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运用故事叙评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2019-03-01谭小雄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法育人知识点

谭小雄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如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实践问题提出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其亲和力和针对性”等新要求、新举措[1]。嗣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教育部党组等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等文件,从“课程思政”目标出发,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指导思想和解决思路。譬如“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2];“打造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等等。为了贯彻落实新思想,增强教学吸引力和课程育人效果,我们在思政课堂中探索了“故事叙评”这一新教学法,总结反思,付诸笔端,权作抛砖引玉。

一 高校思政课故事叙评教学法的内涵、特征及其教学价值

(一)故事叙评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突出特征

根据我们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运用,所谓“故事叙评教学法”,就是指从基于大学生这一受众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出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则指导,结合思政课教学知识点内容,课前由老师布置,受众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期刊、杂志等途径,收集、查询、学习既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又能体现出思想价值引领的中华优秀传统典故,或红色故事,或新时代故事等等;课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与需要,引导学生叙述与此教学知识点相关的富有哲理或教育意义的故事,然后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或思想观点组织启发学生加以拓展评论,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亲和力,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组织、设计、开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显然,“故事叙评教学法”相较于以赏析故事为主的故事教学法和以体验故事为主的故事情境教法,其突出的特征在于“叙”与“评”。“叙”的目的在于以故事阐释学理,借助其趣味性、诙谐幽默、思想寓意将理论问题生活化,淡化思想政治理论的抽象性和政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则在于通过故事阐释学理的基础上,紧扣故事本身的内在思想价值与教学知识点(学理)的“切合处”,适度拓展延伸、引导启发学生评论与此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现象或思想观点,以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教育的目的。

(二)故事叙评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经过近几年的尝试性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气氛、效果和学生反馈信息看,这种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运用具有较好的教学价值,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主要体现在:

1.从“学”的角度看,通过“课前寻、课中评”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长期以来,思政课因其意识形态化、理论抽象化和公共课程化等学科特性,加之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的相对缺乏而停留在“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的学习状态,这双重消极效应致使高职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够,往往持被动、应付态度,以致高职院校思政课堂“低头族”、“梦游族”、“畅想族”等厌学现象频发。而采用故事叙评法教学,课前教师结合教学知识点,坚持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地去查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掌故;课中教师以教学知识点为基点,引导学生叙述某一故事加以诠释说明,继而拓展延伸至与此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启发学生开展评论,从而通过故事讲述和拓展评论的方式,将教学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理论知识,领悟其中内涵真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从“教”的角度看,综合采用“引导、启发、延展”的教学法,有效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反思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教学实践,客观上说确实存在许多亟需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这固然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交织作用而造成的。然而不难发现,从“教”的角度反思,当前思政课堂教学尽管绝大多数教师均能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仍未能跳出“灌输式”教学的窠臼。即思政课堂教学仅是从教学形式上由传统的“粉笔+黑板”式转变为“PPT”播放式而已,其实质的教法仍是“灌输式”。课堂上只有“教”而无“学”,教师讲到哪一张PPT学生就看到哪里,几乎成为了一种教学常态。对此,我们探索的“故事叙评教学法”,综合运用研究学习式、引导式、启发式、评论式等多种教学法,通过“课前督促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搜寻查阅研究故事;课中结合教学知识点启发学生切入故事引证观点并以此组织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评论与其相关联的社会现象或思想观点”等方式,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思政课堂教学互动性的难题。

3.从“育”的角度看,通过“深度挖掘、延伸评论”的方式,较好地发挥了“思想引领”育人作用。按理说,“理论武装”、“思想引领”和“价值传导”是思政课堂教学理应承担的育人功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思政课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注重“理论武装”的灌输,却因其抽象性、阶级性所带来的教学难点而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性地忽略了深度挖掘其内含的“思想引领”和“价值传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弱化了育人功能。故事叙评教学法,可以通过历史典故、红色故事、寓言故事等掌故的叙说和评论,深度挖掘故事本身的内在思想价值以及延展启发学生对社会相关热点问题或思想观点的评论,让学生认可和认同教学理论知识点及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较好地发挥了思政课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实现了理论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 高校思政课运用故事叙评教学法的关键着力点

总结反思多年的教学实践,要实现故事叙评教学法的预期效果,我们需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问题。

(一)故事萃取与思想引领的关系问题

故事叙评教学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叙说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兴趣,从而主动深入地思考问题,最终达到思想引领、教学育人的目的。由此可知,运用此方法并实现其有效性的基础与前提就是“故事萃取”问题。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在搜寻、发掘故事时,应要充分考量故事本身的典型性、思想性以及与教学知识点的相关性等问题,尤其要注重故事思想引领的价值取向问题。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问题

故事叙评教学法的突出特征就是“叙”与“评”,以“叙”为基,以“评”为核心。教学实践中,通过“叙”和“评”,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仰,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完全人格。不难发现,在“叙”和“评”的教学环节中,必须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法则。这主要体现在:课前“寻/讲”故事环节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自觉地去查阅搜集相关故事;课中“评论”环节则注重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抒己见,阐述自己对故事的体认与启迪。

(三)叙述评论与课堂驾驭的关系问题

教学实践中,故事叙评教学法最难把握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教学进度自如地在自己的引导启发下切入教学所需的故事加以诠释。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而这种配合度需要两者之间的反复训练才能达成。其次,评论过程更是检验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与知识广博性的试金石。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论必须做到“收放自如”,即,围绕教学知识点,教师既要适度放开,让学生所叙故事具有一定的广度;又要把握好学生所叙故事的深度与精简性,不可漫无边际,也不可就事论事,以免偏离“思想引领”的育人目标。

(四)点评升华与课堂育人的关系问题

这是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一个常态化教学技巧问题。故事叙评教学法的核心要素在于以点带面的“评”,评出事中之义,事外之音,事后之行,更关键的是要透过评析来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评”的技巧及其效果直接决定了该教学法运用的效度。这其中的关键难点在于点评的升华。即紧扣教学知识点,运用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度,最重要的是通过挖掘故事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价值来诠释所授知识点的当代意义,通过学生结合所授知识点的故事阐述与评论,引导学生进行现实问题的思考,以达到课堂育人的目的。换言之,故事叙评教学法不能就故事论故事,仅囿于叙说故事应征知识点的层面,更重要的是需评论故事以挖掘其内在思想性,以帮助学生认知现实问题。

三 故事叙评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通过实践教学探索我们发现,要实现故事叙评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实效性,需把握好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三个环节。这也高度契合了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所提出的“坚持全流程管理,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基本要求[2]。

(一)夯实基础:课前师生双向互动,制作优化“故事化”学案

课前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交流互动,制作优化“故事化”学案,是故事叙评教学法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取得实效的基础与前提。因此,这既需要发挥教师悉心指导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将高校思想政治课适用于故事叙评教学法的知识点进行“专题化”重构,且根据知识点特性提出育人目标和查阅搜寻相关故事的方向性宏观指导建议,引导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制作那些能够贴近学生特点,贴近教学内容,贴近教学和育人目标,贴近实践的故事及其叙说评析学案,并重点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学案。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组建3—5人的学习小组团队,选择某一“专题化”教学内容开展小组研究性自主学习,实行头脑风暴法,形成故事叙说评析学案。学案内容必须包含由谁来叙说故事,叙说什么故事,怎样来叙说这些故事,从哪些角度来评析故事,评析故事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等内容。总之,本环节需遵循的流程详见图1。

图1 优化“故事化”学案的师生交流互动

(二)把握关键: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叙评故事以塑育其“三观”

高校思政课运用故事叙评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就在于通过紧扣教学知识点的故事叙评激发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故事的趣味性和知识的理论性相结合的评论启迪学生认知世界、明辨是非、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需要我们做到:第一,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语言交流方式和新媒体引导他们参与故事的评析和课堂辩论,让他们在叙评(学生)、总结(教师)中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主流思想的认同与共鸣,最终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注重故事的典型性与思想性。譬如,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点时,可以从《南京“彭宇案”》《天津车主“许云鹤案”》所反映的“负面”社会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叙说一些有关“见义勇为”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故事,从正反两方面引发学生对“老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这个问题的辩论,以澄清是非,净化大学生思想阴暗面,重塑诚信友爱公平正义之价值观。第三,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反躬自省式的思考,以在故事叙评中明对错,辩是非,立信仰,塑“三观”。

(三)有力保障:课后教师注重不断反思总结教法得失以臻完善

马克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检验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实践证明,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法均会因受不同授课对象、授课环境和条件以及教师自身能力水平和准备的充足性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迥异的课堂效果。故事叙评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亦是如此。这一教学方法论规律也就决定了我们要在高校思政课中熟练运用故事叙评教学法并取得最佳课堂效果,需要我们进行课后教学反思:首先,运用该教学法的总体课堂效果如何?其次,萃取的故事与所授知识点的紧密结合度怎样?再次,所叙故事是否典型,思想价值如何?还有,引导学生故事评论是否脱离了教学知识点,评论是否客观合理,评论的价值取向如何等等?最后,需要怎样改进和优化,能否和其他教学方法融合贯通?

结束语

故事叙评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教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提出较高水准,也对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师生双向互动、积极配合,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加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所具有的“理论抽象化、思想政治性、阶级性”等学科特征,决定了并非所有的理论成果知识点都可以通过故事叙评教学法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把握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度”和“量”,积极探索它和其他教学方法的交叉融合,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猜你喜欢

教学法育人知识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