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残学生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实践反思

2019-03-07何旭刘春莹

考试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高职院校

何旭 刘春莹

摘 要:对于目前孤残学生所存在的要求,以往的高职教育模式多数是无法满足的,若是可以有效介入社会工作,这不但会使高校教育体系得到更新以及完善,还会使得孤残学生建立积极情绪以及正能量,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借助优化高职校园环境,促进社工活动,充分挖掘孤残学生的各项潜能,就会更好的完善高职院校的孤残学生培育系统。

关键词:社会工作;高职院校;孤残学生

孤残学生在适应高职教育以及技能练习和情绪锻炼时,借助社会工作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孤残学生对于社会工作需求要远远大于普通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孤残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就会更加强烈,特别希望可以获得更多和外界接触以及发挥自己价值的机会,但是对于技能培养上多数高职院校无法较好的满足其要求,社会工作的出现就很好的填补了这个空缺。其次,在学校的社会工作可以让其保留有最原本的专业性以及独立性,各个小组以及社区都会让孤残学生的要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对于专业性来说,社会工作者一定要保有其必要的独立性,避免影响学生成长。

此课题在国外原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并形成一系列的体系,促进社会工作者对高职教育的孤残学生进行实际教育。同时,对于高职教育中孤残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的漏洞,我们也将深一步进行研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文素质的提升,孤残学生的学习以及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其如何融入社会生活的问题,更应该进一步讨论。

一、 概念介绍

(一) 孤残学生

此课题主要就是针对高职孤残群体进行具体分析。此部分群体主要就是失去亲人并且还欠缺自理能力的学生,在智力以及感官或者情绪上都和普通学生存在不同,在社会上就属于弱势群体,同时也是需要帮助的群体。伴随着党以及政府的关注,使得孤残学生的各方面心理素质以及生活都得到保障,锻炼了其自理能力以及自主能力,在将其送去院校进行进一步学习,充分开发其自身潜能,锻炼其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 社会支持体系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系统”同时也可以叫做“社会关系网”,主要代表的就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中可以从其他人身上获得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帮助。此课题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孤残学生,因为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并且其存在的特殊环境以及自身存在的缺陷都需要一定社会形式的帮助,这对于其在未来生活以及工作上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理论依据

在实际研究中,和孤残学生所需要的社会体系理论相关理论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 青年轉型理论

依据社会学的角度分析青年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就是青年在时代变迁中逐渐适应并且拓展出新的社会角色,担负起其必要的社会责任,成为社会中必要的一份子。对于青年来说社会责任主要就是在教育、工作、结婚生子、社会活动、执行公民必要的社会责任等。科尔思(Coles,1995)曾在1995年提出相关青年转型理论的说辞,在他的理论中曾指出,学生在从学校步入社会时,长辈的社会资本会对学生自身存在较大影响,若是有较多并且较好的社会资本,学生就会更加容易适应社会生活,就业几率也会加大。

(二)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应该关注个人的社会网络以及所获得的支持程度,帮助个人以及社会进行发展,进而提升其生活压力的资源,其也更加重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着重了解个人对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

(三) 生态系统理论

在发展心理学中,布朗芬布伦纳曾经提出过个体发展模型,主要重视对个体嵌套以及相互影响的发展,在此系统中,整体以及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并且影响。生态系统理论中把环境看作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之中,更加重视人和自然之间的环境发展,改变了以往对于区域的限制性,拓宽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研究区域,更好地进行研究。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此理论进行进一步探究,整体了解孤残学生的心理实际发展需求。

三、 高职孤残学生面临的障碍

在教育体系之中高职教育占据较大比例,其对孤残学生的教育和步入社会生活的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有较大促进作用。由于孤残学生和普通学生的生活以及成长差异,这其中就会存在一系列的发展障碍,主要包含:

(一) 孤残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差异性服务得不到满足

因为孤残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存在较多的生活差异以及成长差异,这也就使其在性格上存在较多差异,学校就需要依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探究其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二) 学校与孤残学生家属、福利机构联系机制不畅通

任何青年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关怀,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在学校系统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在生活中的社区以及邻里关系,只有保证这些关系健康全面发展才会使得青年可以进步。但是,在实际实施中,若是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学习问题,家属以及政府和学校之间的配合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

(三) 孤残学生就业指导方案与保障机制面临着许多困难

学校对于孤残学生的招生在逐年递增,这也就使毕业的就业难度也在增加,对于孤残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得不到保障。在民政类专业的孤残学生处在大多数,此类学生反向需求较高,但是目前并没有此类就业的保障政策。对于已经就业学生的后续了解欠缺,缺乏对于孤残学生后续问题以及动态的了解。

四、 高职院校社会工作服务于孤残学生培育体系的方法

对于高职院校孤残学生所获得的社会工作服务,多数都是存在一定的实际需求以及现实依据,多数高职院校会引进各种资源以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力量,采取各种探索性行动,试图可以更好地完善学校的高职培育体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借助成立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具体对两百余名孤残学生进行社会工作服务,使得高职院校对于孤残学生的创新型培养得到初步成果。

(一) 采用小组工作手法帮孤残学生积淀正能量

孤残学生可以在高职院校中获得良好的“职业技能”培养,但是在步入社会以后的人际关系处理、沟通技巧、生活压力排解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仍需要自己进一步锻炼。同时借助有关文献以及实际研究发现,以往那种高职教育模式对于孤残学生的此类特质锻炼得不到良好满足,这其中还存在借助生命教育理念进行教育,依据多个维度对孤残学生进行深一步教学,借助优势视角以及成长理论进行培训,锻炼学生的沟通技巧以及人际关系和未来的职业计划,同时借助陪伴的方式,具体地对部分孤残学生进行封闭式教学,对其错误认知进行更改。

(二) 采用社区工作手法促进孤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由于孤残学生生活环境特殊,部分学生都是在福利院长大,或者被亲人领养,缺乏和社会的接触,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以及社会参与度都较低。因此,学校的社会生活服务中心就对孤残学生展开一系列大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就有定期去福利院以及学校退休职工的家,还在学校周围展开一系列大型趣味性活动,此类活动开展近二十余次。

(三) 加大对于高职教育孤残学生的重视度

高职院校的孤残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融入艰难、社会各界人士对其了解度欠缺、支持资源欠缺,这就需要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对于孤残大学生的社会资源培养。高职教育的孤残学生试点,一定要借助试点,结合实际需求,仔细研究、认真分析孤残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和就业环境,进而总结出高职院校对于孤残学生支持体系的建造。

(四) 設置全面性的支持体系

建设全面性以及立体性支持系统是缓解目前高职院校中对于孤残学生生存发展的主要措施。学校可以安排具体人员对此工作进行针对性开展,秉承“社会人”以及“发展人”的理念,展开系统性帮扶,同时也要结合政府以及学校等各方面综合因素进行系统构建,满足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于微观层面的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也要综合全面地进行考虑,这样才会使孤残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建造全面的体系结构。

(五) 建立嵌入式学校社会工作制度

在高职教育中的孤残学生教育中加入社会工作,一定要建立相关规章制度,设置具体工作明细,确定每个人的具体责任与任务,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以及程序,把社会工作以及学生工作之间的异同点进行结合分析,综合概括各方面的问题,使得社会工作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学生工作之中,基于此,就会使得社会工作不会因学生工作受到影响,学生工作的漏洞还会得到一定弥补,让此类社会工作可以和学校更好的结合,使得学校对于孤残学生工作更为顺利地进行展开。

参考文献:

[1]马宇.我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5).

[2]邹志超.关于高职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刘红波.孤残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问题与对策浅析[J].成功(教育),2011(10).

[4]冯永强.社会支持与残疾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1(6).

[5]张微.残疾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8(4).

作者简介:

何旭,刘春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高职院校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