪碎后放入匀浆器内,加入1 ml预冷的Trizol,将组织打碎,装入1.5 ml EP管中;加入300 μl的氯仿,充分混匀,12 000 r/min,4℃离心15 min;抽取上层水样400 μl转移到清洁的EP管中,加入400 μl异丙醇,12 000 r/min,4℃离15 min,离心结束后缓慢将上清倒掉,留取沉淀物;使用预冷的75%酒精,清洗1次,然后7 000 r/min,离心5 min;使用无酶枪头,将75%酒精吸净,室温状态下静置5~7 min,使酒精充分挥发,剩余的沉淀加入25 μl RNase-free水进行溶解。

PCR扩增:PCR反应体系体积为50 μl,反应体系内容含有:反应缓冲液、Taq DNA聚合酶、dNTPs、上下游引物及逆转录反应产物cDNA等,其中上下游引物各1 μl,模板cDNA为3 μl。加样完成后振动混匀,瞬间离心后,置于PCR仪扩增。反应条件为:94℃变性20 s,55℃退火30 s,72℃延伸30 s,循环30 s,72℃延伸30 s。

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使用1%琼脂糖凝胶,用Gelstain染料和凝胶成像系统显色并采集图片。使用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测定,测量条带灰度值,目的条带与GAPDH条带灰度值比值即为该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相关引物见表1)。

1.2.5免疫印迹法检测Notch1和Jagged1的表达量 将所获取的大鼠膀胱组织从-80℃超低温冰箱中取出,然后将脑组织剪碎,按照100 mg/ml的比例加入裂解液,12 000 r/min低温离心15 min,然后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至 PVDF膜上。5% 脱脂奶粉 37℃ 封闭1.5 h,Ⅰ抗孵育,并在4℃环境下过夜,第二日Ⅱ抗孵育2 h。用ECL显色液进行曝光,使用Image J软件进行分析,以β-actin作为内参进行半定量分析。

2 结果

2.1BMSCs的形态学观察 原代BMSCs在48 h之内贴壁,以分散的克隆聚集方式增殖,细胞形态基本为均匀星形或梭形,核居中,偶有宽大扁平的多边形细胞。经过BMSCs纯化,其他非贴壁细胞,通过换液逐渐减少。2周后原代细胞95% 融合,进行传代。传代后细胞呈现漩涡状和放射状集落生长倾向,随着传代次数增加,细胞形态更为均一,为梭形成纤维细胞样(见图1)。

表1合成PCR引物序列

Tab.1SynthesisofPCRprimersequences

GenePrimer sequencesAnnealingtemperatureLength ofproductNotch1GCAGGAGGGAGGTTTGTGAGGAGTATAACCTGACCATAGCAT56℃423 bpJagged1CTTCACGGGCACCATTCATCCGCAAAGTACACTGCACTAG55℃453 bpGAPDHGTGCTGAGTATGTCGTGGAGGTCTTCTGAGTGGCAGTGAT57℃301 bp

图1 BMSCs的形态学观察(×100)

图2 大鼠膀胱形态学观察

图3 RT-PCR检测各组Notch1、Jagged1的表达

2.2大鼠膀胱形态学观察 模型组有15只大鼠膀胱可见明显肿物,其中11只大鼠膀胱肿瘤为菜花样,局部呈褐色,4只大鼠膀胱黏膜部分突起呈结节样,边界模糊,触之较硬,与直肠前壁有黏连情况发生,2只大鼠可见较小乳头状肿物,未形成肿瘤的2只大鼠可见局部黏膜变厚,6只大鼠并发膀胱结石。

表2RT-PCR检测Notch1和Jagged1在各组中的表达

Tab.2ExpressionofNotch1andJagged1ineachgroupdetectedbyRT-PCR

ControlModelDMSCs groupNotch10.433 2±0.0130.964 4±0.0180.717 9±0.0141)Jagged10.458 3±0.0120.988 7±0.0160.698 9±0.0131)

Note: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1)P<0.05.

图4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otch 1、Jagged 1的表达

表3Westernblot检测Notch1和Jagged1在各组中的表达

Tab.3ExpressionofNotch1andJagged1ineachgroupdetectedbyWesternblot

ControlModelBMSCsNotch10.523 6±0.0161.789 6±0.0261.129 6±0.0221)Jagged10.657 8±0.0181.645 8±0.0231.068 5±0.0201)

Note: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1)P<0.05.

对照组的10只大鼠膀胱标本呈粉红色,有光泽,未见肿物(见图2)。

2.3Notch 1和Jagged 1的RT-PCR检测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中,Notch1和Jagged1基因仅有微量的基础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表达明显增高,同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见图3,表2)。

2.4Notch1和Jagged1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对照组中,Notch1和Jagged1蛋白仅有微量的基础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蛋白表达水平有所下调,但是仍高于对照组(见图4,表3)。

3 讨论

BMSCs是一种来源于骨髓的多功能细胞,拥有很强的自我更新以及多方向分化的能力,可以在内环境的作用下迁移到受损组织,对组织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修复[8,9];还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在进行异体移植时能够有效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10]。所以,BMSCs在临床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发挥关键性作用。研究证实,BMSCs在治疗心脏、肝脏、肺、肾脏等器官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11]。在脑损伤、肾性疾病等损伤模型中,BMSCs可以有效促进损伤的修复[12]。因此,本实验选用BMSCs对膀胱癌进行治疗性实验研究,探讨BMSCs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采用经尿道膀胱灌注MNU的方法制备大鼠膀胱癌模型。因为MNU所引起的大鼠膀胱发生肿瘤的过程和人类病变的过程相类似,都是因尿中的化学物质刺激膀胱上皮进而引发的膀胱癌。所以,利用MNU制备的大鼠膀胱癌模型,能够更好地对膀胱癌的病因及其病理过程有所了解和掌握,为膀胱癌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在实验过程中模型组中有15只大鼠膀胱可见明显肿物,说明应用经尿道膀胱灌注MNU法构建的大鼠膀胱癌模型是成功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实验的开展;RT-PCR结果显示,在对照组中,Notch1和Jagged1基因的表达都相对比较微弱,模型组的表达明显增高,而治疗组的表达相比模型组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的表达。说明因为癌症病变的出现,模型组的基因表达出现了增高,而治疗组表达降低,说明在一定程度上,BMSCs对于膀胱癌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又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显示,Notch1和Jagged1蛋白的表达,在对照组中,Notch1和Jagged1蛋白的表达都相对较弱,模型组的表达则明显增高,而治疗组的表达相比模型组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这也能够说明, BMSCs参与了对膀胱癌的治疗,并达到了积极的效果。进一步证实了BMSCs的及时应用能够给治疗带来积极的作用。本研究能够充分表明,Notch1和Jagged1因子的表达直接反映了肿瘤的病变程度,BMSCs能够影响Notch1和Jagged1的表达,说明了BMSCs在膀胱癌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经尿道膀胱灌注MNU法成功构建了大鼠膀胱癌模型,并且利用BMSCs对大鼠膀胱癌进行干预治疗,初步证实了BMSCs对大鼠膀胱癌的治疗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B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膀胱癌膀胱基因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Frog whisperer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膀胱镜的功与过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