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医放血疗法与中医学的交流及应用浅谈

2019-02-26黄蓉萍王婷婷黄先菊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藏医学医典高血脂症

黄蓉萍,李 元,王婷婷,黄先菊,程 寒,2*

(1.中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南民族大学民族 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藏医学有着独特的医疗理论体系,已有2 300年的历史。史料认为,藏医学可追溯至公元前400年的象雄苯教医学,在此后的2 000多年里,藏族人民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顽强地生存繁衍,并衍生出灿烂的藏族文化和独特的藏医学体系。藏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医学交流,特别是与中原、印度和阿拉伯地区的密切交流,使得藏医药得到快速的发展。藏医药的三因学说(隆、赤巴、培根)学习和借鉴了中医学五行学说,印度吠陀医学的五元素学说(土、水、火、气、空)和三体液学说(气、胆、黏液),希腊-阿拉伯医学的四元素学说(土、气、水、火)、四体液学说(寒、热、湿、干)(血液、黏液、黄胆液、黑胆液)、三灵气学说(生命灵气、精气灵气、自然灵气)。藏医学与藏族天文历算和宗教信仰是相辅相成的,主要是由其独特的藏传佛教信仰和寺庙修学的条件所形成的,其认为宇宙的形成、天体的运行、四季更替等天文知识与人体的五行规律(土、水、火、风、空)、气脉的走向、疾病防御相互呼应,将生命、学习和生活当作是一种修行的过程,这些藏族医学理论与世界上的其他医学体系理论相似却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藏医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诊治方法,如尿诊法、脉诊法、艾法、药浴法、放血法、穿刺法等,这些诊疗方法对现代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疗效。然而,藏医学目前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传统藏医学与现代医学体系之间学习与相互融合的困难,如疾病的防治方法和医药质量标准控制等方面,这也是中医学所面临的挑战。

1 藏医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

放血疗法在许多医药体系中都有应用,但在藏医药体系中,针刺放血疗法具有其独特性和系统性。早在第28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时期(公元254-374年),藏族就已有《脉经》《放血火炙经》等医书,而且在藏药医典《四部医典》第二部《论说本》第四章中详细论述人体解剖结构、筋络韧带、身高、脉理的分类和分布等,记录可针刺放血的脉道77条,不能针刺放血的脉道112条,遍布全身小脉、细脉,各个血脉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循环体系,为藏医放血疗法提供了人体解剖学的理论基础。在《四部医典》第四部《后续本》中第二十章专门详细论述了针刺放血疗法的技术理论指导,解释了针刺放血疗法所使用的工具,放血前医者需根据患者情况做出的初步准备方案,再根据症状确定放血的部位和手法,对放血的血液症状、放血量也作出了严格要求,最后还标识了放血的利弊,使得医者和患者都有自主选择权力。

2 藏医放血疗法与中医放血疗法的学习与融合

公元661年,唐朝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联姻,从中原带去了许多医药人员和医学著作,极大地促进中医和藏医的交流。公元8世纪,唐朝金城公主与藏王赤德祖赞联姻,更加紧密地促进了两地医药的交流和融合,当时成书的《月王药诊》就吸收了藏、汉、古印度等的医学理论,为元丹贡布后来编撰藏药医典《四部全书》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医药理论[1]。

中医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针刺疗法的论述,《素问》《灵枢》中也有大量论述,藏医则大多遵从《四部医典》来实施放血。从放血部位来看,中医放血疗法主要是围绕穴位来进行放血治疗,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而藏医学放血疗法主要从全身脉道分布和患病部位来操作,一般为表浅的静脉,以排出瘀毒;放血工具方面也有所不同,中医讲究针灸,惯用针,而藏医则是选择锐利而柔韧的金属,多为鸟羽状放血刀和斧形放血刀;在放血时机和治疗方式方面,中医认为放血可通脉络、和血气、提精气、顺阴阳,讲究“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多以贯刺血络、挑破出血、弹针出血、皮肤叩刺等刺血方法治疗,在内科、外科、五官科都有所应用[2],而藏医认为可放血的疾病包括紊乱症、疫症、肿症、痛风、败疽、瘟疫、丹毒、黄水病、麻风和由血热导致的疾病等,体虚衰弱者、由隆引起的疾病、脉道旁有脉结与命脉者不宜采用放血疗法。从放血量来看,两者均认同适度放血的原则,一般放血至鲜血出现,以免坏血扩散。

3 藏族放血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藏医放血疗法对高血压[3]、高血脂[4-9]、神经性头痛[10]、痛风[11]、结膜炎[12]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1 放血疗法对高血脂症的治疗

藏医放血疗法应用于神经、血液等疾病较为常见,临床上大多用于高血脂症的治疗。随着近年来国际上对藏医学关注度的提高,藏医放血疗法在高血脂症中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完善。关却措[7]研究发现藏医放血疗法对高血脂症的总有效率约为92%,差异统计学也显示藏医放血疗法对高血脂治疗有明显效果。陈子晨研究发现刺络泻血法可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13],其不仅能降低血液黏稠度,红细胞聚集度,血清中ox-LDL、ox-LP(a)含量以及ICAM-1、VCAM-1等黏附因子的表达,还能减轻炎症反应。

高血脂是由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脂质代谢异常疾病。降脂西药通常是直接或间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以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藏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隆、赤巴、培根三因素失调导致的,高血脂症是由于血液病变积蓄导致人体机能下降,放血疗法可通过调节脉络血液的状态,将血液中的毒物排出,调节人体机能的更新代谢,使三因再次平衡。

3.2 机理研究

马庆宇等[14]从刺血疗法对血液黏滞度、血流速度、红细胞积压、血液成分、凝血系统以及血管生物学等方面分析刺血疗法的机理,发现该疗法对人体的代谢和体液循环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涉及到微量物质的变化,能把损伤的人体机能逐渐改善到正常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战慧敏等[15]发现刺血疗法能降低大鼠血清TC、TG、HDL-C、ET-1水平,提高NO含量。彭娜占等[16]对291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献血者献血30 d后lgA、lgM、lgG与献血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但献血30 d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献血前,表明约300 mL血液流失后人体体液免疫没有明显变化,但细胞免疫有所提升。但这只是健康人体失血后机体的免疫变化,患病者失血后是否也会出现CD3+、CD4+、CD4+/CD8+升高等免疫变化,还未有相关文献证明。

4 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诸多传统医学都面临着典籍丢失、传承不全等风险,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也迫在眉睫,特别一些针对某些疾病有显著疗效的诊疗方法,是值得收集整理后学习传承的。放血疗法等藏族传统治疗方法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新一代医药工作者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与时俱进,才能使藏医学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藏医学医典高血脂症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与《阿维森纳医典》四元素说的比较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藏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藏医学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3种脂血消除法在生化测定中的对比研究
藏医学对痔疮的认识及其问卷调查
探讨藏医学与因明学之间的关联
浅谈藏医《四部医典》外涂药的开发价值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的放血疗法比较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
高血脂症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