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程序化急救方案在毒蛇咬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03-07曾昭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毒液程序化毒蛇

曾昭

(梧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1)

0 引言

毒蛇咬伤在医院急诊科中比较常见,其疾病进展迅速,救治不及时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或者残疾[1]。影响毒蛇咬伤救治的因素诸多,而早期救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时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院前程序化急救方案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或伤病早期救治方案,已经在临床急诊科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2]。对于毒蛇咬伤患者而言,院前程序化急救方案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为此,本研究将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68例纳入样本中,对院前程序化急救方案的应用及其效果展开探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为病例收集时间段,将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救治的68例毒蛇咬伤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在12-78岁,平均(46.31±2.46)岁。咬伤到抢救时间距离时间为40 min至4 h,最短40 min,平均(1.68±0.25)h。病情程度方面,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各有40例、21例、7例。咬伤部位方面,上肢、下肢、其它部位各有30例、34例、4例。毒蛇类型方面,竹叶青、银环蛇、眼镜蛇、其它类型蛇各有24例、20例、18例、6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患肢肿胀、麻木、局部组织坏死,同时伴有恶心、头晕、心悸、四肢乏力等全身症状。

1.2 方法

(1)坚持原则。制定并严格按照程序化急救方案展开急救,对于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应对早期毒蛇咬伤急救工作。在救治时,要第一时间帮助患者排出毒液,以免毒液继续扩散。另外采用合适的抗蛇毒血清进行对症处理,就近转移至相关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性治疗。

(2)伤口处理。防止毒蛇进一步扩散的主要措施在于院前对伤口的处理。在处理患者伤口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被咬伤的肢体放低,减缓血液循环,减少患肢活动,尽可能地使得患肢处于静止状态,利用止血带或止血带替代物品进行绑扎,绑扎时注意不能妨碍动脉血供应,同时用能够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②将伤口切口,长度1 cm左右,使用双氧水对伤口进行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对伤口周围进行反复轻柔挤压,以引导周边血液从伤口排出,反复轻柔挤压的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毒蛇咬伤后,容易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如五步蛇、蝰蛇等,此时应当尽量避免切开伤口。③注射相应药物,如糜蛋白酶。具体应用时要求在咬伤牙痕周围注射1%的利多卡因5-50 mL和4000-8000 U的糜蛋白酶,局部注射,其目的在于破坏毒性蛋白质。

(3)应用抗毒蛇血清。院前程序化急救前,备好抗毒蛇血清。第一时间对患者的中毒类型(毒蛇咬伤类型)进行判断,给予相应的血清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以考虑分段稀释注射法,注射药物可以选择非那根抗过敏药物,剂量使用控制为25 mg,在此基础上将血清同地米塞松、葡萄糖溶液混合使用,静脉注射每分钟15滴。注射的过程中密切观察,若无异常反应,则1 h滴完。

(4)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目的在于提高机体对毒液的应激,防止出血、溶血、坏死等现象。糖皮质激素选择地塞米松,也可以选选择甲基强的松龙,将其与0.9%氯化钠溶液混合,静脉滴注治疗。

(5)其它救治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行机械通气治疗。加强循环衰竭处理,避免患者出现休克情况,同时发现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全身冒汗等症状后,要及时大量补液、纠正酸中毒等。另外,在救治时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提升抢救的成功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全部患者的治愈、好转、死亡等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救治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评价并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获取到的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包加以处理,以P值得大小作为组间数据是否存在差异的标准,若P<0.05以下则表示存在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部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

治愈方面,总共6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2.6%;好转方面,总共3例患者好转,并转院进一步接受治疗,好转率为4.4%;余下2例患者中,1例自行出院,还有1例因中毒和急救不及时而死亡,死亡率为1.5%。

2.2 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后所有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相比较,治疗后均要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的比较(±s)

时间段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治疗前(n=68) 52.31±4.58 53.15±4.37治疗后(n=68) 37.64±2.64 38.03±2.71 T 22.884 24.248 P 0.000 0.000

3 讨论

毒蛇咬伤在广大农村地区比较常见,毒蛇咬伤之后,患者的病情进展会非常迅速,一旦治疗不及时,将极有可能因为中毒太深而死亡[3-4]。从毒蛇咬伤导致的中毒死亡机制来看,毒液进入到人体之后,神经毒素、酶等毒性成分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机体各个器官,致使患者的各项器官功能出现障碍,如肺部感染、缺氧性脑病、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等,进而诱发死亡[5-6]。

针对毒蛇咬伤以往治疗存在的不足,制定并实施院前程序化急救方案,使得早期毒蛇咬伤的救治工作更加规范和系统。一方面,针对医护人员存在的救治知识缺乏的情况,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保证医护人员在面对救治时能够从容面对[7]。另一方面,方案的内容中涉及到伤口处理、抗毒蛇血清和糖皮质激素应用、呼吸/循环/心理等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急救的有效性,进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院前程序化急救方案后,只有1例患者因为病情严重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经过治疗后治愈或者转院,同时患者的焦虑心理和抑郁心理相较于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其评分有了显著的降低(P<0.05),充分说明了院前程序化急救方案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毒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中,实施院前程序化急救方案可以提升救治的有效性,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毒液程序化毒蛇
毒蛇自毙的启示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英国“毒液”战斗机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Bian Que
与毒液共生
首周2亿美元,“毒液”怎么做到的?
会奏乐的毒蛇——响尾蛇
毒蛇自毙的启示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