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在安徽企业应用情况研究

2019-03-01毛德成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安徽省人工智能人才

李 悦,刘 艳,毛德成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财务金融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人工智能(AI)是引领世界发展的战略性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智慧、能力并运用于生活、生产中的一种新型技术科学,其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学习、计算机语言和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深度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等。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属于高速增长阶段[1]。

一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现状

人工智能经历了AAI、EES、KE、物联网等时期,目前步入大数据阶段[2]。我国AI市场规模高于全球增速,2017年AI市场规模大概为135亿元,2018年增长到203亿元,同比增长约50%。《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为15745项,列世界第2;人工智能产业投资为146笔,列世界第3。

图1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预测(亿元)

由图1可见,我国AI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人工智能运用的主要领域有医药行业、智能汽车行业、计算机识别系统、用户体验系统。欧美国家对于AI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AI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后期研发、政策支持层面进步较大[2]。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战略态势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发展的总体要求,布置了重点任务,在资源配置、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等方面都给出了建议和意见,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3]。

二 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现状

2018年5月,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安徽省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不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要形成有规模性和影响力的核心高科技产业,还需要政府支持下的大力建设[4]。

安徽省发展AI具有良好的行业基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还拥有语音及图像处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科学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发展了众多知名企业如科大讯飞为代表的AI相关企业,初步构建了从思路设想、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到产品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圈。2017年,AI核心产业产值约70亿元,同比增长46.3%,占全国的9.8%。

表1安徽省人工智能发展目标单位(亿元)

阶段产业规模(产值)人工智能产值超亿元企业数量(个)从业人员数量领军人才数量带动相关产业规模(产值)近期(到2020年)150>157000>501000中期(到2025年)500>4015000>804500远期(到2030年)1500>6022000>12010000

数据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由表1可看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在安徽的产业规模目标是150亿元,超亿元的企业个数超过15个,联动产值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规模目标是1500亿元,联动产业规模达到10000亿元。

中国声谷是安徽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重点打造的工程,是全国人工智能应用的示范区。2013年,中国声谷已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园区依托中科大、中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依托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公司提供的技术领先的语音、机器视觉、生物识别等智能交互技术,依托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服务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服务体系,将在“智能终端、互联网+、智慧城市、移动健康”四大产业方向进行布局。目前“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超过300家,部分龙头企业信息见表2。

表2 “中国声谷”部分企业

三 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人工智能的基础发展良好,但由于属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是存在较多问题。

(一)产学研一体化整合力度不够

安徽高校和高水平研究所的科研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但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学研的各方都有一定的风险,同时也需要资金支撑和成果落地。金融风险机构提供的服务与保障和资金需求相比不对称[5]。此外,科研机构与成果研发机构、企业方沟通交流不够顺畅,企业不能完全理解科研机构的核心科技成果,产学研一体化做得不到位,整理力度不够,导致科研机构有科研成果,但科研成果不能转化成实体成果,产学研的长效合作机制尚需探索。

(二)相关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够

目前一些企业仅仅停留在把一些解决方案和技术嵌套到自己的产品中的低端水平上,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发展思路也比较混乱,商业化布局短视,没有长期战略布局。另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发展战略不明确,一些中小型公司存续时间短、被淘汰率高,这些都是安徽省人工智能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层次人才缺乏、高精尖的设备设施需完善

安徽省因为地理原因和经济发展原因,高层次人才较一线城市缺乏。2017年安徽省直接引进和参与服务的外国人才数量为5200人,占全国的0.65%,;人才结构也不合理,其中工农业和教育服务领域占比大,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精尖技术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缺乏[6]。对此,安徽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希望缓解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此外,企业因为资本问题,高精尖的设备也较为缺乏。

(四)智能化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的智能产品多是单一智能产品,需要单独的硬件和软件支持,长久来看,不利于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从单一智能产品向整体智能体系过渡是行业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政府统一技术标准。未来的智能产品是互联互通的,交互方式也是多元的,技术标准统一,才能够协同不同类型的硬件和软件,不但能够在手机或其他终端统一操作,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还能够节约资源,达到使用效率最大化[7]。政府应致力于提高社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标准和信息化水平。

四 针对人工智能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制度建设

产学研一体化建设首先需要政府主导,完善校企合作链接环节,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效率更高;其次,研究单位要将企业需求研究透彻,找出企业产品的需求点,以需求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发掘核心竞争力,研究人工智能技术。最后,完成产品落地。科技转化需要资金支持,政府应联系各个资源,包括各专项基金等,完成成果转化,使人工智能成果服务于社会[8]。

(二)加强人工智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合资源建设

1.提升行业的科技进步步伐,创新算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要依靠自主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的科技基础是算法,算法创新,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更上一层台阶。未来人工智能的领军行业,一定是算法创新的行业。当然算法创新要在遵守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也就是保证产品的适用度,保证人机互动功能,完善产品的适用感受。

2.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摆脱核心技术的赖外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发展力。人工智能产业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产业,人工智能企业理应是先进科技应用的企业。人工智能技术的目标就是研究适合人类体验,完善人类生活、工作的产品。

3.整合资源。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是让人工智能持续完善的动力之一。应让规模效应显现,最大效率地提高人工智能发展速度。

(三)完善高技术人才引进制度,引进高精尖设备

人工智能的发展依靠科技,科技发展依靠科研,而科研的高精尖由人才的高精尖程度决定。高科技人才引进是行业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在精神上、物质上以制度的形式体现对人才的重视,才能将人才留住;同时为保障行业发展的质量,要重视人工智能设备的引进[9]。欧美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较中国更为先进,企业应多学习其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引进人才和资产,确保人工智能产品社会化应用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智能化技术统一标准,提升数据的准确性,注重更新速度,完善共享机制

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目前我国大数据准确度还有待加强,共享机制也不够完善。提升数据的准确性,第一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第二要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第三要根据环境变化保证数据的更新周期和更新速度,也就是二次数据的准确性;第四,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共享性[9]。智能化数据要统一标准,在过滤掉保密信息后,完善共享机制,能够让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接和交互,提高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水平。

人工智能将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将多样化,满足从宏观行业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需求。安徽省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大讯飞等领军企业的带领下,依托中国声谷的基础支撑,规模逐渐扩大,适应了人工智能技术多元化和多方位发展,为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

猜你喜欢

安徽省人工智能人才
成长相册
人才云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