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 价值引领 聚焦素养 凸显能力
——研读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有感

2019-02-25陈长连

中学政史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试题考查

陈长连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鹿鸣路校区)

教育部在2018年年初发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要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招生考试试题,切实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发展素质教育。笔者利用暑期对2018年全国近百份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进行了学习和分析,发现每份试卷总体上都能贯彻教育部的上述通知精神,积极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各地试题在考查初中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聚焦核心素养,潜心立德树人,植根课堂教学,凸显人文关怀,有利于导教、导学、导考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仔细研读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主要呈现以下共性特点。

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彰显学科育人功能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性质、首要特征和灵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认知目标”这一特点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很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试题的教育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试题中,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公民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在试题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凸显了思想品德学科思想性的要求。

例1.(2018·湖北荆州)右图漫画表明

( )

①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②角色不同意味着责任也不同 ③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④人的角色可以变换但是责任不会改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本题以漫画形式呈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对责任与角色关系的理解以及解读漫画的能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一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二要对他人负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们周围有许多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从来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三要对集体负责。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四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总之,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③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与题意无关。④观点不正确,因为角色不同,责任不同;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承担的责任也是多重的。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二、注重主干知识考查,减少单纯记忆内容

思想品德课主干知识,是指支撑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如正确认识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作与竞争、公平正义、资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法律的特征及作用、依法治国、中华文化的特点、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华民族精神、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等。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都能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进行命题,以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2018年各地试题,明显减少了考查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简单题入手容易,较难题铺垫、引领到位,几乎无偏题、怪题、奇葩题和超纲现象。

例2.(2018·安徽)校园拒绝欺凌,和谐需要守护。为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发生,2017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此举主要体现了对中小学生的

( )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D.学校保护

解析:该题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保护的认识以及分析、理解能力,引导考生感悟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中考阅卷显示,部分考生由于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真正搞清楚四大保护之间的区别而导致失分。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结合材料和对四大保护含义的理解可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的做法是为了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例3.(2018·四川南充)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下表中的名言警句分别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项内容?请填写下表。

名言警句中华民族精神“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于义而果于德”“礼之用,和为贵”“与人为善”

解析:本题以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为载体,以表格形式呈现材料并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对名言警句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是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就是要求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见义勇为精神。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意思是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与人为善”原意指偕同别人一道做好事行善,现指善意帮助人。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从上到下依次为: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爱好和平。

三、关注学生生活体验,问题设计更接地气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青少年的良好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青少年的逐步成长为主线,以社会现实生活为载体,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回归生活实际,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广阔空间,促进其思想品德健康发展。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都能密切关注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事例,拉近了学生与问题情境的距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感悟生活现象,使其在对生活的反思中不断成长;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体会自己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教育的针对性,引领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4.(2018·江西)初中生小丽在公交车上发现一名男子在对身边乘客行窃,如果此时打电话报警,可能会被小偷听到,危及自身安全。此时,小丽最恰当的做法是

( )

A.视而不见,明哲保身 B.挺身而出,大声呵斥

C.机智灵活,暗中提醒 D.默不作声,息事宁人

解析:该题以小丽在公交车上遇到的一幕场景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自我保护、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主干知识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少年在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既要勇敢更要机智,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要学会自我保护。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A选项“视而不见,明哲保身”和D选项“默不作声,息事宁人”的做法,不仅会使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且会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最终也可能伤害到自己。B选项“挺身而出,大声呵斥”可能会危及自身安全,带来不必要的伤害。C选项“机智灵活,暗中提醒”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四、突出能力立意思想,提升学科思维品质

强调能力立意是中考改革的基本精神。它既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才选拔的需要。它要求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考试评价中往往通过考生答题时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等认知活动表现出来。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在能力考查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关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收集、提炼和加工信息,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以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从“学会”上升为“会学”。二是关注学生知识的比较和重组能力。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显著特点。思想品德课程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三是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四是突出考查不同的思维能力。一些问题的设置,既考查发散思维,也考查聚合思维;既考查正向思维,也考查逆向思维;既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5.(2018·辽宁沈阳)沈阳市开展了“机动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倡导司机斑马线前减速停车,礼让行人。开展这一行动

( )

①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②已使文明礼让成为所有司机的习惯 ③促进文明、和谐城市的建设 ④提高了司机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以沈阳市开展的“机动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为背景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机动车礼让行人”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增强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遵纪守法,珍爱生命;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题文中开展“机动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提高了司机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观点过于绝对,因为开展“机动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有利于提高司机的思想道德水平,但仍有部分司机没有养成文明礼让的习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例6.(2018·湖南长沙)【法在我心中】2018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建议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3月20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监察法相关内容及表述与新修定的宪法相衔接、相统一。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揭牌。新任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先后进行宪法宣誓。

请你谈谈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依宪治国要求的。

解析:该题以修宪过程、颁布监察法、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及进行宪法宣誓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依宪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等主干知识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政治认同。本题是一道演绎型问答题。该类题的主要特点是情景材料信息丰富且包括多层内涵,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落实)……观点的(要求的)”“材料中是怎样做到……”等,要求考生以事说理,事理结合。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命题者所要考查的“理”(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其次要联系教材相关观点,解析“理”的具体内涵;再次要仔细审读背景材料,对材料进行分层,提取有效信息,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本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党中央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表明依宪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表明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必须加强立法,不断完善宪法;“监察法与宪法相衔接、相统一”表明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监察委员会成员先后进行宪法宣誓”表明公民必须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等。

参考答案:党中央提出修宪的建议,体现了依宪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必须加强立法,不断完善宪法;监察法与宪法相衔接、相统一,体现了其他法律的制定要以宪法为立法依据;监察委员会成员进行宪法宣誓,体现了必须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五、凸显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我们平时要通过问题导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使其在碰撞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正确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大都以问题为导向,强调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其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各地试题探究的主题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凸显其现实性;问题设置实现了角色“转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唤起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性。这样的命题真正实现了考查和教育的双重功能,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7.(2018·陕西)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开通了“我向省长说句话”栏目。班长请同学们就“如何减负”提建议。下面建议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 )

A.小新:“老师可以设立作业超市,我们按需选择。”

B.小莉:“学校应减少考试次数,不要公开学生排名。”

C.小勤:“政府应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禁止超前超纲补课。”

D.小杰:“我们支持减负,享受快乐学习。”

解析:本题以热点话题——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背景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行使建议权、当好国家的小主人。“学生减负”是指中小学生因学业负担过重而需要减轻负担。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布置作业要分层次、多元化,这样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作业,故A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如果公开学生考试排名会伤害部分学生的人格尊严;学校应减少考试次数,完善评价机制和标准,故B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正是立足于减轻学生负担,纠正培训机构存在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的现象,故C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选项D只是表明自己支持减负的态度而没有写出具体的建议,答非所问。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应选D。

例8.(2018·江苏泰州)马家姐弟俩都是初中生,深夜一起外出看“流星雨”,被自称联防队员的庞某截住。这位假冒的联防队员以检查证件为名,让堂弟回家拿学生证,又以带姐姐去派出所审查为名,将她骗至偏僻处进行猥亵,致其窒息死亡……庞某虽然已被执行死刑,但北京“流星雨事件”至今仍留给人们深刻的警示。

(1)此案中庞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如果你处于这种危险境遇,该怎么办?

解析:本题以一则案例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分类、犯罪的特征、自我保护等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结合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第(1)小问考查违法行为的类别及特征。违法行为根据危害社会的程度可划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结合案例分析可知,庞某故意致未成年人死亡,违法情节非常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其行为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被判处死刑并已经执行)。综上所述,庞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第(2)小问考查未成年人如何进行自救自护。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未成年人遇到险情要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面对不法侵害,要保持冷静,机智应对;既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要坚持生命安全第一,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参考答案:(1)犯罪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依据:庞某的行为社会危害性极大,违反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2)①面对不法侵害,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保持冷静,机智应对。②生命安全第一,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六、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牢牢紧扣时代脉搏

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使命和活力所在。这就决定了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必须突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注重教材内容与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说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解读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都能把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作为时政考查或命题的重要素材,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与时俱进的学科特性。各地试题涉及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年巨变,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脱贫攻坚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宪法宣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颁布,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生态文明建设(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中美贸易战,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等。

例9.(2018·山东济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方案”。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入宪

( )

①有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表明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③体现了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④有利于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为背景材料设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依法治国等主干知识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确立全球意识,培养国际视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它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承认;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我国积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体现了我国致力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表明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体现了我国积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④的观点不正确,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例10.(2018·山东青岛)【深化改革千帆竞发】40年春风化雨,40年沧海桑田。一个个“春天的故事”,让中华大地春意盎然的画卷不断延展。在中华儿女眼里,改革就是满满的幸福感。

在“麻辣小龙虾”余总的眼里,改革是办证“最多跑一次”;在马大爷的眼里,改革是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在高一学生小文眼里,改革是文理不再分科……

(1)在我的眼里,改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大开放合作共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向世界张开了怀抱,从世界工厂变成了研发基地。一方面,中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大量的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优质国际资本涌入;另一方面,中国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也成功地走上了世界舞台。进入新时代,“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正能量。

(2)请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解析:本题以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认识以及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改革的认识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从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回答即可。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的认识及理解、应用能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有利于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局面。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开放,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开放。

参考答案:(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七、乡土资源色彩浓郁,引领学生关注家乡

乡土资源是指我们出生、久居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狭义上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在关注国家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的同时,大都注意使用本地乡土资源为背景设置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浸润爱乡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和服务社会。试题的设计融乡土性、时代性、教育性于一体,融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既能给学生以亲切之感,又能使试题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例11.(2018·广西玉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流江是广西独流入海的第一大河,它滋润着9000多平方公里富饶的土地,是玉林市700多万人民的母亲河。如今的南流江水域,受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禽畜养殖为主的三大类废水的严重污染,成为了一条“纳污河”“黑水河”。在生态文明观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南流江水体污染状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下,全市上下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好南流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

(1)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综合整治南流江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保护我们的母亲河需要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作为公民,我们如果发现有破坏南流江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权利有义务向有关部门举报。

(2)公民向有关部门举报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行使了法律赋予公民的哪一项政治权利?公民行使这一权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该题以南流江水域受到污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关注乡情,自觉关心社会、亲近社会,激发未来建设家乡的巨大热情;引导学生正确行使监督权,增强社会责任感,当好国家的小主人。这种命题思路,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更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第(1)小问,结合背景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治理南流江水域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依靠法律手段依法惩处乱排污水的行为;要依靠科技手段净化污水;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等等。第(2)小问,考查的主干知识是公民的监督权以及行使监督权的具体要求,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参考答案:(1)①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乱排污水的违法犯罪行为。③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④加大污水处理力度,采用新技术,净化污水,达标排放。

(2)批评建议权(监督权)。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利;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八、试题呈现灵活多样,卷卷洋溢人文关怀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大都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为载体,材料呈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有漫画、图表以及引人入胜的情境设置等。各套试卷的布局都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其思考并顺利完成答卷,让考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接受再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提升的过程;题目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滋润考生心田,使考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教育,达到知识巩固与思想教育的双重目的;答案多元化、评分“采意不采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注是思想品德学科命题考核的基本要求。大部分地市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文字的表述富有人情味,能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考试氛围,缓解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让学生轻松上阵,快乐考试。各地试题内容充满人文气息,采用大量人性化和激励性的语言,给考生亲切温馨的感觉。多角度、多元化设置答案,使考生基于不同的生活经历所得出的个性化答案都能得到公正、公平地对待。各地试题都能够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价值取向讲“高度”,问题设计讲“温度”,思维发展讲“厚度”,答题视角讲“宽度”,实现了将解题与解决问题、做题与做人做事、答学科试卷与答人生成长卷的有机结合。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是修身养性的关键,学习是自我提升的前提。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试题考查
选择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