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分析

2019-03-07贾宇颂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光凝激光治疗皮层

贾宇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

0 引言

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而言,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发病程度较高,引发的视网膜并发症,黄斑区域出现水肿的现象,具有缺血性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激光治疗黄斑性水肿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可以减轻糖尿病黄斑水肿并发症。为了可以更好的判定治疗效果,医疗扫描方式受到广泛重视,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180眼激光治疗糖尿病患者,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其中的应用效果[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一共收治了90例180眼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年龄在31-72岁,平均(52.3±1.7)岁;男46例,女44例。

(1)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伴有黄斑水肿并发症;采用激光治疗方式;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此次研究的同意书;血糖指标较为稳定。

(2)排除标准:反对参与本次研究;闭角类型、开角类型青光眼;发病程度较高的白内障;视网膜动脉/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症病变;高血压。

(3)诊断标准:视网膜呈现水肿、厚度增加的症状,比黄斑中心凹500 μm的范围低;500 μm范围之外出现硬性渗出;视网膜厚度增加,病变部位在黄斑中心之内的一个PD左右。

1.2 方法

准备眼底泵浦倍频激光仪设备,波长设定为532 mm,准备眼底荧光造影设备与OCT设备。可以使用格栅状的光凝治疗措施,在微血管瘤进行局部治疗的情况下,增厚水肿区域应当进行重点治疗。在局限性治疗渗出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将光斑的直径设定为100 μm,并且照射时间控制在0.1 s左右,可以产生一级到二级左右的光斑。对于弥漫类型的渗出亦或是囊样水肿而言,可以使用标准化的格栅光凝方式,规格为环形亦或是C形,并且将光斑的照射直径设定为100-200 μm左右。在治疗之后的三个月进行光凝治疗位置的随访,如若出现了水肿增厚现象,还需进行二次治疗处理。可以结合临床症状与治疗需求,在治疗之后的一个月进行全光凝处理,在黄斑中心的500-3000 μm范围之内,开展弥漫类型R增厚分析工作,明确黄斑水肿问题,实现格栅样的光凝治疗目的,将后极部位的500 μm范围之外,进行300点的光凝处理[3]。

1.3 判定标准

①在治疗之前与之后的三个月,按照国际标准视力表的标准,对视力进行检查,如若视力提高两行亦或是两行以上,判定为较好。如若视力减退两行亦或是两行以上,判定为较差。其余指标判定为稳定。②采用OCT检查,对手术之前与之后三个月的黄斑中心凹范围进行分析,开展1毫米之内视网膜厚度指标的判定工作。检查的时候,瞳孔应当与OCT的摄像头水平一致,要求患者观看固视光标,扫描的光纤在黄斑上聚焦,扫描的图像应当将黄斑中心凹作为圆环,在黄斑区域的6 mm×6 mm范围之内进行扫描,标记具体的厚度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 21.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随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项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视力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的90例180眼OCT检查之后,结果为有100眼为局限类型渗漏,50眼为弥漫类型的渗漏,30眼为囊样水肿。在治疗工作之前,视力上升的为20(22.2%)例,视力平稳的为20(22.2%)例,视力下降的为50(55.5%)例,在光凝治疗工作完成之后,视力上升的为62(68.8%)例,视力平稳的为23(25.5%)例,视力下降的为5(5.5%)例。χ2=53.0182,P<0.05。可见治疗之后的视力水平高于治疗之前,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

2.2 视网膜厚度分析

在治疗之前三个月与治疗之后三个月进行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黄斑1-3 mm圆之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黄斑3-6 mm圆之内的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等指标,治疗之后优于治疗之前,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视网膜厚度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视网膜厚度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μm) 黄斑1-3 mm圆之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μm) 黄斑3-6 mm圆之内的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μm)治疗前三个月 90 404.6±12.5 445.9±12.5 412.3±11.6治疗后三个月 90 333.5±13.6 393.2±13.6 373.2±13.6 t-36.5157 27.0658 20.7514 P-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视网膜微血管发生了病变,主要为眼底病变,如若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将会引发微血管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黄斑区,在病情程度逐渐加重的情况下,新生血管、视网膜屏障等都会受到损害,脉络膜毛细血管出现了渗漏的现象,液体会在细胞之外潴留,出现水肿的现象。因此,在实际诊疗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治疗。目前,在糖尿病黄斑性水肿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激光治疗的方法,可以通过激光方面的光凝的治疗方法进行黄斑区域水肿的合理处理,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全面提升治疗效果。在激光治疗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了解与分析治疗效果,需要探索最佳的扫描措施,保证提升工作效果[4]。

上文分析中主要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应用,治疗之前三个月的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指标为(404.6±12.5)μm,治疗之后三个月为(333.5±13.6)μm。治疗之前三个月的黄斑1到3毫米圆之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为(445.9±12.5)μm,治疗之后三个月为(393.2±13.6)μm。治疗之前三个月黄斑3到6毫米圆之内的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为(412.3±11.6)μm,治疗之后三个月为(373.2±13.6)μm。可以发现采用OCT方式进行检查,可以全方位的了解患者光凝治疗前后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与视网膜厚度指标等,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建议。通常情况下,在激光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对微血管渗漏组织进行封闭处理,预防病变问题,为黄斑视网膜治疗提供帮助[5]。采用OCT扫描方式,能够明确治疗效果,开展测量工作,了解上皮脱离情况以及眼底病变情况是否有所改善,可以全面分析黄斑中心网膜厚度是否减小,明确回复效果。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提升具体的治疗效果分析价值,能够谨慎的开展分析探讨工作。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以为临床医疗工作人员提供治疗依据,使得医疗人员与患者能够结合治疗效果对药物剂量与激光治疗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保证激光功率大小可以符合治疗需求,预防能量过强引发的眼部损伤问题[6]。

综上所述,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过程中,采用OCT扫描方式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依据,全面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真实的反映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推广优势与价值[7]。

猜你喜欢

光凝激光治疗皮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采用雷珠单抗和光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扣带皮层结构和灌注变化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效果观察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体会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