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区域教育新高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9-03-06李文飙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2期
关键词:姜堰发展教育

李文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鲜明特征,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一直将教育事业作为“金字招牌”,其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始终处于泰州领先、全省一流的位置。近年来,姜堰区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区”的目标,不断加快教育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初步形成了“设施完善、质量一流、高位均衡、面向全体”的教育体系,在苏中地区率先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姜堰区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打造“科教先进的创新乐土”为目标,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紧密结合姜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以更高远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更深邃的眼光,继续放大优势,擦亮品牌,办更有温度、更有情怀、更有品位的区域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坚持公平正义,让教育更有温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更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因此,必须把保障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学得好”,让区域教育更有温度。

1.夯实发展基础,让有温暖的教育触手可及

注重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在城区教育资源扩容增量上下功夫。“十二五”期间,姜堰区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资金近2亿元,在城区新建了3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丰富了教育资源。自2017年以来,面对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新形势,姜堰区立足长远出发,持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现已制定完成了新的教育规划布局,正在积极推进实施。近两年内,姜堰区计划投入6亿元,新建若干所中小学校,以更好地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问题。同时,姜堰区还与融创集团合作打造教育小镇项目,持续补齐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短板,致力于发展国际化、差异化教育,进一步丰富教育品牌的内涵。

2.编织关爱之网,将有温暖的教育向家庭延伸

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留守儿童不是一组抽象的数字,而是一个鲜活的群体,他们的身心成长和个人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与稳定。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姜堰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关爱留守学生,争做教师妈妈”的活动,确保让每一位留守儿童“留守不流泪”。如今,全区一千多位“留守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教师妈妈”。同时,区教育局、团区委、关工委、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与各社区联动,创造性地开展关爱留守、困难学生的活动;校外辅导站、青少年之家、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暑期教育课程等也为留守学生的成长编织了一张关爱之网。

3.完善帮扶体系,把有温暖的教育洒向学生心田

姜堰区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加快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在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残疾学生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积极凝聚多方力量,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连续多年吸引社会力量开展资助工作,让学生们学无所忧、学无所虑,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持续畅通教育“绿色通道”,不断加大对外来务工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开放力度,实现从就近“有学上”到就近“上好学”的目标,通过有温度的教育让童心闪耀。

二、坚持以民为本,让教育更有情怀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個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无论是“摇动”“推动”还是“唤醒”,说到底都是为了让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化,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塑造人的人格和品格,同时也启迪人的心灵。

1.办有情怀的教育要始终关注“人”

“人民满意”是目标追求,也是前进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也一直是姜堰区的价值追求。曾名为“泰县”的姜堰,是“三泰”地区的教育高地,流传着不少与教育相关联的传奇,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和民众的信任。然而,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容易把“分数”看成政绩,从而忽略了教育最需要关注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姜堰教育人”深刻地认识到,交给学生有用的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信、从容、有尊严地面向未来,才是教育应承担的使命。因此,姜堰区把目光从冰冷的分数上逐步转向了充满无限发展可能的“人”身上,不再用升学率和学生考试成绩论英雄、看成败。既要看学生的学业表现,又要看学生的身心成长;既关注学生的当下,又关注学生的未来,让教育成果全面体现在学生身上。

2.办有情怀的教育要始终围绕“新”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更要始终围绕“新”字做文章。姜堰区教育的“新”,需要在新起点、新平台上催生新气象、新格局。作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的地区,姜堰区从2003年的“六大行动”到现在的“十大行动”,始终致力于走一条区域特征鲜明的新教育之路。“十个一”行动,即“一书一世界、一人一博客、一周一行走、一生一舞台、一课一风格、一人一平板、一月一主题、一班一风景、一人一课表、一校一时空”,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完美教室到完美办公室再到完美教师,“完美文化”已成为姜堰区教育发展的不懈追求,一大批教师因为“行动”而有所收获,一大批学生因为坚持而获得成长。2019年,姜堰区将面向全国举办新教育第十九届研讨会,届时姜堰教育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展现在全国教育同仁的面前。

3.办有情怀的教育要始终聚焦“实”

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获得感,就是真切地感受到教育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姜堰区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率先实施“弹性放学”举措,为全国各地切实有效地解决“三点半”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考虑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实际问题,姜堰区坚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相继出台了“弹性作业”治理方案,以“健康第一”的理念,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让所有的学生在“大阅读”和“聆听窗外”的实践体验中提高核心素养。“减负增效”的综合施策,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极大地改善了区域教育生态。

三、坚持立德树人,让教育更有品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姜堰区大力实施教育品质提升工程,为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

1.在规范上下功夫,办好每一所学校

姜堰區教育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原因,在于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贯穿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努力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文化立校是姜堰区教育的特色之一,每一所学校均有一个独特的文化标识,学校的各项工作均立足于本校文化,有传承、有发展。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姜堰区坚持标准化管理,以举办2019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国现场会为推动,在各学校推进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和未来素养五大行动,以及区域推进展示和学校微创新激励两大机制,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特别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2.在引领上下功夫,发展每一位教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姜堰区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区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持续培养优秀的教师梯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教师“县管校聘”实践,已成为江苏省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项目;“治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相关工作,不仅得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肯定,还由教育部以简报的形式向全国作了推介;区教育局的工作案例“力拔有偿补课病根,铸塑优质教育生态”入选教育部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的30个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

3.在选择上下功夫,优化每一门课程

培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育亘古不变的追求。当前,价值多元化、信息多元化是不可逆的时代潮流。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打破校园与更广阔世界的隔阂,姜堰区积极进行课程整合,全区现有365个“国家课程校本化创新班”,创新开展的“灵动周三”“多彩周五”拉近了学习与生活、校内与校外的距离;推行的“行政班+走班”“学生领导力培养”“创客教育”等项目,也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江水一往无前,淮水百折不挠,海水容纳百川”,根植“三水”大地的姜堰教育,滋养了逐浪追梦的情怀,成就了厚重轻灵的风格。在一代又一代“姜堰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姜堰区教育始终坚持内涵式发展,教育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姜堰教育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高远目标,大力弘扬当地文化,继续放大优势,持续擦亮品牌,办更有温度、更有情怀、更有品位的区域教育,让高质量教育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姜堰发展教育
共享“悦”读之美南京图书馆向姜堰赠送图书设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