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沂蒙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四个契合点

2019-03-05王善英

关键词:沂蒙马克思主义群众

王善英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02)

目前学术界对于 “沂蒙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有所涉及,但并不全面。其中 “马克思人的主体价值观与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1](P59)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中的沂蒙精神研究论纲”[2](P12-14),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解读沂蒙精神的。前者主要探讨了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角度”去认识把握沂蒙精神的本质核心,后者主张“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角度探寻沂蒙精神产生的根源”,总结党在沂蒙革命老区开展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两篇论文的角度虽然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沂蒙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这些成果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但还不够深入全面。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与沂蒙精神的核心理念出发,全面揭示沂蒙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从中概括出二者之间的四个契合点,挖掘沂蒙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性及其当代价值。这“四个点”即坚定的政治信仰、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沂蒙精神在这四个点上体现和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本研究不仅有利于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的实质,促进沂蒙精神的深层次理论研究,而且有利于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宣传及其当代价值的挖掘。

一、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坚定的政治信仰,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信仰,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对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制度信仰,对党的领导的执政党信仰。坚定的政治信仰是任何阶级和政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人民群众前进的方向。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探求着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道路,但是无论改良还是改革都失败了,究竟以后的道路要怎么走?直到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我们的思想和道路问题变得逐渐明晰,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道路,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进行彻底的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带领全体人民谋幸福和利益的政党,是为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奋斗的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和共产主义社会胜利的必然性,明确了共产党人、无产阶级的特点和历史使命,预言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生活,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运动和解放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P53)“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4](P66)

沂蒙地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是沂蒙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另有沂水县的李清漪、李清潍,蒙阴县的刘晓浦、刘一梦,沂南县的刘鸣銮,郯城县的刘之言等先进青年,逐步了解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通过发放革命教材、开办平民学校、编印教材、创办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报刊等多种形式在沂蒙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还有许多党的革命干部,如黎玉、徐向前、罗荣桓等都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黎玉曾说:“我们的责任,就在于……加强革命思想的宣传,提高群众对自己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一致,并有希望实现这个前途的热情。 ”[5](P407)通过这些启蒙宣传,沂蒙人民对共产党、共产主义社会有了初步认识,为沂蒙地区的革命、建设、改革打下了思想信仰的基础,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基础。沂蒙精神的内涵被概括为“爱党爱军、艰苦奋斗、开拓奋进、无私奉献”,那么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沂蒙人民是怎么做到这些的?本质上,这是因为沂蒙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信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旧社会,建设新社会能力的信任,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的信任。这种信任一方面得益于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这种信仰的力量得益于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实践中切实做到一心为民众谋求解放和幸福。在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下,沂蒙人民有了坚定的政治信仰,那就是永远跟党走,永远拥护党和人民军队。

正是这种坚定的政治信仰,使得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沂蒙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沂蒙革命根据地,为全国的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解放后,沂蒙人民又在贫瘠的土地上率先脱贫致富,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不断提升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同时,沂蒙人民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铸就和传承了 “爱党爱军、艰苦奋斗、开拓奋进、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体现的是信仰的力量,它所反映的是不管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代,都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仰选择,这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5](P166)新时代,这信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念,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保证。

二、发扬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

以“艰苦奋斗、开拓奋进”为核心的敢闯敢干、勇于实践的沂蒙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实践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6](P503)“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6](P50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6](P505-506)通过马克思的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性,而人融入社会、体现社会性的基本方式就是实践。人类活动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归根结底是改造世界。而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也正是在实践中,人类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所以实践是连接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纽带。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 ”[6](P525)“实际上,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6](P52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7]

沂蒙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指导下,实事求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开拓进取。一方面,我们党政军干部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和榜样,抓生产、促发展,号召和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沂蒙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从实际出发与恶劣艰苦的自然条件作斗争,不怕苦,不怕累,敢想敢干,创造出“厉家寨”这个全国典型。厉家寨地处临沂市莒南县,自然条件恶劣。耕地被山岭、河沟分割得零零碎碎,且水土流失严重,既不抗旱又不耐涝,粮食产量极低,是当年全区最落后的村。1951年12月,青年党员厉月坤任厉家寨党总支书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带领、组织互助组搞深翻地、打水井、建水库、挖深沟,整山治水、战天斗地,共凿通三道岭,搬掉11个岭头,填平21个大水塘、300多道水沟,改修12条小河,增加耕地面积上百亩。1956年,厉家寨粮食亩产达到550斤,提前8年实现农业计划目标。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亲笔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沂蒙精神的鼓舞下,临沂人民凭着这种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开创了物流发展的新局面,打造了全国最早的批发市场和最大的商品集散基地。随着市场的需求,商场逐步由粗放型转向精品型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既根据自身优势,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商城国际化为引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的多重转向为契机,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奋力开创新时代临沂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的新局面,推动临沂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临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建设大美临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尤其要发扬和传承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实践精神,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唯有党政军民一条心,共同加入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中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向前推进。这首先要培养干部的实干精神,要不怕困难,不拖不靠,勇于探索、创新和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注重调动各方面推动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干部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盯住干,马上办。 ”[8](P82)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其中再次指出要大力宣传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其次要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开拓创新,勇于尝试,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沂蒙精神的培育者和传承者,全民参与、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正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节选)》(1844年9月——11月)中批判了否定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唯心主义群众观,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在批判的历史中,事情当然必定是以另一种方式发生的,批判的历史认为,在历史活动中重要的不是行动着的群众,不是经验的活动,也不是这一活动的经验的利益,相反,‘在这些活动中’,‘重要的’仅仅是‘一种思想’”。[6](P287)历史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和革命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是人民群众生存、发展活动的展开,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历史。任何社会变革不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难进行下去,更无法取得真正的胜利。正如恩格斯所说:“凡事要把社会组织完全加以改造的地方,群众自己一定要参加进去,自己就一定要弄明白这为的是什么,他们为争取什么而去流血牺牲。 ”[9](P394)唯有争取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社会变革或革命才能向前推进,并获得成功。正如列宁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样:“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10](P57)因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和推动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P1031)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下,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党才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任何时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打牢群众基础,取得不断胜利。沂蒙精神的缔造和传承恰恰是因为有了沂蒙人民的广泛参与和无私奉献。沂蒙人民认识到唯有在党的领导下,投身革命,才能改变当下的处境,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极大地调动了沂蒙人民投身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为了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功,全民参与,不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一切以民族大义为重,无私无畏,奉献牺牲。“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这是对沂蒙人民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当时,沂蒙根据地有420万人,120万人拥军支前,21万人参军参战,10万烈士血洒疆场,涌现出了“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等先进妇女模范。正是这样的奉献与牺牲锻造了沂蒙精神,可以这样说,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沂蒙地区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临沂建设、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沂蒙地区全体人民群众集体参与和努力的结果,是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着沂蒙地区的发展和进步,谱写着沂蒙历史的新篇章。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沂蒙地区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沂蒙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大政方针始终要围绕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制定实施,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人民之所做,解人民之所难。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投入精神,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做新时代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贯彻“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理念,扎根人民,夯实群众基础。

四、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扬光大离不开沂蒙地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3](P42)马克思、恩格斯进而阐释了共产党人与其他一切政党的区别:“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P44)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不断增强自身思想政治素养,这是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沂蒙地区的党政军干部始终保持着共产党的优良品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44年4月,黎玉在山东军区政工会议上的报告中曾指出:“一切战时、平时环境要处处爱护群众利益,严格遵守群众纪律。 ”[4](P402)陈明也指出:“廉洁一定能取得人民的拥护,不廉洁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也不配做一个民主政权的官吏。 ”[13](P56)为了保持党的群众性和廉洁性,当时的山东分局颁布了一系列条例规定,如《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修正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关于招待费及菜金马干费的决定》和《关于招待会餐等费之决定》等,来约束党员干部的具体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而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廉政建设。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4]沂蒙精神对于当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如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难题的本领,保持党性原则,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积极打造融洽和谐的党群关系,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群众基础,调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来。

新时代,面对新的国内国际环境,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我们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风险,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重任,党的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实施加强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始终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7]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12]要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2]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猜你喜欢

沂蒙马克思主义群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