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业中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兴衰引发的思考

2019-02-25徐文豪

养殖与饲料 2019年9期
关键词:类抗生素头孢菌素青霉素

徐文豪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动物卫生监督站,山东滨州256600

20 世纪50年代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AD)首次批准抗生素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后,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中迅速推广。我国抗生素工业起步较晚,养殖业应用抗生素添加剂始于20 世纪80年代,青霉素类抗生素作为抗生素的元老,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较广,可治疗较多细菌性感染,也可小剂量预防寄生虫的侵害,提高食欲。然而目前青霉素类抗生素所创造的“神话”正在消失。畜牧业中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的兴衰,值得思考。

1 青霉素类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使用现状

为了解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养殖业的使用现状,笔者访问了辖区内多家生猪养殖场、家禽养殖场、奶牛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以及兽药经营单位。据了解,目前在养猪行业使用的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是粉针剂,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和母猪产后保健,但很多情况下,养殖户更倾向于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养禽行业,养殖初期基本不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养殖后期仅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某些细菌导致的腹泻疾病,但效果不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奶牛养殖业基本上不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动物诊疗场所也多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替代青霉素类抗生素,部分动物诊疗场所负责人表示兽药生产厂家不生产宠物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2 青霉素类抗生素在畜牧业中使用量衰落的原因

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养猪行业、养禽业使用量明显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长期不合理应用,细菌对此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是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所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其他类抗生素类严重,甚至会造成家畜家禽的死亡,令养殖者心中有所忌惮;再者辖区内散养户较多,且多为家庭式养殖,养殖人员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对用药相关方面的知识不够了解而盲目信从兽药经营销售人员,兽药经营销售者一方面为了个人利益多推销使用利润空间更大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且不惜用“摔手榴弹的大剂量来炸蚊子咬伤的小感染”,另一方面部分兽药经营单位执业兽医和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经验缺乏,疾病诊断多依赖感官症状和解剖症状,指导用药也多倾向于头孢类抗生素;此外,笔者还了解到部分养殖人员听从部分“技术人员”指导,会将疫苗与制作成油性混悬液的头孢类抗生素混合注射。奶牛养殖场基本不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是因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半衰期长,使用1 周后仍然可以在鲜奶中检测到,影响鲜奶销售。而在宠物行业,宠物作为人类的灵魂伴侣,许多爱犬爱猫人士不惜为此一掷千金,部分宠物药品生产厂家,也看到了这一点,几乎不生产宠物用青霉素;宠物诊疗机构的经营者为了更快更好地治疗疾病,获得宠物养殖者的认可,建立行业威望,获得更加可观的收入,在动物诊疗过程中也多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部分宠物机构的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在无法确诊的情况下,多使用头孢抗生素与多种药物配合应用,虽误诊但不误治;宠物养殖者由于基本知识的相对缺失,对宠物过度关心,急于求成,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诊疗者对抗生素的选择。

3 青霉素类抗生素在畜牧业中使用量衰落的后果

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生素与细菌之间的竞赛就一直没停过,虽然早期青霉素类抗生素在这场竞赛中占有一定优势,但目前有报道指出大肠道杆菌、嗜血杆菌属、奈瑟氏菌属、志贺氏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均出现了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目前畜牧业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量下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如不加以控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就会步入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后尘,如此周而复始,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而临床有效手段有限,再加上新抗生素研发大幅下降,我们将被迫进入后抗生素时代[1]。畜牧业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不仅影响动物机体健康,人体如经常摄入抗生素残留的畜产品,会在体内蓄积,导致各种器官发生病变[2]。动物摄入的抗生素使动物肠道内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的同时,消耗的抗生素能直接或间接进入环境中,形成抗生素抗性基因储存库,这些贮存库微生物受抗生素胁迫产生抗药性,会以质粒的方式传递到别的菌群,将可能打破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平衡,同时抗药性可能会转移进入人类致病菌内,人类生命安全也将面临极大的风险[3-4]。

4 应对之策

相关部门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做好农业农村部公告、省市级文件的学习下达工作,使行内人员及时了解抗生素使用相关政策方针;二是加强培训教育,组织辖区内行业人员学习兽药特别是抗生素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法律规程,引导从业者合法合规用药;三是做好行业道德宣传,促使行内人员遵守职业操守,自觉维护行业秩序,主动抵制滥用抗生素、不按规定执行休药期等行为;四是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定期不定期采样抽检、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等方式倒逼畜牧从业人员合法合规用药。

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加强推广学习养殖新技术,指导养殖人员合理安排养殖密度,科学控制畜禽饲喂,保证动物机体健康;此外,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动物机体感染发病,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在指导养殖人员按规定对畜禽进行强制性免疫外,还应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指导其实时选择疫苗进行接种,从源头上控制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养殖人员提高自身养殖场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做好人员车辆畜禽等的入场消毒、日常畜舍消毒、养殖场全面消毒;及时清理畜禽粪污、污染的垫料、饲料等,提高畜禽养殖舍的卫生条件;做好新引进动物以及患病动物的隔离防护;饲料、药物、饮水等与畜禽排泄物、病死畜禽等在场地内分开运输并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严格落实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制度等。这些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

规模养殖场、兽药经营场所以及动物诊疗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执业兽医师,在其指导下用药,防止不合理用药现象的产生。执业兽医要具备兽医相关技能,要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取得兽医执业资格,要熟知药物药理学、药动学、传染病学和病理学等。各畜牧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学习,加深对抗生素的了解。

加大科技投入,尽快研制出能够在功效上可以替代抗生素,对人和动物健康安全、无污染、残留低甚至无残留的绿色环保中草药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和细菌耐药抑制剂等。加快高效、低毒、无公害药物或药物添加物的研制、开发和应用[1]。

加强各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粪尿、病理组织及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探索抗生素降解新途径势在必行。各养殖场(小区)和动物诊疗场所的畜禽排泄物、病死畜禽机体、医疗废弃物等如不及时加以处理,其蕴含的抗生素原形将会渗入到土壤、水源,诱导耐药基因的产生。

5 结 语

抗生素是畜牧行业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促进动物生长,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促进畜牧业发展;另一方面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甚至威胁人类健康。要想运用好这把“利剑”,使其朝着对我们有利的一方面发展,就必须立足于实际,着眼于未来,科学合理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并注重排泄物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高温养殖鱼虾 做好水质调控

坚持每天巡塘。高温季节,要密切注意观察鱼、虾、蟹等水生产养殖动物的吃食情况和行为,并做到投喂饲料“四定”(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施肥“四看”(看鱼、看天、看水、看季节);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要及时发现缺氧预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浮头泛塘事故的发生。

做好水质调控。当水温高于35 ℃时,要合理加高水位,但要注意圩埂安全,增加水体容量,保证水质的相对稳定。可适量换水,根据水质合理施肥,以施追肥为主,一般宜少量多次,忌一次性大量施肥,同时可定期泼洒生物制剂,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

合理使用增氧机。要把增氧机作为增产机而不是救命机来使用。为保持适宜的水体溶氧量,可在晴天中午开机1~2 h,减少晚上水体的耗氧和浮头的风险。在天气异常时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开机的持续时间要因天制宜。

重视病害防治。夏季水温高、病毒和细菌的繁衍速度较快,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高温季节许多养殖户会经常使用消毒剂、除藻剂、杀苔剂等来防治疾病,但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养殖对象、水环境、天气等情况合理使用,一旦使用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猜你喜欢

类抗生素头孢菌素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