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杰教授加减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肾性水肿经验

2019-02-26潘亚楼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桂术肌酐尿蛋白

潘亚楼, 米 杰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 肾内科,山东 济南 250011)

米杰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肾病专业30余年,曾赴日本学习,对多种肾病有其独到见解。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窥得一二,现将米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追本求源,详辨机理

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第十二篇:“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1]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本方所治之痰饮乃素体中阳本虚,脾胃失运,气化不能,致水饮湿邪内停,犹如“乌云蔽日”。因脑为清窍,诸阳之会,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则头脑清利聪耳明目。然若浊气逆而上,犹如乌云遮天蔽日,阳光难现。“浊气”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若停聚于胸胁,则见胸闷憋喘;若阻滞于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若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祛湿。方中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长于通利小便,主祛除湿邪;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和中,脾为后天之本、生痰之源,脾胃健运则痰饮无法形成,且两者合用,可大大提升健脾燥湿之功;又知桂枝辛甘而温,发汗解肌,温通筋脉,助阳化气,与茯苓共用,上补心阳之不足,中能温中降逆,下则温通血脉,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有镇守中焦之义。药虽四味,但配伍严谨,温而不热,利而不峻,刘渡舟在其《伤寒论临证指要》中称赞苓桂术甘汤大有千军万马之势[2]。

茯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2],味甘淡平,主入心、脾、肺、肾、膀胱、小肠经,《本草衍义》[3]认为茯苓 “行水之功多”,现代药理学认为茯苓具有抗菌、抗肿瘤的作用,并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产生一定影响。桂枝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2],药性温,味辛甘,主入心、肺、肝、膀胱经,《主治秘诀》认为桂枝“去伤风头痛,腠理,解表,去皮风湿”,现代药理学认为桂枝具有利尿消肿、抗菌抗炎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解热镇痛、抗菌、抗肿瘤、抗过敏。白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2],味苦、辛甘温,主入心、脾、胃、三焦经,《药性论》[4]认为白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湾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研究证实白术的有效成分为β-桉叶油醇,具有显著和持续的利尿作用,同时具有抗菌、抗衰老、抗肿瘤、抑制平滑肌收缩作用。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2],主入心、肝、脾、胃、肺、肾经,《本草汇言》[5]中认为“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现代药理学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甘草可以使尿量及钠的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加,血钠上升,归纳出其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另外甘草也具有抗炎抗肿瘤、祛痰解毒、强心解痉、保护胃黏膜作用。

2 承前启后,相得益彰

肾性水肿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一般出现在眼睑或颜面等组织松弛的部位,古人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指出:“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又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风水、石水、肾风、溢饮等,并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6];汉代《中藏经》将水肿设专篇论述,并肯定了肾在水肿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还指出三焦、荣卫、血气也与水肿的发病相关:“三焦壅塞、荣卫闭格……水随气流,固为水病”;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水肿门》中指出“阴水为病,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腹多泄……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闭”,并倡导温脾暖肾之法。此后,对水肿的认识日趋成熟。

水为阴邪,其性寒冽,伤阳气。基于《素问·经脉别论》关于水代谢的论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米教授认为其代谢主要由胃、脾、肺、肾、膀胱共同完成,水饮最先入胃,通过胃受纳腐熟的功用,将水中之精微物质上输于脾,脾主运化,帮助胃运行其水之精微,上归于肺,因肺为水之上源,具有宣发肃降的作用,可以使精微均匀分布,弥漫充斥,无所不至,而肾者水脏,主津液,凡下降之水,最后必归于肾,肾有蒸腾气化作用,使水之清者上升于肺,水之浊者下输膀胱,故《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若以上脏腑协同不利,气化失调,阳不化阴,气不行水,蒸化失权,则气冷水寒,流溢失序,损伤阳气[7],各种水系病证则逐次发生。杜学海[8]指出,水肿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前者由于全肾或单个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功能异常,血管通透性改变等原因导致水钠潴留;后者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使白蛋白通透性增强,引起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形成高度水肿。费芸芸等[9]在其综述中总结,肾性水肿的机制包括 “充盈不足”学说和“充盈过度”学说,前者指的是水肿由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外渗造成,后者则认为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钠重吸收增多、近端小管钠重吸收增多、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肾小管对心钠素(ANP)的利尿作用抵抗[10]、肾脏的炎性浸润、血浆内皮素-1、降钙基因相光肽(CGRP)水平的变化以及AVP、AQP2水平增高有关[11]。卢义侠等[12]通过临床观察指出,大量蛋白尿及机体排钠减少是肾性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

3 病案举隅

3.1 膜性肾病

罗某,男,66岁。2015年7月初诊,患者20年前查体发现血压升高,血压最高170/110mmHg,平素服用颉沙坦胶囊控制,半年前因突发脑梗于外院住院治疗,期间辅检示:尿蛋白3+ ,潜血2+ ,未予重视,后转院治疗,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黄葵胶囊、金水宝、缬沙坦胶囊脑心通口服,效果欠佳,2015年患者来时症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全身乏力,无腰酸腰痛,偶胸闷,憋喘,活动后加重。小便伴泡沫,夜尿2~3次,纳眠可,大便日行1次,质可,舌红苔黄腻。脉滑。辅助检查:尿蛋白/肌酐:5.18 g/gcr,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162.97 RU/mL。中医诊断:水肿(水湿浸渍),西医诊断:膜性肾病。治疗以温阳化饮、利水消肿为原则,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桂枝12 g、茯苓15 g 、茯苓皮15 g、苍术15 g、白术15 g、白芍15 g、猪苓30 g 、王不留行15 g、水蛭3 g、黄芪30 g、太子参30 g、天麦冬15 g、瓜蒌30 g、丹参30 g、陈皮12 g、大腹皮15 g、桑白皮15 g、川芎12 g,水煎服,日1剂。先后用上方加减治疗2月余,复诊:双下肢浮肿,较之前减轻,乏力减轻,无腰酸腰痛,小便可,偶有泡沫,夜尿2次,无口干口渴,偶有耳鸣,头晕头痛,纳眠可,大便日行1次,舌红苔黄厚,滑。复查生化示:总蛋白由46.6 g/L升至53.4 g/L,白蛋白25.6 g/L,尿蛋白/肌酐1.68 g/gcr,后继用上方,随症加减,效果良好。

按:本案属中医学“水肿”范畴,膜性肾病常以水肿为先驱症状,其发病机理多为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致正常水液代谢失常,停聚于身体的某些部位,发为水肿[13]。故《素问》提出“去菀陈垄”“开鬼门”“洁净府”三条基本原则。张仲景按《内经》之意,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辨证地运用了发汗、利小便的两大治法,本案中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本弱,又加之年老体迈,膀胱开合失司,气化失常,导致水泛肌肤,周身浮肿,故米教授以温阳补肾、利水消肿为治则,随症加减,药到病除。另外对于感受外邪,发病较急,由头面开始自上而下遍及全身的水肿,米教授常在此方的基础上加防风、连翘、茯苓皮以开宣肺气、利水渗湿;对于由于脾肾亏虚,发病缓慢,由脚踝开始自下而上遍及全身的水肿,米教授多加用黄芪、山药、芡实益肾固精、补气健脾。如若有失眠多梦者可加用酸枣仁、百合、莲子益气养心;大便不畅者加用酒大黄泻下攻积。

3.2 糖尿病肾病

范某,男,42岁。2017年9月初诊,患者发现血糖升高20年余,平素予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效可,2016年查体发现尿常规:尿蛋白3+,潜血2+,24h尿蛋白定量13.2g/24h,肌酐89 μmol/L于外院就诊,予金水宝、肾炎康复片等口服,效一般,定期门诊随诊, 2017年因中耳炎反复发作致肌酐持续升高,予抗炎治疗后,炎症基本消除,复查肌酐151 μmol/L ,月来米教授门诊就诊时症见:双下肢及眼睑浮肿,易疲劳乏力,腰酸腰痛,时有心慌憋喘,难以平卧,纳呆腹胀,时有恶心干呕,眠一般。小便伴泡沫,夜尿2~3次,大便日行1次,质稀,舌淡红苔白厚,脉沉。辅助检查:尿蛋白/肌酐:17.1年g/gcr,生化:白蛋白26.1年g/L,肌酐155 μmol/L,眼底检查:糖网(双),心脏彩超:二尖瓣关闭不全(轻)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少量心包积液。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Ⅳ期。中医诊断:消渴病肾病(脾肾阳虚型),治疗以温肾健脾、利水消肿为原则,方选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茯苓15 g、苍术15 g、白术15 g、黄连12 g、干姜9 g、党参30 g、白芍15 g、太子参30 g、天麦冬15 g、六月雪30 g、山药24 g、甘草9 g,水煎服,日1剂。结合肾康注射液益气活血、降逆泄浊、通腑利湿,先后用上方加减14日余,复诊水肿较前减轻,无恶心呕吐,时有疲劳乏力,小便伴泡沫,夜尿2次,无口干口渴,纳眠可,大便日行2次,舌红苔白腻,脉滑。复查生化:24h尿蛋白定量13.2 g/24h,白蛋白25.6 g/L,肌酐96 μmol/L,后继用上方,随症加减。

按:本案属中医学“消渴”肾病范畴,其发病机理在于阴津亏虚,燥热偏盛,又因阴阳互根,阴生阳长,若病程日久,则阴伤气耗,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故本病之根本在于本虚标实。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先天之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藏后天之精。而中医文献中没有“蛋白质”的概念,故糖尿病肾病表现的蛋白尿可以理解为中医“精”的丢失,《金匮要略》有言“夫精者,身之本也”。脾肾先后天的不足间接导致精的生成减少,而脾肾功能的减退直接导致精的丢失增多。因此,健脾补肾以“扶正固本”为治疗此病贯穿始终的思路。另外偏脾肾气虚者多见面色淡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纳呆食少,小便频数,大便溏薄,米教授在运用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常以党参、山药、黄芪益气健脾补肾,偏畏寒肢冷阳虚者常加杜仲、川牛膝、肉桂、仙灵脾等温阳补肾类的药物;偏口干口渴、潮热盗汗阴虚者常加生地、天冬、玄参、枸杞、菟丝子等滋补肾阴。

3.3 急性肾损伤

郑某,男,18岁。患者2014年因双下肢水肿于外院就诊,查体示:尿常规:尿蛋白3+,潜血2+,生化检查示:白蛋白21.4 g/L,24h尿蛋白定量5.6 g/24h,2014年11月行肾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示:肾小球轻微病变,予口服强的松60 mg/天,结合保肾、改善循环治疗,出院后定期复查,规律服药,激素逐渐减量,效可,尿蛋白逐渐转阴,减至20 mg/日时因感冒,病情复发,再次将激素加量至50mg/日。后反复多次因外感、劳累、或自行停药后导致病情复发,均通过激素加量治疗,10天前患者因自行将15mg/天激素停用且劳累后出现腹胀腹痛伴憋喘,3天前出现小便量少,复查生化:肌酐114.7 μmol/L,24h尿蛋白定量5.5 g/24h,血常规:血红蛋白185 g/L,2017年11月患者因腹胀加重来诊,症见:腹胀,胃脘部疼痛,时有恶心呕吐,双下肢轻度水肿,时有憋气,易疲劳乏力,纳眠差,小便伴泡沫,量少,24 h尿量约500 mL,舌淡红少苔,脉弦细。辅助检查:腹部彩超:①胆囊水肿;②双肾弥漫性病变;③胸腹腔积液。西医诊断:①急性肾损伤;②肾小球轻微病变。中医诊断:水肿(脾肾亏虚型),治疗以健脾益肾、利湿化浊为原则,方选六味地黄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茯苓15 g、白术15 g、大腹皮15 g、山药24 g、酒萸肉15 g、牡丹皮12 g、 陈皮12 g、车前子15 g、川芎12 g、生地15 g、百合30 g、天麦冬各15 g、甘草9 g,水煎服,日1剂,结合甲强龙40mg抑制免疫,先后用上方加减14日余,复诊腹胀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无疲劳乏力,小便伴少量泡沫,夜尿2次,无口干口渴,纳眠可,大便日行2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复查生化:24 h尿蛋白定量0.46 g/24h,白蛋白30.9 g/ L,肌酐58 μmol/L,后继用上方,效果良好。

按:本案属中医学“水肿”范畴,患者先天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受到外邪时易入里化热,热毒耗气伤阴,气滞则血不行,化生瘀血,另一方面阳虚不能温化阴寒,水饮凝聚搏结于胸腹,故腹部胀满且下肢浮肿,气聚水停瘀血互结使湿浊内阻,无法排除,浸淫三焦,加重虚损[14]六淫之中,又以风邪为首,《景岳全书·肿胀》篇有言“凡外感毒风,邪留肌肤,则亦能忽然浮肿”,另外,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水肿一病也可以理解为全身气化功能障碍,故本案中米教授在利湿化浊的同时,加用行气药以辅助,《医碥》云:“气血水三者,病常相因,有先病气滞而后血结者,有先病血结而后气滞者,有先病水肿而血随败者,有先病血结而水随蓄者。”[15]气血水三者,常紧密相连,水赖气化,气能载津,故米师认为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始终,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运用。病情较轻者常用赤芍、川芎、丹参等平缓活血祛瘀,病情重者则可用水蛭、地龙等虫类药破血逐瘀。又因脾为阴中之至阴,非阴中之阳不升也[16]。因此根据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为原则可适当加用黄芪、人参等补中益气药。

4 结语

米教授在临床上运用苓桂术甘汤较为广泛,各种类型的肾病合并水饮表现时均可应用,组方灵活,随症加减,虚证实证皆可加味应用,在组方时注重顾护脾胃,因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元气充沛,亦可充养先天肾精;其次注重活血药物的加入,因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血为气之母,血瘀则气滞,影响脏腑功能;同时注重补气药的加入,因气能载津,气化不利则水湿内停,故气行水化,另外对于应用激素药物的患者,要注重利湿不伤阴。

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米教授常教导学生,肾脏疾病相比较于其他系统疾病专业性更强,且常起病隐匿,如若症状不够突出或者患者自身不够重视常发生误诊,一旦确诊有时又面临不可逆转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借鉴掌握西医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拔云见日,目标明确,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猜你喜欢

桂术肌酐尿蛋白
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单兆伟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1例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