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研究进展

2019-02-26杜丽坤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白术散汤加减白术

崔 丽,杜丽坤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较常见,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表现,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有言:“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下之利不止。”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性腹泻可归于“泄泻”和“消渴”范畴,依据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能显著改善其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本研究结合近年来糖尿病性腹泻的中医药研究概况,进行如下综述。

1 关于糖尿病性腹泻的现代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糖尿病性腹泻常为间歇性,大便呈棕色水样便,每日次数通常10~30次,不伴有腹痛,偶伴有脂肪泻或里急后重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但通常以夜间及早晨多见[1]。糖尿病性腹泻常发病于病程长、血糖差的患者。目前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不明确,国内外专家认为此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胃肠自主神经病变、胰腺外分泌不足、胆汁酸吸收障碍、肠道菌群失调、胃肠激素分泌异常、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1.2 西医治疗

根据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临床上主要是针对腹泻症状进行治疗,因其为糖尿病中晚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最首要的是控制血糖,并强化饮食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根据临床症状给予自主神经病变药物、益生菌制剂、抗胆碱及阿片类药物、生长抑素类药物、促进胃肠动力药或其他助消化药物。但其治疗目前还处于对症治疗阶段,远期疗效不佳,这方面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 关于糖尿病性腹泻的传统医学研究

2.1 祖国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1 病名考 糖尿病性腹泻是当代医学的病名,中医传统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但是根据其典型的症状,我们可以把糖尿病性腹泻归属于中医“消渴”与“泄泻”的范畴。消渴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三多(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或尿有甜味;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在《内经》中还有“消瘅”“消中”等病名的记载。泄泻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完谷不化,甚或泻出如水样[2],本病始记于《素问·气交变大论》,病名有“飨泄”“注下”等。

2.1.2 病因病机 中医一般认为,糖尿病性腹泻病位虽在肠,但病变之脏与胃脾肝肾密切相关。莫小书[3]认为消渴日久,阴损及阳,肾阳衰微,无以温煦脾土,运化失常,湿邪停聚,发为泄泻。张书月等[4]认为糖尿病性腹泻多由于病久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故肝旺乘脾;加之脾肾两虚,运化乏源,下元不能固摄所致。庞国明等[5]认为脾虚湿盛是致病的基本因素,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转输失常,湿邪为胜,困遏脾脏,发为泄泻。张玉福等[6]认为糖尿病患者久病损伤脾胃,脾胃功能失常,湿邪为患,阻碍气机,升降失衡,清浊不分,故发为泄泻。综上所述,糖尿病性腹泻主要是脾虚湿盛,脾失健运而致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2.1.3 辨证论治与六对论治 关于糖尿病性腹泻的诸多辨证分型,目前无统一标准。朱国茹[7]将糖尿病性腹泻分为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脾虚肝旺、脾虚湿滞等证型,并分别予以补中益气汤、痛泻药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朱本浩[8]认为此病病因主要在于脾胃,将糖尿病性腹泻分为中气不足型、肝强脾弱型、湿热内阻型及脾肾阳虚型,治疗上分别给予痛泻要方合当归导气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加减、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减。于世家[9]将本病分三型论治,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脾治疗胃虚弱型,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调和肝脾治疗肝气乘脾型,予痛泻要方加味;温肾健脾、涩肠止泻治疗脾肾阳虚型,予四神丸、补中益气汤加减。

吕仁和教授[10]认为,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生,必先责之于脾脏功能异常,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病与湿邪、血瘀关系密切,且血瘀贯穿于其发病始终。“六对论治”方法:对病论治——针对病因病机的治疗;对病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和证候分别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将糖尿病性腹泻分为三期,分期诊治;对证论治——针对腹泻的突出症状,快速治疗,使症状缓解或消除;对证辨证论治——糖尿病腹泻患者当针对腹泻一证辨证论治;对证辨病与辨证论治相联合。

2.1.4 中药治疗 (1)健脾益气法。范嘉裕等[11]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患者,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肉蔻四神丸治疗,在对应性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孙平[12]运用葛芪二术汤治疗本病,并设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本方具有益气健脾、升清降浊以止泻的功效。董明霞等[13]以健脾益气祛湿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患者30例,并与采用思密达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

(2)温肾健脾法。郭乃刚[14]认为消渴病、泄泻病责之于脾、肾二脏,病机为虚实夹杂、阳虚下陷、湿多成泄,应治以温补脾肾、升阳散湿,郭乃刚以东垣升阳除湿汤加味治疗66例患者,组方:苍术30 g,补骨脂 30 g,羌活、益智仁、神曲、柴胡、法半夏、泽泻、猪苓、陈皮、防风、升麻各10 g,炙甘草、五味子各5 g;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2%。史楠[15]运用健脾温肾固涩法,以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诊治消渴病久脾肾阳虚型泄泻患者,组方:肉豆蔻12 g,吴茱萸6 g,党参15 g,补骨脂12 g,茯苓12 g,白术12 g,莲肉12 g,薏苡仁30 g,白扁豆30 g,升麻10 g,山药15 g。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3)补脾泻肝法。王振静等[16]运用扶脾抑肝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对肝郁脾虚型泄泻疗效显著,可以改善糖尿病性腹泻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FPG、2hPG水平,改善肠道菌群,此方切合临床实际。白首振[17]运用白术芍药散加味方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患者,设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再给予白术芍药散加味方治疗;结果采用白术芍药散加味方治疗的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只有6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白术芍药散加味方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效果良好。

2.15 中西医结合治疗 程聚霞等[18]临床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患者,对照组给予基础降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加减(黄芪15 g,党参12 g,熟地12 g,砂仁12 g,山药15 g,泽泻12 g,茯苓12 g,麦冬12 g,白术12 g,枸杞12 g,五味子12 g),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腹泻好转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有效率为97.2%,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蔡川海[19]运用加减八柱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患者65例,所有患者在给予运动、控制饮食等基础治疗后,治疗组33例采用八柱汤加减治疗,组方:白豆蔻10 g,干姜6 g,生姜3 g,白术(炒)1摊,甘草3 g,党参15 g,附子(制)10 g,茯苓15 g,诃子6 g,乌梅1摊,灯芯草3 g。将药材加水1.5 L,煮取500 mL,分2次温服;对照组32例口服思密达,每次1包,3次/d,冲服;弥可保每次500 g,3次/d,治疗30天后分别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为53.1%,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加减八柱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明显。

2.16 其他治疗 梁厚策等[20]采用保留灌肠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脾肾阳虚型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后,予附桂理中汤保留灌肠,总有效率为88.9 %,说明此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患者疗效明显。朱员群[21]采用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结果显效率为66.7% ,有效率为26.6%,无效率为6.7 %,总有效率为93.3 %,疗效显著。张建等[22]将糖尿病性腹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隔姜灸治疗,用隔姜灸中脘、神阙、关元、气海,1次/d;对照组给予易蒙停胶囊治疗;两组均以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隔姜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张新霞等[23]用泡菜水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还具有降糖作用,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 结语

糖尿病性腹泻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西医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治疗上,西医的对症治疗也不理想,远期疗效欠佳;但中医对于糖尿病性腹泻的治疗却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医的整体观念、个体化辨证施治可减缓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但是,目前中医药对于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诊疗尚无统一标准,需要对本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白术散汤加减白术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