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9-02-23周婉芬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途径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摘 要: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势在必行。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认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挖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便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途径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倡导有的放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注重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数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应该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呢?

一、 认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大多数教师可能认为:“我们天天跟学生打交道,哪個学生我们不清楚”。其实在教育实践中,各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不同,各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经验主义了解学生是肤浅的。新课改理念倡导“以人为本”,为了让教学更具实效性,教师需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期实现最优化教学。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教师应该先找准教学起点,读懂学生的已有基础: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把握学习重点:利用动手操作把一个已知圆“割补”“剪拼”“凑合”成为一个近似长方形,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控学习难点: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中转化和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读懂学生的学习障碍。再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读懂学生的学习思路,读懂学生的情绪变化,读懂学生的精彩,读懂学生的收获……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信息,一个困惑的眼神,一脸迷茫的表情,一次温馨的提醒……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才能对症下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努力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和谐的心理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缩短师生、生本之间的心理距离,以身作则当好学生学习的榜样,打铁需先自身硬,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个性品质和心理调节能力,做到理解、尊重和接纳学生,积极创设奋进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教学相长的心理氛围。

例如,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拦路虎”时,教师的体态语言有意或无意地鼓励学生知难而上。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可适时地微笑,指点迷津,让学生豁然开朗;或启发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减轻或者化解学生不该承受的心理压力。不使用讥讽性、侮辱性的言语,如“这么简单的题目你怎么不会做?”缺乏人文关怀,用师生平等的语气说话,如“你已经快要接近答案了,哪位同学来帮帮他?”、“如果集中你们这两位同学的说法是不是更全面呢?”给学生心理暗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 挖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挖掘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挖掘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挖掘数学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挖掘数学应用意识……更多地发现数学教材蕴涵的助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尝试用一种情志,去纠正另一种错误情态。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对心理健康也有影响。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等能力,训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自信心,体验学习自豪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抽丝剥茧、知微见著,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学以致用,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公式、概念、例题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例如,教学一年级“统计”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设计现实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清单:教师引导学生统计全班喜欢吃的水果,收集和整理数据中,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还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因势利导渗透一些健康知识;结合统计结果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学会合理使用钱,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在分组竞赛探究统计哪些水果比较受欢迎的环节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和谐统一了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体验了合作的需要,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公平竞争等心理品质。

四、 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数学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未来人才素质需要强化训练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生活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同在,成功与挫折并存。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的人才。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如果不及时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非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还容易引发学习心理障碍(粗心大意、自卑或自负等),甚至影响到健全人格无法弥补缺陷。在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先从旧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通分”入手,由于旧知识学生是很有信心,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接着把题目改变为异分母分数,让学生比较,从中找出规律:要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首先要把“异分母分数”通分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这样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有信心和勇气迎难而上。再如,教学“圆的周长”时,虽然学生学习过“圆的认识”,也学习过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现在碰到“曲线”圆边要计算周长就束手无策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分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小组有问题无法解决,由全班同学共同探讨。有的小组认为可以用绳子绕圆一周,圆的周长等于绳子的长度;有的小组建议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可以知道周长……学生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与方法,需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与交汇点,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春丽,赵华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亚太教育,2016(3).

[2]赵福相.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校园(中旬),2016(9).

[3]欧雪玲.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1).

作者简介:

周婉芬,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途径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生自控力培养之我见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