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上岗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2019-03-13高文娟夏德奇

科技与创新 2019年4期
关键词:业务人员台站上岗

高文娟,夏德奇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南分院,湖南 长沙 410125)

随着我国气象观测自动化的发展,中国气象局于2015-01-01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施行高空、地面一体化工作,即地面和高空同址台站实现观测业务的一体化。经过3年努力,各级台站高空、地面一体化改革已基本实现,但由于改革时间短,在一体化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在此之前,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观测分属两个不同测报领域,观测业务基本以人工观测为主,工作内容互不干涉,存在业务隔膜[1-2]。业务合并之后,由于缺乏业务工作指导和学习培训,能完全胜任地面和高空观测业务的人员较少,一体化观测队伍综合能力欠缺,应对重大天气过程和突发事件能力不足[3-5]。因此加强观测人员高空、地面观测理论知识,熟悉仪器设备工作原理,掌握仪器故障排除方法,提升观测队伍整体素质势在必行。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南分院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的培训工作部署,以发展规划为引领,结合分院特色,针对全国高空气象观测站的业务人员进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上岗培训”项目的开发。为更好地了解基层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工作现状和培训需求,从2018-07起,湖南分院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开展了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现状和培训需求的调研工作。调研结束后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1 调研过程和样本构成

1.1 调研材料和过程

“高空气象观测上岗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共23个题目,其中包括14道单选题,6道多选题,3道问答题,其内容是为了解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上岗培训需求、为培训设计作参考。

调查材料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台站日常工作基本信息,一体化业务实现情况,人员队伍基本构成,岗位技能来源,参与相关业务培训内容、模式和方法等。

1.2 样本构成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为全国部分省(市、区)气象局高空气象观测站从事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的观测人员,调研形式为利用网络平台(金数据https://jinshuju.net/)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问卷由高空气象站业务人员在网上直接填写并上传回收,数据来源可靠。共收到来自53个高空气象观测站128名高空气象观测员的反馈表,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台站样本地区分布表

2 高空气象观测台站工作现状及问题

2.1 高空气象观测台站工作现状

2.1.1 站网布局及业务管理

全国现有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其中有113个高空地面同址,其余7个为独立高空气象观测站,站址设置在地(市、州)。探测业务由所在市局业务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气象局观网处指导与管理,业务质量考核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负责。

2.1.2 岗位设置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对地面高空观测业务实行一体化运行后,要求台站设立综合观测岗、资料处理岗和综合保障岗等岗位。在实际调研中了解到,台站岗位设置以一体化综合业务岗(占77.3%)和高空观测业务岗(占16.4%)为主,资料处理、综合保障岗职责基本由观测员兼任,很少有设立专职岗位的台站。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具有高空气象基础知识的人员少

调查结果显示,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人员占38.3%,高空观测专业人员占30.5%,大气探测专业占16.4%,其他理工科类专业人员占14.1%.具有高空气象基础知识专业背景的人员仅占1/3,与此同时,结合学历调查(硕士及以上学历占4.7%,本科占76.6%,大专及以下占18.8%)发现,大气科学相关专业及理工科类专业人员具备较好的气象学和理学基础,且80%以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可塑性强、提升空间大,如果经过针对性强的高空培训,其高空气象基础知识水平将显著提升。

2.2.2 观测队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

经调查,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职称结构基本合理(高级职称占21.9%,中级占48.4%,初级及以下占29.7%),但高空观测队伍中30岁以下人员占15.6%,30~39岁占26.6%,40~49岁占32.8%,50岁以上占25%,年龄大于40岁人员的比例接近60%,高空观测队伍整体年龄偏大,脱离在校学习时间较长,如果没有经过高空探测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其知识结构将存在老化问题,难以适应高空、地面一体化后所面临的技术革新。我们对工作年限调查发现,从事高空观测1年以内人员占12.5%,1~3年占21.9%,4~5年占8.6%,5年以上占57%.工作3年以下人员的工作经验较为缺乏,而工作5年以上人员存在知识结构老化问题,所以既有一定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的人员偏少。

2.2.3 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

调查高空观测人员知识储备及更新情况发现,高空观测人员岗位技能获取主要途径是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占93%),即依靠“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方式获得,高空气象观测人员的岗位技能经常受制于“师傅”的工作水平,部分观测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远程学习或自学获得岗位技能占39.8%,而通过系统性脱产培训学习仅占10.2%.同时,为了适应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发展的要求,高空观测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观测知识和理论。调查显示,近半数高空观测员获取高空气象观测前沿理论和知识的途径是远程学习或自学(占43.8%),通过在职面授培训学习的仅占7.8%,有13.3%的业务人员表示完全不了解从何种渠道获取前沿理论知识。可见现阶段高空观测人员普遍缺乏全面系统的高空观测知识和最新的技术方法指导。同时,高空观测员培训量偏少。近5年来从未参加过高空观测面授培训的占60.2%,参加过1~2次的占32%,3~5次的占6.3%,5次以上占1.6%,半数以上高空观测员从未参加过系统的面授培训。

3 培训需求

3.1 高空气象观测培训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干部学院、分院及省市级气象培训机构承担了主要的高空观测培训工作,近10年来国家级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培训内容主要涉及“L波段雷达操作”“高空观测软件操作”“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全面、系统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培训比其他气象业务培训相对偏少。

根据《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对高空气象探测技术人员岗位明确要求,高空气象探测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实际业务运行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装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检测、维护、校准方法。目前,各台站设备维护维修方式以站内人员自行维护维修为主(85.7%),厂家维修为辅(47.6%)。因此,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对高空观测培训需求强烈,尤其是在高空气象观测综述及探测新技术、探测设备及维护维修和业务软件与质量控制等课程上需求度高达50%以上,如表2所示。

表2 高空气象观测培训课程设置需求分析

3.2 培训时间与培训方式

调查显示脱产面授是效率最高、效果最优的培训方式(占71.1%),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实际操作训练,增加演示、现场实习实训操作课程;加强特殊天气观测的应急处理、常见故障的维护维修、提高业务质量方面的讲解和演示;加强经验交流。脱产面授培训时间在10 d左右(占55.5%)。

4 综合分析与建议

高空、地面观测业务一体化对观测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观测业务的发展和推进不能停留在靠师傅传帮带、凭经验或是习惯去完成,需要通过在岗培训等途径充实业务知识提升岗位技能。高空气象观测培训量偏少,亟待加强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促进观测员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4.1 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内容系统化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上岗培训不应局限于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或其分院,各省、市级培训机构应承担起轮训工作。培训以理论讲授、软硬件实习、优秀台站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搭建全国高空气象观测人员沟通交流平台。培训课程设置系统化、全面化,包括入学教育、高空气象观测综述及探测新技术、高空气象观测基础与业务规范、高空气象探测设备及维护维修、业务软件与质量控制、实习实训等。

4.2 注重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

以往上岗培训是“一碗水端平”,对各县市选派的人员进行入门级培训,课程内容设置和考核目标缺乏区分度,培训以具备基本上岗业务能力为目标,这种上岗培训只适用于刚参加高空气象观测的业务人员。但对于已工作多年,业务能力熟练的引领式人才,上岗培训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在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次、分级别,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和培训目标,加快提升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4.3 提高受训者培训积极性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人员上岗培训中教师应严格考勤制度、学业审查制度。结业考核形式由笔试和操作两部分组成,允许存在一定比例未通过人员的情况。

培训应推行证书制度,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上岗证书,并将其与职务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劳动人事制度挂钩,提高受训者培训积极性。

猜你喜欢

业务人员台站上岗
基于ETL技术的台站信息同步应用研究
缉毒犬的一生
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完善及应用分析
一种适用于高铁沿线的多台站快速地震预警方法
浅谈提高业务人员素质的主要途径
一种具备干扰台站剔除的多台站定位方法
90%的奶粉企业要瘦身,谁会被裁掉?
快消品行业业务人员流失的原因与影响浅析
以最佳状态上岗
公务员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