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用手工触摸书的制作及使用

2019-02-20包国红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盲童手工图书馆

包国红

(中国盲文出版社,北京 100050)

1 引言

人在生命早期阶段主要是依靠感知觉来认知外部世界,而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高达85%以上,但视力残疾儿童由于缺乏视觉刺激,失去了早期探索外部世界的机会,从一出生就处于劣势,而随着视觉在婴幼儿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与普通幼儿在心理和认知方面的差距还会逐渐增大。在婴幼儿发展阶段,如果未能采取任何干预和教育补救措施,完全依靠视力残疾幼儿自身自然成长,则极有可能错过最佳发展的关键期,导致其各种能力发展的迟缓,尤其是心理发育落后,情感认知不健全,从而导致第二种障碍的产生[1]。

情感认知不健全的原因是手眼协调机制的欠缺,即促进视障儿童情感发展的方法、形式、手段不足而造成情感发展不够充分。所以,有效利用视障儿童视觉系统的残存能力及其他感官的能力,可以补偿视觉缺陷带来的能力缺陷。其中,触摸觉训练尤为重要,辅以听觉、嗅觉、动觉等感知觉的训练,可最大限度地缩小与正常儿童感知效果的差距。

为了让视障儿童更好地训练触摸觉,享有和健全幼儿同样通过阅读图画书接受启蒙教育的权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芬兰国立视障图书馆(今芬兰国立Celia视障图书馆)开始制作和使用触摸书,其技术和经验随后在瑞典、俄罗斯、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得到推广,触摸书(Tactile books)从此走进了低幼视障儿童的生活,触摸书也成为很多国家视障图书馆的一种馆藏资源。

2 什么是触摸书

2.1 触摸书的定义

触摸书是用手来摸读的立体图画书,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普通图画书的替代物。与普通图画书不同的是,触摸书上的图像都是用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平面凹凸图形和立体造型[2]。这种书专门为盲童和低视力儿童设计制作。文本使用盲文、大字或普通文字,以方便明眼家长和视障儿童(或视障家长和明眼儿童)一起阅读。

有的书中还放置磁带/光盘,在孩子触摸图像的同时播放正文文字,形式有诗歌、童谣、寓言和童话故事。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触摸书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达到上述目的。

利用触摸书,可以进行以下触摸觉训练:分辨各种感觉(冷暖、大小、干湿、粗糙、平滑、凹凸等)、分辨物品的原料(如布、纸、金属、木、玻璃、皮革、绒线、沙石、软胶、橡皮圈、胶泥等)、辨别形状(方、圆等平面图形和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立体图形)以及触摸常见物品等[3]。

2.2 触摸书的类型

2.2.1 触摸书按照制作方法可分为机械制作类触摸书和手工触摸书两大类

机械制作类触摸书是指采用技术手段批量生产的有凸起图形(轮廓)的图书,比如可以帮助盲生学习定位的凸起地图、国家和城市名胜古迹的浮雕图像、经典文学作品的人物浮雕肖像等。韩国出版的一本认识野生动物的触摸书Touch Me是典型的机械制作类触摸书,该书双页为某种具体动物的凸起轮廓图,单页为该动物的仿真皮(毛),深受视障儿童欢迎。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技术普遍为模压、刻印和3D打印技术[4]。由于此类图书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故不做展开论述。

因为机械化生产的触摸书材质比较单一,无法全面逼真反映客观事物的真貌,对刚开始认识世界的低幼盲童并不是最佳选择。全球视障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对于0~6岁的视力残疾儿童来说,手工触摸书才是训练触摸觉的最好工具之一,因为视力残疾儿童,更喜欢触摸用各种材料制成的贴画和教具,它们带给孩子完整的触摸感觉,帮助他们对所触摸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可靠的概念、情感印象和情感态度,提高情感认知的精确性和完整性[5]。

2.2.2 触摸书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联想类触摸书和教育类触摸书[6]

联想类触摸书是指可以调节儿童心理、培养儿童高尚道德和优良品质及想象力与发散思维的立体图画书,是普通图画书的替代品(童话、童谣、故事等),比如童话故事《小红帽》《三只小猪》《小羊过河》等;教育类触摸书用于辅助盲童学习、成长、康复,如认识数字、形状、昆虫、水果、人体器官、生活用品,识别颜色(低视力视障儿童)等。

2.2.3 按复杂程度分三个等级[7]

(1)初级触摸书适合0~4岁视障儿童使用,这类触摸书应该直接与生活相关——穿衣、洗漱、吃饭,其功能是让孩子熟悉日常生活用品。孩子0~1岁以内,触摸书不配文字,利用音响效果、味道和游戏环节来训练。孩子2~4岁,触摸书可以配文字。初级触摸书有助于孩子对身边世界的物体和现象形成和积累基本的概念,训练区分平面和立体的能力。这也是视障儿童的“第一本书”,是典型的认知类触摸书,如《水果》《蔬菜》《动物》《数字》《颜色》。以《认识数字》为例,1-9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如数字4可以用四只毛绒布制成的仿真小老鼠表示,把它们用粘扣固定在书上,可拆卸,孩子触摸把玩小老鼠,可以了解数字概念,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将知识拓展到老鼠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对小宝宝来说,播放老鼠的叫声,让孩子适应不同动物发出的声音,以免在生活中被突如其来不熟悉的声音吓到。《帮妈妈打扫卫生》类触摸书可以教会孩子认识各种日常用品,了解如何使用和摆放,强化空间概念;触摸实物奶瓶和图形,学会区分平面和立体。

(2)中级触摸书适合5~6岁视障儿童使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生活知识的积累,能够区分平面和立体,在描述物体时能够说出更多的细节。这时可以利用较简单的情节,如他们喜爱和熟悉的童话。这类触摸书的功能是对已经形成的概念加以丰富和细化,强化区分平面和立体之间关系的能力,促进盲童认知思维过程的发展。如摸读童话故事《小红帽》,孩子可以认识四个主要形象——小红帽、大灰狼、老奶奶和猎人,他们的穿着打扮、性格特征,了解他们身边的物品、故事发展的场景和逻辑以及故事带给孩子们的启示。

(3)高级触目书针对学龄前高年级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表现与特定主人公有关的完整的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塑造得更为细致和复杂。这一类触摸书的功能是促进盲童认知思维过程的发展(详见5.2高级触摸书的使用)。

2.3 触摸书的作用

触摸书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如下:①锻炼双手精细动作,为低幼视障儿童进入盲人学校后使用盲笔书写盲文做准备;②及早感知盲文和立体图像,为进入盲校学习打好基础;③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正确认识,包括无法通过双手去摸索的过大或过小的实物,如恐龙和火山喷发;④摸读童话故事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⑤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⑥拓展信息来源渠道;⑦充分利用健全感知觉;⑧提高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⑨形成和发展交际技能。

此外,制作精良的手工触摸书的价值还体现在它让视障儿童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书,在学习上使用触摸书,他们在心理上感到与健全孩子是平等的,自尊心不会受到伤害[8]。

手工触摸书可以说是视障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本书”,具有有声读物无法替代的作用。视障儿童如果在幼年阶段能够接触到触摸书并系统地进行训练,尽可能全面地获取对身边世界的完整信息,对现实世界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可以为他们个性的形成和将来顺利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我国制作使用触摸书的情况

设计制作触摸书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根据芬兰和俄罗斯的经验,专业人士一个月之内最多能设计制作1~2本触摸书,初学者——半年之内能设计制作一本。不过,熟练后,人人都可以成为专业人士,一两天内可以制作一本五页十面的触摸书。

触摸书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材料)和人工成本(设计、制作),因为材料要环保,而且要用真材实料;如果有偿设计,费用会相当高,一本书的设计费用至少高达数百元人民币,所以芬兰、瑞典、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手工触摸书无一例外地都由该国各级视障图书馆立项,由专人负责组织志愿者来完成,通常是图书馆提供指导和培训,由工艺美术学校的师生和热爱手工的爱心人士设计制作完成,然后捐给视障图书馆。

中国目前在制作手工触摸书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视障图书馆(阅览室)为此专门立项。有高校美术专业教师以触摸书为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制作了一套认知类触摸书,用有一定厚度和密度的黑色纸张剪裁出各种图案贴好,装订成册。这套书创意好,做工佳,对盲人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对低幼视障儿童来说材料还是比较单一。另有一些高校美术专业的师生也有意为视障儿童做些有益的工作,但不知从何入手。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率先带领志愿者设计制作了十几册手工触摸书。其中一名美术专业的硕士生利用三个月设计制作了3本教育类手工触摸书,分别是《数字》《形状》和《颜色》,在盲文图书馆经过视障儿童的试摸,得到一致好评;作为毕业设计答辩,也顺利通过,还得到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赞扬。一名特殊教育专业的硕士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及盲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制作了6册触摸书,也同样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还有一名初中生志愿者负责设计,妈妈负责手工,历时半年完成一本真正的手工艺术品——《龟兔赛跑》的触摸书。这说明,中国设计制作手工触摸书的志愿者资源是具备的,只要各级视障图书馆(阅览室)予以重视,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触摸书制作和推广会迅速发展起来。

3 怎样制作触摸书

3.1 技术和工艺

设计触摸书时,需要图书馆与特教教师及美术设计师紧密配合,使创意得以充分的体现,尽量使用各种技术和安全的材料,丰富触摸书的信息量[9]。

首先,特教专家和设计师务必考虑到用此书可以解决哪些康复和发育问题,如何解决。触摸书绝不只是让孩子了解一下正文和插图而已,而是要发挥很多功能,如学习确定方位,了解某一领域的科学知识等。以介绍海洋知识的《海洋读物》为例,不仅要有介绍海马、章鱼、螃蟹、海龟的文字,还要按照真实体型按比例制作出来海洋动物立体图像,模拟它们的迁徙方式,了解动物的适应性进化机制,确定因果关系。每页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画面,用尼龙搭扣按顺序粘在一起成为一本书,又可以拆开来拼成一张海底世界的全景图。

其次,对初学者要制作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触摸书[10],比如民间故事。同一个角色的立体形象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情节里,保持同一种风格和相应的尺寸。这会减轻视障儿童阅读的难度,因为他们的认知范围还很有限。所以,在这个阶段不是要教他们不断认识新的事物,而是要掌握和发展游戏能力。反复接触故事中的角色,孩子们会学会区分并用言语表达如何识别各种细节。当孩子通过他所能接受的认知方式学会识别不同的角色后,再给他展示用其他技术和材料制成的立体图像,更换背景以及物体的角度、姿势和大小。

第三,使用各种材质的贴画,材料最好不要重复,每个细节的完成都要考虑它在现实中的模拟物的性质。比如,公鸡尾巴可以考虑使用真正的羽毛粘贴,靴子使用真皮,镰刀和马刺使用锡箔,镰刀把用木纹纸板制作,等等。

3.2 制作触摸书的步骤

制作手工触摸书用材包括环保材料和胶水、表面粗糙柔软的纸张、经过仔细抛光并喷上环保漆的木料、各种布料(灯心绒、天鹅绒、长毛绒、绒布、法兰绒)和短毛毛皮等。为训练盲童的精细动作,建议广泛使用毛绒玩具、小口袋、小阀门等能开关的小玩具,还有拉链、扣子、粘扣和实物,如哨子、钱包、米粒等。

(1)构思。加工一部文学作品时,不可能做到逐字逐句“可视化”,所以必须挑选关键场景、人物和物品,把它们制作成可触摸的。首先要选择图书的格式和类型,然后确定用什么材料,确定每个具体的情节、人物。材料要最大限度地接近实物,这样才能给盲童真实的感觉。色彩也要真实,因为有些盲人也能感觉颜色,同时,要有鲜明的色彩对比(满足低视力盲童的需要)。

(2)将每页用电脑或纸上绘制好,每个物品按自然大小等比例绘制,认真考虑每页物品和文字的摆放。

(3)制作每页底页及其上面物品的纸样,进行加工。切记,背景和物品要形成鲜明对比。

(4)将物品固定在底页上。这些物品可以是不同材质的贴画,可以用缝、粘(用无毒胶水)甚至用螺栓拧上等方法固定。独立制作、并且可以操作的物品,最好用细绳、粘扣等固定,以免丢失。

(5)触摸书一定要配文字。文字可以缝、粘上去,可以放在口袋里或录在磁带上。每页下端水平缝上花边或细线(也可以粘上一个小正三角形)标注页码和书的上下方向。

(6)将每张布制(多用密度较高的布料)底页缝成“口袋”状,四角呈圆形,以免伤到孩子。在每个口袋里装入结实的纸板、纤维板或用浆糊一层一层糊好的结实的布垫。

(7)将制作完成的页码合成一本书。封套上最好用扣子、粘扣扣上或用细线系上,以防可拆卸的零件落下丢失。

4 触摸书制作需要注意的地方

综合芬兰标准[11]和俄罗斯标准[12],强调一下制作手工触摸书的注意事项:

4.1 图像的数量和质量

(1)每页1~2个物品。高级触摸书可以增至1~5个。视障儿童摸读所花的时间要比健全人多得多。如果主人公太多,他们会感到厌倦。(2)图像应该是易触摸的。(3)触摸书的图像应该准确地表现实物(物体或生物、动物),是标准形象。比如一只狗,无论从侧面还是正面塑造,它都必须有四条腿,两只眼睛,有尾巴、耳朵,而且是立体的,可以触摸到。再比如,童话中经常出现的狐狸,即使是侧面表现,也必须让孩子很容易地摸到两只耳朵、两只眼睛、胡须、四只脚和蓬松的尾巴。否则孩子就无法识别野兽,无法理解童话。塑造毛皮动物时,最好使用手兽毛。(4)如果同一个物体重复出现,务必保持同一尺寸、形状,以免孩子将它与其他动物混淆。(5)在塑造人物、动物和物体时,一定要注意每件物品以及不同物品上面细节的正确比例(如猫的身体要比老鼠大等等)。(6)在塑造人物、动物和物体时,一定要注意与实物的相关性(比如孩子一般无法接受用法兰绒做的猫,因为他们会疑惑“猫怎么穿上裙子了?”)。在塑造人物、动物和物体时要注意颜色一定要和实物相符。(7)每本书中应该用3~10种不同表面特征的材料。(8)用触摸书对视障儿童进行辅导,每次课不要超过10~15分钟。时间过长会让孩子失去兴趣,感到厌倦,因为摸读插图要求肌肉高度紧张,精力高度集中。(9)初级触摸书依序从各个角度制作物体的图像:前、后、左、右。(10)中级触摸书中依序表现动物的活动(每页表现一个动作),比如:这只狗坐着,这只狗躺着,这只狗在奔跑。(11)有些材料的表面最初可能会让孩子费解,比如用线制作的小草,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做更详尽的解释,并利用实物让孩子形成联想(细细的小草和细线),同时还可以用文字进行进一步的解释。(12)触摸书的主要功能是把周围的世界如实地呈献给盲童和低视力儿童。这个“如实”非常关键。如果制作《三只小猪》,那就不能像我们在普通图画书中看到的小猪那样穿着短裤,还能直立行走。小猪应该有四条小短腿、拱嘴巴、短短的小尾巴,还有眼睛、耳朵和嘴。而且最理想的是用皮革制成。摸起来不软不硬,就像真的小猪一样。制作这种书非常复杂,因为要高度仿真,不过其价值也恰恰在于此。

4.2 基本要求

(1)对比鲜明:背景和所表现的物体在用料和颜色上要有鲜明的对比。(2)触摸书尺寸大小不要超过A4纸,这样孩子拿起来不会吃力。(3)建议不要使用亮光纸和其他发光(包括金纸和银纸)的材料,会引起眼部不适,有时会引起眼痛。(4)触摸书不要太沉。(5)每页摸起来要有舒适的手感。(6)触摸书应该结实、安全。(7)说明文字与符合语言规范,且图文相符。

5 触摸书的使用方法

5.1 初级触摸书的使用方法

国外制作使用触摸书的视障图书馆(阅览室)通常为学龄前视障儿童专门设立康复中心,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开展个性化的触摸书早期训练课程。如果触摸书有两本以上的副本,视障儿童可以借阅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可以在康复中心、盲校和盲童幼稚园(班)与孩子一起边做游戏,边学习。盲孩子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

盲童两岁前,除了使用初级触摸书外,最好让孩子接触实物和玩具,积累与身边客观对象交流的经验,这有助于视功能、感觉器官、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及言语能力的训练和发展。

5.2 中级触摸书的使用方法

低幼视障儿童接触触摸书以后,首先是帮助他们熟悉立体图像,形状、数字、颜色(低视力盲童),童话中的主人公、生活中常见物品等等;其次是辨别材料的质地、软硬、光滑度、温度等,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第三是区别判断对比物之间的不同之处;第四是通过拆、装等操作,认识事物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促进空间概念的形成。

比如,两三岁的视障儿童往往会独立或在妈妈的帮助下背诵简单的儿歌,讲简单的故事,不过,孩子显然是在机械转述,对涉及的实物和动作并没有概念。所以为视障幼儿选择触摸书要从他们熟悉的早教儿歌和故事入手。比如《拔萝卜》《两只老虎》《小红帽》《小兔子乖乖》《小红帽》。可以一个孩子和老师(家长)面对面学习,也可以和几个孩子一起,在读儿歌认识“大灰狼”“老鼠“小兔子”的同时,说出这些动物的特征。比如:“这是兔子,它很柔软,这是它的一对大耳朵。”“兔子的体型圆而壮,老鼠的体型瘦而长;兔子的耳朵呈长条形,老鼠的耳朵呈圆形。”“兔子的尾巴很短,老鼠的尾巴很长;兔子行动比较笨拙,老鼠行动极其快速。”等等。孩子还可以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根据儿歌内容完成相应的游戏动作。通过这些训练,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会比较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还会逐渐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克服交际恐惧症,培养最基本的交际能力。

5.3 高级触摸书的使用方法

对于年龄再大一些的视障儿童,则可以通过触摸书中的立体插图,准确地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和场景。普通书中的插图通常处于次要地位,对于触摸书而言,立体插图却可以准确地表现内容,可以让孩子独立或者借助一点点帮助弄清楚图画所描绘的场景,理解课文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使用触摸书上课时,盲童先按情节摸读插图,用适当的感知方式“扫描”影像,记下全部物品并确立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让盲童理解主人公的情绪、性格,并猜想,事件前后都发生了什么。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出更多的细节,使故事更加生动活泼,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具表现力。这可以帮助他将来轻松写好作文,自由、有理有据地表达思想。

比如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寒号鸟》的故事,对于从没有见过寒号鸟和喜鹊以及山洞和鸟巢的视障儿童来说,单纯的课文讲述,内容比较难以理解,但借助于触摸书,幼儿园大班的视障儿童已经可以很好地理解。可采用以下训练方法:

首先,大班的孩子对鸟类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也许也听说过寒号鸟和喜鹊,所以学习这个故事可以直接从触摸书中的插图入手:(1)仔细观察(用触摸方式“扫描”);遇到困难给予帮助(“手把手”摸索轮廓);盲童讲述自己的感觉,判断物体表面的性质。(2)认识主要人物:仔细观察,让孩子注意细节和主人公姿势;选择形容词来描述主人公(活用现有的知识和词汇;在帮助孩子的时候,大人引用课文中的词汇:伸伸懒腰,打哆嗦,喜鹊窝)。(3)将立体图像摆在一张纸上,表演情景对话。(4)进行讨论,分角色演出,说明各主人公的行为动机。

接下来,大家一起来读课文《寒号鸟》。最后,孩子们作总结。

普通教材中的插图并不能让孩子独立理解情节的发展,而手工触摸书中的图像没有多余的细节,能够最准确地表现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图像易于理解。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育,他可以借此了解身边物体的性能和质量,学习与它们互动。在童话故事虚构出来的情节里再现社会关系、习俗、人类活动的特征,表现客观现实,通过个人的想象,加深对故事中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从而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一种对情感形象认知的特殊方式[13]。

6 结语

使用手工触摸书自然不是视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唯一手段,但却是一种综合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国外制作使用手工触摸书的视障图书馆在逐年增多,馆藏数量和内容也日渐丰富,目前,芬兰国立视障图书馆馆藏手工触摸书1000余册[14],英国触摸书图书馆“Clear Vision”馆藏手工触摸书近千册[15],俄罗斯国立视障图书馆及全俄三十多家独立建制的视障图书馆都在积极为学龄前盲童制作触摸书,馆藏从几十册到几百册不等[16]。中国在制作使用手工触摸书方面尚未系统化、规范化,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作为专门服务于盲人的社会文献信息机构,全国各级视障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视障阅览室,在推广使用手工触摸书方面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全国数万名低幼视障儿童及时接受早期干预提供必要的资源,为他们将来顺利融入社会、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盲童手工图书馆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图书馆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手工DIY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