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2019-03-03罗志峰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罗志峰

(1.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100091;2.新乡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453000)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建设改革历程,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并在十九大创造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重视乡村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事业,取得了丰富的建设成果,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深远影响。

一、思想方面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乡村改革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乡村文化建设则是乡村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建设要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不能天马行空,不能随波逐流,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在我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当前和未来较长时间内,社会思想都会形成多元态势,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多。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我国乡村实际有效结合。乡村文化建设可以创新发展,但不能偏离正确轨道,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会使乡村文化建设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乡村改革和文化建设全面启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三农工作和乡村文化建设稳步推进;科学发展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和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我党在改革开放之初确定的思想路线,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要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之后,改革开放从乡村逐渐展开,乡村文化建设也不断推进,邓小平曾多次指出“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在乡村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要敢于解放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上提出要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并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乡村文化建设也在该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上提出要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并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也多次提到要不断解放思想和创新思路,推进乡风更加文明、农村更具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阶段,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是新时代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表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更是对实事求是的坚持和遵循。

(三)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并且积极向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先进文化建设,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重视建设物质文明,但也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乡村改革进程中也非常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江泽民曾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立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6-277。。在乡村改革中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对农民加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用正确的思想和优良风尚去占领农村。胡锦涛也曾指出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农民素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去牢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③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25。,逐步提高农民分辨是非和美丑的能力,在农村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中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保护和传承乡村本土文化,要对现代乡村文化发展创新,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在乡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曾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城市文化建设中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文化建设也需要在农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不断强化农民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二、组织方面加强党对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调动多方面因素为乡村服务。因此,乡村文化建设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只有不断加强党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工作,乡村文化建设才能稳步推进。

“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们选择的,是由我国国体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⑤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74。乡村文化建设要健康稳定发展,必须依靠党的领导,乡村文化建设要走在前面,更需要依靠党的领导。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会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乡村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和规范运行。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对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邓小平清晰指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⑥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也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江泽民曾指出,各级党委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领导农村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又要重视和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①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6。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加强对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胡锦涛曾指出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一个优良传统,也是一项重大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必须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加强对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并且“要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把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力领导,才能使乡村文化建设真正为乡村和村民服务,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制度方面不断推进乡村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乡村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深化乡村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必须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农民的需要,不断推进乡村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乡村全面建设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小康提供制度性保障。

(一)必须不断推进乡村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乡村文化体制改革是乡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要促进乡村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需要不断推进乡村文化体制改革。政府各部门要按照文化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时代的发展特点,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文化体制改革,加快解决传统乡村文化体制中的明显弊端。邓小平非常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也非常重视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在改革中多次提到要坚持党的领导,但是党要善于领导,要党政分开以提高工作效率,要敢于放权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为农村创造有活力的管理环境。江泽民也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注重农村基层民主,强调要抓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政府各部门要打破多头管理和地方保护的局面,积极为农民创设统一、有序和开放的市场环境。政府要改变直接硬性管理方式,要向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转变,为乡村文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胡锦涛在新农村建设中指出要继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各级政府要为民间资本进入乡村文化产业做好服务,并提供公开透明和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按照要求增加文化事业投入,同时广开资金筹措渠道,逐步形成政府与企业、社会团体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③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1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举改革旗帜,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不断改革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体制机制。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树立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乡村文化振兴;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要“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2。,最后形成乡村文化振兴的工作合力;要健全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完善农村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相关补偿和奖励机制,从而促进乡村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二)必须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一个社会前进发展的动力,更是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中要坚持创新发展。邓小平曾指出,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改革更要走自己的路,“六年来,中国农村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走自己的路,取得成功的。”⑤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5。江泽民曾指出,体制创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⑥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5。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不断解放生产力,建立符合市场取向和农村实际的体制机制。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不断推进农村的全面改革。胡锦涛也曾清晰指出,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当务之急,要敢于进一步深化改革,要突破一切旧思想和机制障碍。他在党的十七大还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①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4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习近平也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9。乡村文化建设不是走老路子,也不是拿来主义,更不是照搬照抄,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有新的理念,还要勇于开创新方法,善于开创新的道路。

四、价值方面坚持以乡村和村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搞好乡村文化建设会有效推动乡村各方面的振兴发展。但无论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还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都必须以乡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更必须以村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一)必须坚持以乡村的利益为出发点

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都是乡村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中的重要环节,但是乡村文化建设要把服务乡村作为其首要考虑。乡村文化建设不是为城市和市民服务,也不是某些领导的政绩工程,乡村文化建设的首要服务对象就是乡村,乡村文化建设的最终受益主体也是那些传统的、本土的和村民为主的乡村。邓小平非常重视农村的全面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首先就是解放农村的各种束缚,给生产力更多活力,给农民更多盼头。江泽民继续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农村改革思想,进一步深化农村全面改革,指出要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一切改革发展都是为了乡村在新世纪的跨越发展。胡锦涛继续继承和发展乡村改革的战略思想,重视新农村的全面建设,他多次指出,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度挖掘乡村的发展潜力,要加大对乡村的支持力度。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加快发展乡村的教育事业,不断在乡村倡导文明新风尚,这都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习近平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奋斗目标,在各方面都要优先保障。要继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统村落村寨和农业遗迹遗产,培育淳朴民风,留得住乡愁,大力建设美丽乡村,让村庄回归到最初的美丽状态。

(二)必须坚持以村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村民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要积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村民同样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他们是乡村文化建设成果的最终受益者,也必须让他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邓小平在农村改革进程中指出,改革中要注意解放思想和因地制宜,要让群众得实惠,坚持“从当地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这一点很重要”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江泽民在农村改革和文化建设中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从群众来,要到群众中去。全党同志都要“加倍努力工作,多为农民办实事,真正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保护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④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8。。胡锦涛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宗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他指出,“要始终把保障农民权益放在农村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⑤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0。习近平也曾清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4。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要把维护农民的利益和富裕小康目标作为根本出发点,要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要加强家风建设,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为农民服务,多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

五、原则方面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党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使乡村文化建设高效且充满活力的健康发展,也必须长期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一)坚持“二为”方向

文化建设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总方针和基本原则,对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符合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乡村文化建设实践证明,“二为”方向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经验,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长期坚持。1980年7月,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在中国文联第四次大会上讲话精神,《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公布了中共中央提出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此后,“二为”方向受到文化建设者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推崇,乡村文化建设更是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也清晰指出,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二为”方向,要多弘扬主旋律。乡村改革要坚持市场取向,乡村文化建设要生动活泼,但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要代表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讲话,他指出要牢固坚持“二为”方向,要弘扬主旋律,要不断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要“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①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64。。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村,要不断培育现代化农民,更要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和发展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对农民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还要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习近平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继续坚持“二为”方向,文艺要“努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97。,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96。。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更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导向原则,要把农民的满意度和高兴度作为其建设标准,要不断繁荣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一致的,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社会主义原则的坚持,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绝大多数农民服务。

(二)坚持“双百”方针

文化建设工作要坚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确定在毛泽东时期,在新时期得到了恢复、坚持和发展,促进了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思想解放和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乡村文化建设实践证明,乡村文化只有自由发展和生动活泼,才能更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78年3月,五届人大把“双百”方针被写入宪法,邓小平也多次强调要坚持“双百”方针。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联第四次大会上指出,要坚持百花齐放和推陈出新,要促进文化的自由发展和不同观点,乡村文化建设也就是在改革春风和自由活泼的氛围下不断推进的。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也清晰指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双百”方针,要提倡多样化。乡村文化建设要加强党的统一领导,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防止外来思想的影响,但乡村文化必须要放开搞活,必须促进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牢固坚持“双百”方针,要提倡多样化,要想办法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要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改革中,要坚持市场取向,要深化体制改革,才能有效增强乡村发展活力,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习近平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继续坚持“双百”方针,他指出要营造积极向上和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要推进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要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重要环节。乡村文化振兴中要培育文明乡风,要提高乡村文明程度,要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丰富表现形式”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双百”方针是我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贯坚持和优良传统,只有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继续坚持和发扬,乡村文化才能形成长久持续的自由发展氛围,也才能更好满足绝大多数农民的需要和乡村的发展要求。

六、乡村文化发展方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富裕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乡村文化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又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实现乡村文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随着乡村文化市场化改革的进行,乡村文化建设要为乡村经济发展服务,要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建设要求。但乡村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多样活动去提高农民的精神状态,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乡村文化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邓小平提出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各项工作的标准,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经提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5。。江泽民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继续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②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1。。在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支持完善乡村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要保护优秀乡村民间艺术,要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胡锦涛在十八大也清晰指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③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39。。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多创造贴近农村和贴近农民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提出,文艺作品的创作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在十九大报告中继续强调了这一原则。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要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农民的文化活动,要把提升农民整体精神面貌,提高乡村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奋斗目标。

(二)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乡村文化建设要为乡村经济建设和乡村发展服务,乡村文化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方向,这就决定了在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的基础上不能忽视乡村文化的经济效益。改革四十年来的经验表明,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支持正当的经济效益,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要多创造符合现代理念的文化产品,在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统一。邓小平非常注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多次提出要把农村的发展程度和人民满意程度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在农村改革进程中,邓小平指出要根据各地情况,多发展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可以得实惠的东西。“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江泽民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继续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要坚持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有效流动,要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制定政策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胡锦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继续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基础上,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创造的活力和农民的积极性,要制定政策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并采取政府指导、融资支持和交流合作等形式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提升发展。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提出,文艺作品的创作也应该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要完善乡村文化体制机制,健全乡村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活跃繁荣乡村文化市场,培育发展新型乡村文化产业,要想法设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并不矛盾,社会效益好会吸引很多农民积极参与,会产生更多投资热点。文明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就会创造金山银山,而且文明乡村和美丽乡村本身也是金山银山。

七、资源方面促进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

乡村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根和魂,需要去积极保护和传承发展。外来文化是乡村文化榜样和动力,需要去不断借鉴和吸收。现代文化是乡村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需要努力去发展创新。在乡村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为使乡村文化全面优化发展,必须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效融合。

(一)坚持传承发展乡村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的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母体,和睦邻里和孝老爱亲等文化代表着传统乡村的价值取向,可以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精神资源。乡村传统文化既包括伴随着乡村发展的悠久文化,也包括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它们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需要传承、保护和发展。改革四十年的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对待乡村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建设才能取得长足进步,也更能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邓小平曾在中央文艺工作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清晰指出,我国历史悠久,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很多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里占有自己的位置”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0。。邓小平也注重用革命精神教育人们,他曾指出要大力弘扬革命斗争中的五种精神,要使之成为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在农村改革进程中邓小平提出要从本地条件和农民意愿出发,这也是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坚持和遵循。江泽民也非常重视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们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继承和发扬。”②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8。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用正确的思想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占领,要积极利用一切传统文化。2000年5月4日,江泽民在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参观时指出,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做研究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胡锦涛在文化建设中继续坚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他曾多次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新时期文化发展中的不竭动力。对于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胡锦涛在十七大上曾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③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41。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促进民间和民俗文化的繁荣发展,不断传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积极作用,习近平在十九大清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习近平指出要“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18。。红色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也会发生积极作用,红色文化虽然时间久远,但其革命精神、革命事迹和革命人物等能够激励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可以激发村民在新时代踏实搞好乡村振兴。革命路线、革命遗迹、革命人物等还可以开发成红色旅游,不仅可以宣传和传承革命精神,还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要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发展

乡村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中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所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去加以保护和传承。然而,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不可能单独发展,它需要外来文化的营养和现代文化的激励,乡村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现代文化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高素质人才。因此,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要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经验和先进成果,要使乡村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与时代发展要求和现代文明相结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多次强调指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要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学习“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愚蠢的”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但在文化领域方面,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在农村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批判借鉴外来理念和经验,要敢于解放思想,要跟上发达国家发展的脚步。江泽民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③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8。在农村改革和文化建设过程中,他指出,“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不能脱离全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经济的潮流,不能就农业论农业。”④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0。要不断借鉴好经验,学习新知识,研究新形势,才能更好解决乡村文化的发展问题。胡锦涛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他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⑤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40-641。对于外来文化他指出,要多加强文化交流,要借鉴吸收全世界的优秀经验和先进成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⑥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19。,要结合时代特点和文化发展要求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新时代的文化建设继续坚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清晰指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⑦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社会主义文化。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在追求高质量的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文化振兴也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必须坚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要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分析借鉴外来文化,不断推动其创造性发展,既要弘扬民族精神和乡土特色,又要彰显时代特点和现代理念。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中还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乡村文化振兴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地域特点和风土民情进行多形式的振兴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推手,需要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战略的眼光。总结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可以清晰把握中国乡村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以促使中国共产党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前行。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不仅有助扎实推进新时代的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它还会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代的全面展开,对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