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T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9-03-02祁洪云李德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肿瘤性结节性磁共振

祁洪云,李德栋,郭 磊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青海 西宁 810005)

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患者常无明显症状,肝结节常见于灶状结节性增生、结节性再生性增生、部分结节性转化、代偿性增生及灶状脂肪变性等类型;肝内小结节通常指单个病灶直径低于3cm,且2个以上的结节直径之和超过3cm的病变类型,多呈良性再生性结节,通常情况下,肝细胞癌等疾病是肝脏病变的最终严重不良事件,也是肝病威胁人类的主要后果;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手段繁多,如肝移植、手术、微创等根治性治疗手段,均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而肝癌的癌前病变及肝癌早期诊断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及患者。因此,选择一项切实有效的诊断措施,对肝脏小结节病变进行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30例肝脏小结节性病变患者,研究1.5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放射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30例肝脏小结节性病变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针对其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测,对磁共振检测后影像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7.5±4.5)岁,30例患者中,共有8例患者由健康体检发现,12例由消化道症状就诊时发现,10例均由常规就诊时发现;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同意接受本次临床研究。

1.2 方法

基于30例肝脏小结节性病变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测,根据病理结果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总结其诊断价值;选择仪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并选择体部相控阵线圈,针对患者进行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取患者仰卧位,其中DEI序列在增强扫描前完成,并经EPI-diff800FAST-DWI序列,采集图像,调整基本参数,层厚设置为4mm,层数设置为60层,层距设置为0mm,调整矩阵为128×128,平扫包括轴位T1WI、T2WI序列[2]。选择顺磁性对比剂轧喷酸葡胺,通过肘静脉注射,并联合0.9%氯化钠溶液,共30mL,以3ml/s的流速注入,持续10s的扫描,并于10s间隔后再次扫描,共计扫描5次,变更层数为20层,调整层数为5mm,2min后展开全肝延迟期扫描,设置矩阵为256×192[3]。

1.3 观察指标

分析病理检测结果与MRI平扫、MRI动态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包括肿瘤性结节与非肿瘤性结节两个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描述以百分比代表,并以卡方值检测计数资料。

2 结果

30例患者中,共检出病灶组织38个,其中单发性病灶22个,多发性病灶8个,肿瘤性结节26个,非肿瘤性结节12个。经MRI平扫检测出,肿瘤性病灶22个,非肿瘤性病灶9个;漏检7个。执行动态MRI检出肿瘤性结节25个,非肿瘤性结节12个;漏检1个。结节性病理类型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小肝细胞癌12例、肝内总胆管癌10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5例、纤维板层细胞癌3例;MRI动态检测检测准确度为95.6%(37/38);MRI平扫检测准确度为81.5%(31/38);详见表。

表 病理检测结果与MRI检测结果分析[n,%]

3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近年来出现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该症很容易合成原发性肝癌,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生存期较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逐渐成熟,近年来磁共振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次研究发现,应用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能够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准确定位病灶组织,辅以多层面技术,消除各层面之间的时间差,且无需过多的对比剂,可有效提升检测准确度,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清晰显示病灶周围组织的结果关系,动态检测技术相较于平扫技术更具优势,能够为肝脏小结节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加详细的参考信息,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肿瘤性结节性磁共振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
小金丸配合优甲乐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