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鞍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征象分析

2019-02-26孔明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1期
关键词:腔隙海绵状脑膜瘤

孔明义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磁共振室 山东 烟台 264100)

鞍旁肿瘤是鞍区肿瘤的一种分类,其显著的特点在于病变类型较多,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由于鞍区和鞍旁两个解剖腔隙关系非常密切,起源于某一个腔隙的肿瘤也会先后累积另一个解剖腔隙,对患者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如何进行有效而准确的诊断就成为了临床工作的重点。本次研究也是以此为基础而探讨MRI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详细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8年1月—12月病理证实为鞍旁肿瘤的54例患者,对其病例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35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2.0±2.3)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病理检查后入选的研究对象。排除标准:伴有其它精神疾病患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MRI成像方法选择全身磁共振成像仪使用头部表面线圈。平扫使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层间距2mm,层厚8mm,增强利用轴位与冠状位序列,依次性横状位、冠状位与矢状位扫描。

1.3 观察指标

分析鞍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区域、形态、增强表现、信号特点等。

2 结果

从MRI的检测结果来看,有24例患者检测出有鞍旁脑膜瘤,并且有19例出现强化显著,有8例可见明显脑膜尾征。鞍旁脑膜瘤最长径为2.0~4.8cm,且24例中有21例为信号均匀。11例海绵状血管瘤中最长径2.9cm~6.0cm,5例出脑膜尾征,其余患者经过MRI诊断后也出现了明显的特征。

3 讨论

以脑膜瘤为例,作为最典型的占位性病变,在脑膜瘤中所占比例较高,在MRI征象的表现为脑膜尾征,即反应性血管增生、血管扩张、疏松结缔组织变厚等。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肿瘤内钙化或骨质增生硬化,考虑与海绵窦外层的硬脑膜有关。MRI的检查结果中也会由近肿瘤侧向周围逐渐变细,硬脑膜增厚强化[1]。

而海绵状血管瘤也可以在脑内的任意部位出现,海绵窦区正是海绵状血管瘤的多发区域。虽然此类患者会出现脑膜尾征,但征象可以呈现出哑铃状外观等[2]。

鞍旁本身也是表皮样囊肿的多发区域之一,且内成分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增强扫描结果为无强化或囊壁强化,术前诊断也可以获取稳定的信息结果[3]。而本次研究中发生于鞍旁的淋巴瘤与神经鞘瘤并不多见,MRI的征象结果一般为弥漫性生长,增强扫描后呈现均匀强化。总体来看MRI征象结果具有不同的特征性,通过分析与病变之间的临近关系可以了解组织结构的特征,特别是不同肿瘤类型的影像学特征、多发区域与强化方式。

综上所述,MRI影像学检查和征象分析可以有效地对鞍旁肿瘤与肿瘤样病变作出诊断,通过典型的MRI表现结果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临床证据。

猜你喜欢

腔隙海绵状脑膜瘤
胃肠道或肝胰胆管癌术后病人器官/腔隙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前循环血管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CT发现腔隙增多是怎么一回事?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