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云南的实践、成就及经验*

2019-03-03曹甜甜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改革开放少数民族

张 戈,曹甜甜

(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650034;2.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立足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深化“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认识,从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的基本省情以及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的基本特征出发,坚持以全局性、战略性的视野和高度的政治定位赋予云南民族工作更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从而在边疆民族地区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一、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云南的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加强了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将党执政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了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理论政策的新局面,推动了各民族的共同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

(一)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进行再学习教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云南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负责全面地纠正“文革”期间出现的冤假错案,大大提高了党在民族地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1979年2月,云南省委和昆明军区党委联合请示中央为“沙甸事件”平反,党中央则明确要求云南在全省范围内,很有必要再次开展对党的各项民族理论政策进行宣传和教育的活动,从而使党的各项民族理论和政策能够深入人心,被各族群众广泛知晓和掌握。通过对民族理论政策的再宣传、再学习、再教育,自觉纠正之前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推动民族和睦,军民团结,国泰民安。同年6月,云南省委将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向纵深开展,5 个民族工作检查组分别到文山、德宏、怒江、红河等7 个自治州以及曲靖、丽江、昭通、普洱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检查各地的民族政策的落实情况。①郭家骥.改革开放30年云南民族关系的发展[J].今日民族,2009(6):4-15。通过在全省广泛开展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再学习、再教育,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肆意践踏、破坏的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得以恢复和贯彻落实,实现了民族工作的拨乱反正,受到了各族群众的广泛欢迎。

(二)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综合采取政策倾斜、经济补助、法律保护等形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一是管理国家事务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云南作为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有8 个民族自治州和29 个民族自治县。为使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在民族自治地区,云南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在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协,充分吸收了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利。二是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云南25 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拥有自己的语言,14 个拥有本民族的文字。为了推动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反渗透、反分裂和文化安全的能力,云南省专门出台了《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该条例致力于抢救和推广少数民族文字和语言,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支持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云南民族大学从1980年起对少数民族语言相关专业相继进行了扩大招生和教学工作,在提升少数民族教师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三是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少数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独特风俗民情,是其民族文化精神的显性标志,也是其思想认识、行为习惯、道德律令、宗教信仰的世俗表现。针对这一情况,云南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来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习惯,保持民族特色。

(三)为民族地区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云南作为全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工作尤为重要,必须确保各个民族同步全面脱贫。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始终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散居民族地区、7 个人口较少特有民族聚居区和民族“直过区”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对口支援等方式,帮助少数民族和相关地区补齐发展短板,努力缩小发展差距。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6—2010)》、《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等少数民族发展政策规划,实现了省内少数民族地区又好又快的发展。启动实施了各级各类相关投资425 亿元,全省175 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全部达到了预定的扶持目标。②杨猛等.民族之花向党开,和谐之光耀边疆[N].云南日报,2011-11-09。深入实施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行动计划,到2020年力争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安排部署,把脱贫攻坚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坚决攻克脱贫攻坚每一关,确保2020年能够全部脱贫摘帽。党的十九大以来,云南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持续发力,形成了“党政领导负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通则促攻坚”的工作格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边疆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坚持把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摆在突出地位,专门出台了关于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选拔的政策和方案,培养更多优质的民族干部,带领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共同脱贫致富。1994年10月,云南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试行)》;199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的颁发执行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干部培养的质量;2006年,《关于做好“十一五”期间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出台,使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任用更加民主化、规范化;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成长和晋升提供了更为健全制度机制。从2003年起,云南采取“重点培养、小步快跑、交流使用”等措施,确保高于5000 人的少数民族在省直机关至少有1 名厅级干部,成为各民族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标志。①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求是》杂志联合调研组.团结共谱同心曲和谐花开彩云南[J].求是,2011(17):19-22。截至2016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占全省干部总数的33.68%,并且覆盖了全省16 个州市的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129 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95%的党委班子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87%的政府班子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②云南省民宗委,云南省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成效著[EB/OL].http:www.seac.gov.cn/art/2017/8/11/art_36_287094.html.2017-08-11。

(五)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东巴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毕摩文化、贝叶文化、梯田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源远流长,独具一格。因此,云南一直把构建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作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大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打造云南民族文化特色品牌。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2003年,云南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普查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大力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云南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传承和弘扬。通过《云南映象》、《丽水金沙》、《丽江千古情》等影视作品和民族歌舞类节目使云南的民族风情更为广泛地传播,同时培育了彝族七月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白族三月街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普遍欢迎,促进了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云南的实践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云南省情相结合,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取得了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

(一)经济实力不断攀升

据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云南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仅有69.05 亿元,财政总收入仅为11.76 亿元,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31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 元。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在1982年突破100 亿元,在1995年顺利突破1000 亿元大关,2012年又成功跃上10000 亿元台阶。2017年,云南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531.34 亿元,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6.2 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48 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96 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62 元,8 个民族自治州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 个边境县发展快于全省。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政策效应的影响下,云南省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农业发展持续向好,工业实力稳步增强,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方面再攀高峰。总体来看,云南省脱贫攻坚任务有序进行、阶段性成效显著,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省内贫富差距以及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惠民政策更加普及,不断接近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

(二)民族团结进步稳步推进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保障,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云南省各民族之间历来友好相处,安定和谐,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省应努力建设成为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做好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榜样。云南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明确定位,继续稳抓民族团结工作,以战略方针的高度、纾困解难的深度及民族情感的温度,教育和引导全省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拥护党的领导。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民族团结进步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和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体制机制,打造了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的典型示范,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格局,涌现出了贡山独龙江乡、巍山永建镇、昆明金星社区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全省37 个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44 个模范个人收到国务院表彰,大理州和西双版纳州被列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同时进一步增强民族事务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投入扶持力度,省州县三级同步检测监管涉及民族宗教因素影响稳定团结等大局问题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推动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因此云南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融入到文化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兴盛,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为云南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持。截至2016年,云南全省共建有公共图书馆151 个、文化馆149 个、博物馆(纪念馆)119 个、乡镇(街道、口岸)文化站1434 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859 个、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8 个。农家书屋实现建制村全覆盖。①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砥砺奋进的五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92。剑川木雕、白族扎染、建水紫陶、宁洱贡茶等4 家传承人企业被命名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培育、命名了三批28 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全省各级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590 项,其中国家级名录105 项,省级名录450 项。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908 人,其中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9 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16 人。②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砥砺奋进的五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95。

(四)党的建设水平全面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各级党组织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沉着应对国情、党情和省情的变化,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全面加强和不断改进党的建设,先后实施了“云岭先锋”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等工程,为推动云南从贫穷落后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通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得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贯彻落实;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得各族党员干部在党爱党忧党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通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得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通过严格遵守党章,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使得各族党员干部能够在党规党纪约束下开展党内工作和党内生活。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优化政治生态,坚定走群众路线,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坚决与腐败行为作斗争,党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云南实践的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云南充分将中央民族工作的精神、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民族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地方特色的民族工作思路和政策举措得到不断完善,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进步。

(一)将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是实践成功的关键

毛泽东曾经指出:“少数民族问题,它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共同的适用共同的条文,特殊的就适用特殊的条文,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自己的特点。”③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06: 327。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不断加强和完善边疆治理,处理民族事务,解决民族问题,所取得成绩的关键就在于将党的理论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云南少数民族人数众多,分布交错,不同民族风俗民情差异大,特点各异,宜忌不同。新中国建立后,在民族大团结的精神下,云南坚持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性的实际出发,强化分级分类指导,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等的关系,根据区域特点和民族结构逐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实行自治的民族和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又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实施因民族、因地区制宜的发展策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践成功的坚实保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是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顺利实施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①胡联合.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N].中国民族报,2015-01-27。他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云南要实现富民强省、稳边固边的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张帆,李茂颖.党建树品牌 党员亮身份[N].人民日报,2017-09-06。云南各族人民发展意愿虽然非常强烈,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如果没有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云南不可能交出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实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的优秀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先后组织实施了“基层党建推进年”“基层党建提升年”“基层党建巩固年”活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强化各类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云南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只有坚定不移的信任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各族人民牢牢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才能实现云南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实践成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还是客观评价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重要评判者。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云南的发展在历史上经济相对落后,民族地区风俗民情差异大。新中国成立以后,云南彻底废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各民族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基础,以“和平协商土改”或者“直接过渡”等方式,相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各民族地区的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等作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有效路径,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成功推进伟大事业,致力于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生活水平,推动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增进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践成功的中坚力量

毛泽东曾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间天然的纽带,对本地区的情况十分熟悉,对本民族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更加了解,易于和当地群众进行沟通,在本民族群众中也具有更高的认同感和威信,群众有什么诉求、想法更愿意向他们表达,同时他们也更懂得用合适的方法来对群众进行领导、劝说和建议。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着重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接地气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他们是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更好执政的中坚力量,在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巩固边疆稳定、促进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改革开放少数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