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画·时评

2019-02-25董文利

中学政史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当众体罚惩戒

董文利

河南沁阳二中/整理

陪孩子写作业关键要放平心态

近日,武汉一名妈妈因急性心梗入院抢救,“心病”是由青春期儿子的教育问题引起的。这位妈妈的经历并非个例,南京一位妈妈前不久也因为陪孩子深夜写作业,被气到突发脑梗住院。辅导孩子写作业的问题已然是家长们心中的痛点、难点、泪点。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但是,要知道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教育的全部,无限夸大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有害的。父母注意配合学校教育,无须一切包揽。家庭教育喧宾夺主,势必会导致学校教育黯然失色,得不偿失。

家长需要干家长该干的事情,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做好孩子后勤保障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陪伴孩子,开展亲子活动。同样,孩子亲近父母才会相信父母。实际上,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是教会孩子怎么做人,教会孩子怎么生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禁止“当众诉苦” 让贫困生更有尊严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既要做到认定内容、程序、方法等透明,确保认定公正,也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一直以来,在评定贫困生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公开场合陈述申请理由,痛说贫困家史,是一些高校惯用的做法。但这种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的方式,在校内外也饱受诟病。有网友认为,这种自揭伤疤的做法太不人性,损害了贫困生的隐私权。如此语境下,教育部等六部门明确禁止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式的贫困生认定及助学金发放,释放出了人本情怀。

为使助学金制度更科学、合理,应把它放在精准扶贫的大盘子中,通盘考虑,学校同地方政府实行信息共享,共同制定贫困生评价标准,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同时,有必要适当引进第三方评估考核机构,从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劳动力质量及贫困生日常消费状况等方面,以数据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评估手段和考核方法,终结“当众诉苦、互相比困”之类的弊端。

引入惩戒制度 让教育更完整

11月22日,一场关于学生惩戒制度(讨论稿)的听证会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举行,教师、学生、家长、心理学专家、法律界代表从各自角度发表了看法。

在笔者看来,惩戒不等于体罚,必须厘清两者的界限,防止惩戒失去分寸和超越限度。一方面,惩戒教育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守负面清单,以现行法律为框架实施管教权,不给惩戒滑向体罚留有制度空隙。另一方面,惩戒教育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惩戒的条件、方式、工具、次数、男女生差异、程序等都应加以明确,保证方式、手段的人性化,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通过适度的处罚帮助孩子戒掉自身不良行为,从而促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放权不能放任。把惩戒权还给老师可以有,关键还在于,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切不可当甩手掌柜。加强日常监管,自觉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以此倒逼老师不敢以惩戒的名义搞体罚和变相体罚,以及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只罚过失、不罚尊严,做到合法、合理、合规,让这种特殊教育充满正气,受惩戒的学生才能心里服气。

猜你喜欢

当众体罚惩戒
当众发言畏惧成因及其适应教学方法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也谈“教育惩戒权”
懂事崩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做个自信的小学生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