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探讨

2019-03-11段海燕

艺术评鉴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

段海燕

摘要:音乐欣赏是在感知乐曲情感、对音乐形象进行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创造力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课程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又因为音乐鉴赏过程中不具象特征明显,所以欣赏者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联想乐曲中的意象。本文为了进一步探讨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简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对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音乐欣赏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音乐欣赏   形象思维   建议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1-0082-03

音乐能够影响人的心灵,是推动智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中国学生在国际竞赛中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但是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却较为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将寓教于乐等理念融入音乐欣赏课程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的联系

第一,创造性思维是音乐欣赏的中心。在创造性思维中,灵感思维具有偶然性等基本特点,利用灵感思维可以改变对乐曲的原有认知。我们常说,音乐灵感对作曲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作曲家在旋律创作遇到瓶颈时,在外出游历过程中可能因为一株树、一朵花就出现了灵感,创作出优美的旋律。对于学生而言,其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被乐曲所打动,对音乐产生新的理解,这是灵感思维的体现。同时,创造思维活动过程还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支持,基于音乐专业知识的思维活动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创造能力,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则是灵感思维的要素之一。

第二,音乐欣赏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中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中的形象思维是音乐欣赏者根据自身感受以及生活阅历等通过联想等活动重新构建审美意象,在这一过程中将自身脑海中的情感基础变为具体形象。例如《野蜂飞舞》,作曲家利用小提琴等乐器模仿野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使欣赏者仿佛能近距离看到野蜂飞舞的场景。比如中国传统音乐《百鸟朝凤》,利用唢呐模仿鸟群的叫声,使音乐欣赏者对鸟群飞行、鸣叫产生联想。音乐欣赏者精神世界的升华是音乐欣赏的另一大目的,这就需要音乐欣赏者对乐曲进行理性思考,使音乐审美更具逻辑性。在音乐欣赏课程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维乐曲的演奏技巧、哲理性思维进行分析。

二、音乐欣赏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第一,音乐欣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欣赏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情趣,通过乐曲的旋律变化体会作曲家的情感变化,发挥想象,使欣赏者视觉与听觉相互融合,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音乐欣赏课对审美体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瑰宝,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鉴赏课程是在审美的基础上,学生倾听并结合自身的认知、生活经历等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一幅幅画面,开启心智,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在音乐鉴赏课堂上,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音乐,使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西方音乐的特点,也能热爱本民族音乐,充分尊重各个国家的音乐文化。学生在长期的音乐鉴赏中能够热爱本民族音乐,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继承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延续经典。

三、音乐欣赏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建议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有学者指出,学生的思维发散水平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具有显著的差异。结合笔者的经验来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下能够主动思考,也会积极联系所学的乐曲,在重复学习中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收集相关素材,明确乐曲的音乐风格,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摇篮曲》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学生一同布置教室,将月亮、星星等剪纸贴在教室里,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可以降低室内的亮度,为学生营造舒适、安静的感觉,使学生能够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静下心欣赏乐曲,感受母亲对宝贝的柔情与爱护,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会不自觉地想象自己的母亲以及目前抱着儿时的自己这一画面。在学习《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奥林匹克五环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个标志的名称,并让学生说出五环各个颜色的含义。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再做补充。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进入音乐欣赏课堂中,提高学习兴趣。

(二)激励学生敢于提问、独立思考

在传统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學生的思维活动往往跟随教师的思维活动进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难以得到发挥。若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改变固有观念,将课程主动权交付给学生,通过引导让学生敢于质疑与提问,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多角度地分析作品。例如在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时,教师在播放乐曲、范唱《欢乐颂歌》旋律后,让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思考之前教师演唱的旋律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欣赏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竖笛演奏《欢乐旋律》,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在乐器演奏完毕后,教师可将4至6名学生划分为一组,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尝试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编旋律表达自己对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情感。各个小组分别出示小组作品,并派代表说明创作意图。之后由教师选择优秀旋律与全体师生进行演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与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课堂内容对乐曲产生新的感悟,将自己的感情与见解融入到旋律中尝试创作新的旋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三)利用想象联系练习提高审美情趣

在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基于音乐语言、作曲家生平经历等感受音乐作品,把握乐曲的思想情感,完成音乐欣赏。由于音乐语言等较为抽象,加之音乐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的差异,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往往需要欣赏者发挥想象力构建意象,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一大表现,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局部图片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在欣赏乐曲前,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出示图片将乐曲背景资料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想象。学生在想象过程中,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将音乐作品与自己的生活自觉联系起来。

(四)运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整合学科资源

音乐形象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学生往往对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更感兴趣。例如《动物狂欢节》中将狮子、乌龟等动物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欣赏、演唱旋律欢快的乐曲时,学生也很容易受到音乐作品的感染,会将自己想象成音乐作品中主人公,从而畅快地演唱歌曲。学生会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在脑海中构建不同的意象。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剖析作品内容,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等更好地将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除此之外,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整合数学、科学等学科资源,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想象,启迪智慧。在欣赏音乐作品中,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既要感性体会,又要理性思考,使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环境、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音乐欣赏教学应该積极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感受以及生活阅历等通过联想等活动重新构建审美意象,利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改变固有观念,将课程主动权交付给学生,通过引导让学生敢于质疑与提问。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想象联系练习提高审美情趣,运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整合学科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杨曜齐.浅析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学周刊,2017,(32):153-154.

[2]陈河霖.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8,(09):181.

[3]陈婷婷.浅析音乐鉴赏与创造思维[J].福建质量管理,2017,(10):271.

[4]熊学峰.新时代音乐价值与创造性思维探究[J].当代音乐,2017,(19):8-11.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动物也有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