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视觉形式语言阐释

2019-03-12张智艳

齐鲁艺苑 2019年1期
关键词:苗绣女装湘西

张智艳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前言

苗族是一个以爱美、勤劳、夸富著称的民族,苗族服饰以精美的刺绣与璀璨的银饰为世人赞誉。苗服的刺绣纹样独具特色,承载着苗族人民历史、文化、民俗的内涵,是苗族人民智慧与技艺的表征。从历史学、文献学方面有不少记载,苗族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史籍所载三苗后裔“盘瓠蛮”,便是目前生活在湘西地区的苗族先民。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五溪蛮”“武陵蛮”“长沙蛮”等。最早记载苗族先民服饰的是《淮南子·齐俗训》,其中便有“首”的记载,描述是“三苗”时代苗族先民用麻掺头发盘于头顶的风俗。唐宋以前,历史文献对湘西苗族服饰已经有所记载,《风俗通义》《搜神记》中就记有“盘瓠子孙,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之后《隋书·地理志》又云:“诸蛮本其所出,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以斑布为饰。”据考证,“斑布”是一种类似于“织绵”的织物,而苗族的花带正属于织绵中的一种,可见苗族服饰注重斑斓华美的审美情趣源远流长。到唐宋之时,湖南苗族服饰已趋于成熟。明《南中纪闻》记载绥宁“四里系苗民,不冠不履,男妇俱左袄佩刀。男子头插雉尾,身穿短袄,胸背两臂俱绣花。妇女头髻偏挽右傍,顶上插一银牌为饰,上衣齐腰,亦俱绣花”。[1](P23)“据同治年间《永绥厅志》记载,湘西苗族支系主要为红苗,此外还有青、黑、爷头、白、九股、黑山、黑脚、花等苗,靖州、通道一带以花苗、青衣苗为多,城步、绥宁则主要为青衣苗。”[2](P23)湘西苗族服饰刺绣纹样有着怎样的视觉规律,笔者就苗服本身的款式、苗绣纹样主题、苗绣纹样造型、苗绣纹样色彩、苗绣纹样构成作视觉形式语言的表格分析与归纳。

一、湘西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工艺

湘西苗族刺绣,习惯用凿纸花样刺绣底稿,这种刺绣花样,著名学者沈从文先生在《塔户剪纸花样》一文中有详尽的描写:“塔户(今泸溪县踏虎乡)花样主要供给乡村绣花使用,绣花和挑花比,形式上似乎简单,其实技术复杂。写生、折枝、配色有一定的规矩,掰线有种种手续,针分大小绣法更是多种多样。有了好底稿还不济事,必需通过好针脚,但是照乡村爱美习惯,生色折枝花鸟,实在比挑花图案符合更多数人对美的要求。”[3](P23)民间刺绣主要针法有以下几种:①钉针,即平金。一般用于将金银线钉牢在绣料上,起勾勒物象轮廓的作用。绣时从绣料反面起针,横跨金银线,再落针下去。钉针运用于绣图案花纹之边缘、金边牡丹的金边。②打子针,以穿线之针,引出绣料相当的距离,随即以针上线绕针一周,左手将线捺紧于绣料,右手将针抽出,即成打子。打子用力须匀称,拉得过紧则打子太小,绕得过松,则不成颗粒。③珠针,绣时由绣料反面起针,折回来落针,再往前起针,折回第一次起针处落针,依此类推。每次起落针距离必须相等,绣成好像整齐排列的一串珠子。这种针法常用于绣小花或单线条,以加强装饰美感。④链环针,又称“辫绣”。线自一处穿出绕一圈后双从原出处刺入,再从第二处穿出,针穿过第一次所绕的线圈,抽针引线即成一环。这样连续刺绣,环环相套,即成链环形状。环的大小,以线的粗细为转移。这种针法宜锈物象的轮廓线条。⑤织绣与网绣,湖南民间刺绣中的织绣和网绣针法有数十种之多,如织绣中的累格织、梳子织、瓦行织,网绣中的连环网、梅花网、雪花网等。织针的施针方法是牵经织纬,先以直线在底料上牵出预订的几何纹样,再以特殊的手法编织纬线而绣成。有的还需借助于专用的梳子为工具。网针的施针方法是以横、直、斜各种长线在底样上牵钉出各异的几何纹样,也有在所牵钉几何纹样的每个单元中都铺钉短针,造成更美观的形体变化与疏密变化。所用绣线可以是同类色、也可以是互补色,产生并置效果,以达到丰富多彩。⑥剪贴绣,按物象的形态和颜色,用绸布、呢、绒等原料,剪成形的小片,贴在绣料上,在边缘再绣出一道直线,或者配合其它绣法组成图案,它主要适用于绣制儿童的帽子、围嘴以及妇女的披肩等。

二、湘西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视觉语言艺术特征

1.湘西苗服的款式具有舒适性、柔和性特征

湘西苗服从款式而言具有舒适性、柔和性特征。常见款式有琵琶襟、四叉式、叠摆式、云襟式、云肩式、胸襟式、四角挖云式、大襟式。湘西苗服女装依据刺绣部位、构成方式而区别于不同的款式,表现在衣领的无领细颈式,衣摆设计的宽松大摆两侧开叉款,广袖袖口宽广而短。上衣为右任斜开襟布扣扭结,裤装款式宽松,适合于劳作与休闲。祥云式胸襟以及挖云式腰线处理增添了湘西苗服女装柔美性质。笔者以典型的三种苗服款式进行阐释。

(1) 四角挖云式:以图1湘西苗族典型上衣服饰为例,此夹衣面为青缎布,里面为蓝色棉布,款式为四角挖云式,无领细口。在青缎面底布上绣浅红浅绿的花蝶纹样。此衣的广袖袖口为卡其白色拼布相接,袖口上绣花蝶纹样。整件衣服呈现出宽松大摆式衣型,右任开襟款从胸襟处一直开叉到腰襟处,胸襟与腰襟两侧均是以布扣相扭结。此衣绣花纹样的四角挖云式曲线构成增添了苗服女性的柔美与秀丽感。胸襟处挖云式构成让中心蝴蝶纹样更显突出,腰襟两侧处的挖云式纹样构成从视觉感受上纤细了女性的腰肢,使苗女更显身形显玲珑。云纹是我国传统纹样中被广泛运用于生活用品与器具中的典型纹样。“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在商周的青铜器上,在汉代的漆器、刺绣、漆棺和铜镜上,都有云纹出现。唐宋时代,人们又把云的形象与灵芝草和从印度传来的“如意”(印度文叫“阿那律”)的形象综合在一起,创造了“如意云纹”,取其吉祥如意的寓意。”[4](P217)

(2) 云襟式:图2为云襟式苗族女装,深黑色底布上艳丽的红色绿色花蝶纹样。云襟式上衣与四角挖云式上衣比较起来,刺绣部位主要在胸襟处作云肩式刺绣,广袖袖口处刺绣花纹。胸襟的刺绣花纹为中心纹样双凤戏牡丹纹,呈现出二方连续适形构成,绿色宽边边襟上绣碎花纹样,内侧的边襟上绣一条纤细龙纹,这与传统汉族龙纹的威武独尊相差异,此处龙纹只是作为配角装饰在双凤戏牡丹纹边饰上。

(3) 叠摆式:图3为湘西苗族妇女双层叠摆式绣花盛装,双层叠摆式上衣比较于四角挖云式上衣更显华丽与繁复,衣摆处呈现出双层大摆开叉衣襟。图3同样为无领细颈口,广袖袖口宽广而短,胸襟与腰襟处刺绣花纹,袖口与裤腿处刺绣花纹。胸前的刺绣为中心纹样花蝶纹,边饰为盘长纹与碎花纹样。此衣的双层下摆为花蝶纹、凤鸟纹、莲花纹、凤鸟纹等。将双层叠摆式苗女上装与云襟式上装从款式上比较而言,叠摆式绣花衣在突显华丽与繁复的同时也同样具有很好的舒适性、柔美性。

2.湘西苗服纹样主题具有吉祥化、自然化特征

笔者将收集整理的30几幅湘西苗服刺绣纹样主题进行列表分析,归纳常见主题纹样有蝴蝶纹、花卉纹、双凤牡丹纹、卷云纹、石榴纹、双钱纹、盘肠纹、莲花纹、鱼纹、双龙戏珠、双狮纹、寿桃纹、喜鹊纹、麒麟纹。如果从苗服绣花纹样使用频率而言,刺绣最多的纹样为花蝶纹、双凤牡丹纹、卷云纹。从民俗符号学语意解释,蝴蝶纹样是苗族始祖蝴蝶妈妈的象征。苗族古歌古诗中有较多关于蝴蝶与枫木衍变化成苗族祖先繁衍生息的描绘。“在苗族神话里,蝴蝶妈妈是世界万物的始袓,包括神、鬼、人、动植物和雷电的产生都源于蝴蝶妈妈。因此,蝴蝶被认为是生殖和美的化身,最受尊崇,成为苗绣重要的纹样。”[5](P540)此外,学者考证蝴蝶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也是苗族先祖渴望子孙兴旺的表征:“苗绣与剪纸中的枫木——蝴蝶纹样,所表现出来的就多是一派深厚的生殖氛围,那横断面的枫树心内,不是绣着象征阴阳交媾的太极图,就是绣着小人胚胎或者绣着多子的石榴。基于这样的心理认识,苗家妇女还把枫树、枫叶安排在随时可见的服装上。”[6](P183)其三,花蝶纹样在湘西苗族女装、女鞋、背裙上的广泛运用也受民间故事“梁祝化蝶”的影响,寓意着比翼双飞、坚贞不移的爱情。双凤牡丹纹从纹样的符号所指意义而言寓意着富贵吉祥,因牡丹为花中之王,凤凰为鸟中之王。苗族作为一个男女平权的社会,凤鸟纹样也同样象征着苗族的始祖。祥云纹样在苗服刺绣上运用极为多见,苗服绣花胸襟处的外形轮廓大多为云襟式。上衣衣摆处常有勾云状边襟绣花纹样。此外,苗服女装、云肩上均有大量的祥云纹样寓意着吉祥如意。湘西苗服大量的石榴纹寓意着多子多福之意; 双钱纹谐音“双全”寓意着福寿双全之意; 盘肠纹以连绵不断的图形造型寓意着福寿连绵之意。鱼纹因鱼儿多子常常被看作是多子多福之意; 寿桃纹象征长寿; 喜鹊纹常与梅花纹相关寓意着“喜上眉梢”之意; 双狮滚绣球寓意着喜庆吉祥; 麒麟送子常常是吉祥美好多子多福之意。莲花纹样在佛教语意寓意着清净香软之意,在传统文人文化意蕴为花中君子,是品质高洁出污泥而不染之象征。由上可见,湘西苗绣纹样主题具有吉祥化的特征。纹样意义与汉族纹样相似之处在于集中于“福”“禄”“寿”“喜”“财”的寓意表达,但象征苗族始祖的蝴蝶纹样、凤鸟在苗绣中极为常见。湘西苗绣纹样主题明显具有自然化的特点,纹样主题大多为动植物主题纹样,这也是苗族先民日常劳作与自然为伴所具天人合一思想的表征。

3.湘西苗服纹样造型具有具象性、装饰性特征

图4中上衣刺绣纹样极其华丽,此衣的胸襟中心纹样为凤鸟纹,凤鸟纹依形造型,依照卷云纹的卷曲轮廓塑造了凤鸟展翅飞翔的姿态。猫纹、寿桃纹均是依照云肩的轮廓走向进行变化造型。云肩款胸襟刺绣纹样条幅内侧是纤细的莲花纹、鱼纹,其纹样组构成一体呈具象化、装饰性特征。右边的花蝶纹将蝴蝶纹与花卉纹共形一体,花中有蝶,蝶中有花。此衣广袖袖口为蓝绽色拼布上绣艳丽的喜鹊纹、寿桃纹。喜鹊的翅膀呈现出图案化的三条弧线变化。寿桃纹造型与胸襟纹样呼应,寿桃纹上添加了装饰性元素。图5的补贴绣云肩由50多块大小不同的吉祥图案拼镶而成,其工艺有剪花、贴花、绣花。此云肩整体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为黑色底布上绣带状云雷纹,外圈为粉红粉绿各色补贴绣自然纹样拼镶而成。尤以主体的莲花纹样造型硕大突出,此云肩图案有双凤朝阳、双狮滚绣球、鲤鱼跳龙门、多籽石榴、荷花、梅花、蝴蝶、牡丹、盘肠、方胜等。此补花云肩做工精巧,别致华美,堪称湘西苗族云肩之上品。此云肩从纹样造型而言具有具象性、装饰性之特征。中心纹样莲花纹每一片叶子由蓝色与白色底布补贴绣拼贴而成,在具象的白色底布上绣各色花卉纹样,下部的莲蓬纹也以剪花形式刺绣花纹,整个莲花纹样叶中有花、花中有叶,极具美感。莲花纹样两侧是双凤纹与双狮纹,两只相对构成的双凤与双狮均造型自然化、装饰化的趣味感。主体纹样的外围装饰着繁复错落的各色牡丹纹、葫芦纹、盘肠纹、卷云纹。此补花云肩的纹样将天上的云纹、凤鸟纹与地上的双狮纹、牡丹纹与水中的莲花纹绘作一个装饰的画面,具有民间艺术中移形换色梦幻之感受。

4.湘西苗服的纹样色彩具有对比性、艳丽性特征

从湘西苗服纹样色彩上而言具有图底分明、对比强烈、古朴艳丽的特征。笔者对30几幅湘西苗服刺绣纹样进行表格比较与归纳,大多湘西苗族女装均为藏青色或深灰色底布上绣艳色或浅色的花卉虫鸟纹样。“湘西苗族多傍山而居,在装饰选择颜色时多选择与环境色彩一致的自然色彩。所以,多以蓝色、青色、黑色为主色调,显得朴实而淡雅。苗绣在注意绣品色调的同时,亦常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特殊感受与认识,可以不受束缚地对色彩加以强烈的夸张,使整个图案极富魅力,既适应环境,又显得光彩照人。”[7](P264)以图2为例,藏青色的底布在云状胸襟处绣有粉红粉绿的纹样,中心纹样为双凤戏牡丹纹,鱼纹、寿桃纹、鸟纹装饰其中。内侧以纤细的淡绿色龙纹、花纹存托中心纹样,外侧为宽边幅的粉绿色底布上粉红色碎花纹样。此上衣为云襟式苗服上衣,与胸口粉红粉绿色绣花的双凤牡丹纹相互呼应的是袖口处的双凤牡丹纹,广袖袖口的内侧是粉绿底布上碎花纹,袖口外侧是纤细粉色花卉纹。按照色彩调和理论,粉红粉绿色本是极性对比颜色,不宜和谐。此衣大面底的深灰色底布很好地中和了粉红粉绿的色彩冲突,又使底布的深灰色打破沉闷,突显苗服女装的华丽柔美。图6为苗族蓝缎绣花童帽,与前述的苗族女装相比较而言,苗绣女装是素色或深蓝色上绣艳色浅色花纹,而童帽的色彩明显艳丽夺目。此童帽为色彩强烈的红色底布上绣绿色的喜鹊、花卉纹样,或者绿色底布上红色的蝴蝶纹、花卉纹。红色与绿色极性互补色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成儿童绣花帽跳跃活波的特点。蝴蝶纹、花卉纹、喜鹊纹均以适形纹样的构成造型。童帽的两侧则是悬挂的红绿色线的吊缀。整体而言,湘西苗服刺绣大多为深黑色或藏青色底布上绣艳丽花纹,儿童童帽则更显鲜艳,至于湘西苗服男装则基本素雅,少装饰。

5.湘西苗服的纹样构成具有适形性、虚实性特征

从湘西苗服纹样构成而言具有适形性、虚实性的特征。以图3湘西苗族妇女“双层叠摆式”绣花盛装为例,此套装为藏青色底布上绣浅蓝色浅紫色粉红色花纹。纹样刺绣部位为云状胸襟、广袖袖口、上衣的下摆处、裤腿边襟处。此套装上衣的胸襟处为典型祥云状外轮廓,分内外三层,中心纹产为花蝶纹,蝴蝶纹样适应于卷云纹的云头卷曲状轮廓圆形造型。花蝶纹样的内侧为带状构成的纤细的盘肠纹,花蝶纹样的外侧为紫蓝色底布上绣粉红色带状花蝶纹。从此上衣胸襟处刺绣构成具有明显的适形性与虚实性。无论是中心花蝶纹的造型还是两侧的盘肠纹均具有适合云襟外轮廓的特点。另外主体的花蝶纹明显突出醒目,而两侧的纤细的盘肠纹与碎花纹样形成虚实强烈的对比,更好地突显了主体花蝶纹醒目度。“‘蝶生万物’是苗族人在装饰艺术中最常见的创作内容,其构图方法是以蝴蝶妈妈为基准,结合其它动物、植物的纹样进行夸张式的创作。蝴蝶纹在装饰构图中的空间层次感表达出苗族人主观情感上艺术化的创作,也正是由于苗族人与蝴蝶纹样已融为一体,才能够在创作中达到这样的和谐美。”[8](P104)广袖袖口处为紫蓝色的主体纹样双凤牡丹纹,象征年年有余的鱼纹装饰于旁侧。作为“双层叠摆式”上衣,上下两层衣摆的刺绣纹样以带状纹样构成形式装饰。上层衣摆两侧为“挖云式”边襟轮廓,上衣摆为花卉纹、刺猬纹等各种小动物纹样。上衣摆的左右为边角适形纹样蝴蝶纹,衣角拼镶有白色醒目的补花绣云纹。下衣摆刺绣有主体纹样双凤牡丹纹,此外还有吉庆的鱼纹、蜘蛛纹。主体纹样“双凤牡丹纹”纹样突出,条状碎花纹起到衬托主体丰富层次的视觉作用。此套装的裤装部分明显装饰性减弱,只有裤腿处有刺绣花纹边襟与上衣相互呼应。整件“双层叠摆式“套装的刺绣装饰纹样构成无论是从整体而言还是局部细节上感受均具有适形性与虚实有致的特点。

6.湘西苗绣服装整体具有功能性、华丽性、繁复性、梦幻性、完美性特征

湘西苗服刺绣纹样是整体服饰的一部分,苗服材质、苗服款式、苗服刺绣、苗服配饰构成湘西苗服的综合整体。湘西苗绣服饰整体装饰而言具有功能性、华丽性、繁复性、梦幻性、完美性的特征。以图7中带戴银饰云肩的苗家姑娘为例,姑娘身着节日盛装,头上插满银花、银蝶,耳坠耳环,肩披银缎披肩,手戴银蜀,胸前挂有银牌等饰品,可谓琳琅满目,光艳照人。满佩银饰的苗家女子常为苗家节日庆典增添了一道美丽的光彩。图7中的苗女不仅手带银镯、耳环,华丽的银饰云肩更是增添苗女的光彩。此云肩是湘西凤凰一带苗族妇女披饰在夹衣肩围上的盛装饰品。红缎作底,花带镶边,披肩共有银饰三层,内沿为八块莲瓣状银片;中间为椭圆形和梯形银片,银片上分别制有龙、凤、狮子、牡丹等花纹;外沿为菱形银网。银网下缀银须,雕饰小梅花与叶片。如此华丽的银质云肩再与苗女头上所戴银头饰相互呼应构成苗服女装的华丽感。苗服女装的和谐性表现在苗服女装统一整体的艺术特征。图7中的苗女着装为蓝色底布上绣桃红色天蓝色的纹样,整体着装虚实有致。苗女的头上绑头巾与下装所穿蓝色裤装均为素净,很好地衬托出头饰与银饰云肩的繁复之美。因此可见,苗服女装很好地把握整体着装虚实有致的和谐性。苗服女装的完美性表现在苗服女装无论是苗服女装无论是功能、款式、纹样视觉、纹样意义、银饰华丽均能够完美统一。著名文化学者沈从文先生在《苗族的民间艺术》一文中曾如此描写苗族妇女的着装:“爱美表现在妇女的装束方面特别显著。……袖口裤腿多采用几道杂彩美丽的边缘,有的是别出心裁的刺绣,有的只是用普通的印花布零料剪裁拼凑,加上个别有风格的绣花围裙,一条手织花腰带,穿上身就给人一种健康、朴素、异常动人的印象。再配上些飘乡银匠打造的首饰,在色彩配合上和整体效果上,真是和谐优美。并且还让人感觉到,它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爱美的情操,还是这个民族的一种深厚悠久的文化。”[9](P34)

湘西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视觉形式分析图表

结语

湘西苗族服装被赞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有着美形吉意的艺术特征。一件刺绣精美的湘西苗族盛装穿在一位健康年青的女子身上,宽松舒适女性柔美的款式与繁复华丽古朴的刺绣纹样与璀璨精美的银饰构建了苗族女装完美的视觉感受。从湘西苗服的款式而言具有舒适性、柔和性的特征;从湘西苗族的主题而言具有吉祥化、自然化的特征;从苗服纹样造型而言具有具象性、装饰性特征;从湘西苗服纹样色彩而言有对比性、艳丽性特征;从湘西苗服纹样构成而言具有适形性、虚实性特征。湘西苗服刺绣纹样很完美地将服装功能性、华丽性、繁复性、柔美性完美地统一于一体,构建了湘西苗绣独有的美形吉意、繁复华丽、柔美舒适的艺术特征。苗绣服装烙印上了湘西地域民俗特点与苗族固有的民族情感,折射出几千年湘西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思维观念、情感喜好、视觉审美的历程。

猜你喜欢

苗绣女装湘西
凯里学院美术作品选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苗绣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风格与细节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女装流行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