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应避免走入阅读推广的误区

2019-02-20任瑞羾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时代活动

任瑞羾

(贵阳市图书馆,贵州贵阳 550002)

1 引言

阅读这个词的定义出自何处?由于没有查到具有权威性的解读出处,也不便胡乱引用,只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在看的同时,嘴里发出相应的声音来。由于无法找到该词的准确定义出自何处,自然也无法确定该词源于何时。姑且把“阅读”一词的来源归于结绳记事时期不知道是否有些牵强?但毕竟结绳记事是在语言产生后才发生,而且是需要通过眼睛看的方式来解读“结绳”的含义,这在文字被创造出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可能是在人类社会中被少数人进行“阅读”的最广泛的一种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阅读的含义在文字图案的创造、演变、刻绘、书写、以及载体变化的过程中,也不断变得内容丰满、形式多样起来。这恐怕要归功于人类社会中的一部分群体对“阅读”这一行为的主动需求和另一部分人对“阅读”需求所提供的、经过不断探索、尝试、创造或发明出来的可供“阅读”的素材、内容、媒介,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认知世界、获得知识、拓展思维的行为模式。这种“阅读”模式的发展是完全建立在主动获取“阅读内容”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上的。它的推广和传播也主要是通过人的主观心灵需求、欣赏和评价来进行传递并通过客观的生理行为来实现或满足的。

但是,在时间的光影中,人类的个人诉求、价值需求、生理需求、心理诉求、群体诉求、社会需求等都在发生着质和量的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的一样:“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而“阅读需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伴随着人类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和多样性体验从过去个人的主动需求逐渐淡化、演变为需要第三方的引导或推广来进行。公共图书馆就是这第三方角色中,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挥好阅读推广服务职能的主要行业之一。当前,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在积极履行自身阅读推广的神圣使命和服务职能,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削去那看似“热火朝天”“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化”的“面纱”后,真正能深一层推动阅读活动、延伸阅读内涵,取得显著阅读推广成效的究竟有多少?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当前公共图书馆所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的成效进行反思。我们当前的阅读推广行为只是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表现?还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我们从方法论的角度去理论结合实际地指导我们的阅读推广工作避免走入误区。

2 避免进入角色的误区

图书馆人在长期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在周而复始的重复劳动中,虽然身在卷轶浩繁的知识海洋里却绝大多数时间行走于固定的工作环境和熟悉的空间里,很难免在潜意识中自动自发地形成一种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舍我其谁?”的“狭隘”角色观念。即便没有哪位图书馆人,特别是图书馆界成名已久的专家学者会主动承认这种主观意识的存在,但我们不能以主观意识去否定客观事实。我们的图书馆人正饱含着对工作始终不渝的热情,积极投身于阅读推广的主导角色中去,而忽略了正是我们长期在工作中潜在的这种主观意识和主观态度,让我们的读者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中,逐渐离我们而去,投入到更加多姿多彩的兴趣爱好和行为形式中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图书馆人大多数只“活”在属于自己的一片纯静小天地中,往往忽略了新时代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我们的身份、职责、角色、服务对象、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的准确率和服务效果标准也在随着大时代的来临而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而我们阅读推广服务的模式和行为,还是以图书馆人以主观意识唱主角的时代,恐怕让我们服务的对象,曾经广大的读者群早已失去了参与的兴趣与乐趣。由此,我们图书馆主导的活动次数虽然越来越多,但实际参加活动的服务对象人数却越来越少。这就使得我们图书馆人,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的馆长、部室主任、职业工作者们在工作的大环境中往往“陷入”“门可落雀”的尴尬境地。这真的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不爱读书了,这真的是我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形式不能让来图书馆读书的人体会到阅读的高尚情操和畅快阅读的情趣了。我们自身在和阅读载体,以及阅读服务对象的角色定位中早就已经换位了,甚至在这个传统阅读形式已经逐渐走向缺失的时代,我们图书馆人的角色定位和行业地位是否还能保留那最后一点的“尊严”,不是不值得我们沉思的!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而不能以“顺其自然”的“无畏精神”进入角色的误区。因为,“无畏”这个词的前面有时也加入了我们往往不以为然的“无知”的词性。

3 避免进入创新的误区

通常一提到创新,我们往往先要进行思想的创新,然后是理论的创新,再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行为方式、执行模式的创新。而图书馆这个传统而古老的行业能在这个信息化、数据化、技术化的时代还能保留一席之位,这说明图书馆的从业者们一直都在努力地进行着思想上的创新,但思想上不管如何创新,图书馆人的服务理念始终如一,那就是“为书找人,为人找书!”这也是当前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开展常态性借阅服务工作的真实写照。如果说在形式上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自动化借阅系统和设备的运用逐渐在代替人工操作,这使得图书馆在服务的技术和形式上有了创新性的改变。但要从图书馆的理论进行创新的话,确实比较难。因为,图书馆的工作职能尽管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知识信息、提供文化娱乐等内容,其职能体现最主要的还是对服务对象的服务职能,特别是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是其最主要的工作表现形式,要从服务的角度提出创新的理念和服务内容及技能相对比较容易些,但要有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构建相对还是难度挺大的。毕竟一个传统而古老的行业要能在自身的理论体系中有真正创新性的理论突破是很难的,这需要对研究的对象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趋势预见或提示才行。我们图书馆人的理论创新切记要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能为了创新而脱离实际的进行“创新”。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吴晞曾经说过:“从图书馆的历史,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的历史来看,阅读推广活动的出现与普及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层次、一定水平的产物。”[2]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教授范并思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有其社会背景,这一背景就是全社会对于国民阅读问题的关注。”他认为这催生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3]但一些理论研究者把这些专家提出的一些新的服务理念,很武断地理解为是一种理论的创新,我觉得在立论方面还不太严谨,值得进一步商榷和理解。我认为,阅读推广的创新,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服务平台或服务技术方面的创新。比如说:贵阳市图书馆在2017年初,率先在全国启用的“指静脉识别借阅系统”就是一种服务方式和服务技术的创新,这一创新技术的运用使得该馆读者到馆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使得该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吸引了不少新读者参与。另外,一些公共图书馆把阅读推广活动的表现形式,只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概念包装,就敢称之为创新。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改变,往往让读者参加几次就没有新鲜感和可持续性了。比如说,真人图书馆的活动开展,以不同行业的代表人物作为讲述人与读者进行讲述和互动交流,刚开始读者觉得很鲜,但随着活动的不断推进,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模式比较单一和套路化,这使得后期读者的参与积极性逐渐失去,活动无法持续开展下去。[4]这样的阅读推广,其“创新”的生命力就非常有限。

4 避免进入经典阅读的误区

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将经典阅读列为阅读推广的主要内容,应该是绝大多数图书馆共同响应并积极采取的实际行动。因为,在大多数年龄偏大的、爱读书的、时代感较强的人们的心中,经典就是永恒的另一个代名词。一提到开展阅读推广,马上就会想起把那些在不同时代指引和振奋人心的,具有人生意义的、带有奋斗精神和在艰难困苦中彰显顽强拼搏意志的书目列出来进行阅读推广。这本来无可厚非,毕竟阅读经典著作,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阅读已并非是人们唯一的文化需求,这个斑斓色彩的时代,给人们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选择。特别是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大多数人不是在成为“房奴”的路上奔走,就是在摆脱“房奴”身份的大道上前行。他们如果有时间休息一下,更多的会选择去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聚个餐、健个身,哪怕是去打打游戏、玩玩抖音、看看YY,都很少有人能安静的坐下来读经典书籍。因为,能成为经典的书籍往往都是对某个特定时代最悲惨、最痛苦、最无奈、最彷徨、最纠结、最迷茫的人和事件的演绎或再现。而忙碌了一天的人,总是希望能尽快放下疲惫的身心、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去释放自己躁动的心灵。即便他们要看书,也通常会选择魔幻、煽情、幽默、通俗的读物去相对“奢侈”的去度过他们的休闲时光。而那些充满时代悲怆感、戏剧感、宿命论、哲理思想、探索精神的经典读物是他们没什么兴趣和精力去阅读的。正如一些国内外比较权威和公信度较高的阅读排行榜一样,经典书籍的身影早已消失,甚至一些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排行榜上也没有经典书籍的踪影。[5]这就使得经典阅读的推广变得有名无实,从而让嘴上说着经典阅读重要,内心又极其排斥经典阅读的人不断增多。经典,成了人人都渴望读,却又不愿真正去读的“滞销奢侈品”。

另外,从经典阅读推广的形式和方法来看,公共图书馆基本上都是采取推荐、展出的方式,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缺乏对经典传承的分析认识和理解消化。用填鸭式的方法,把经典著作中那些语句生涩、篇幅宏大、人物过多、时代背景难理解或思想内涵太深的内容直接呈现于读者的面前,使得读者在内心深处有较强的抵触感,直接引起读者不愿意读、不想看的情绪滋生出来。有读者直接表明,在没有深刻理解这些经典的前提下去读这些经典,就是一种说教就是一种新的阅读负担。再加上,一些研究者认为浅阅读和碎片式的阅读不能有效进行经典阅读的论断,我也不敢苟同。因此,在我自己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往往是看到一句话、一个段落或者是一个人物的境遇或有意思的场景描写,才吸引我去寻找对应的经典书籍去开展阅读的。所以,经典阅读的推广一定要避免这些没有经过实际调查研究而形成某种片面结论的误区。

5 对阅读推广的建议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已对人类的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应用创新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人类这个命运共同体,通过不断的学习去提高自己的认知力和执行力。而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只是让人重新回到读书的使命和行列中来。而是让人通过有效阅读的方式,开阔视野、提高认识、积累知识,有创造性的运用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技能去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和服务。因此,把阅读推广正确、有效的进行到底,是历史的使命、社会进步的条件、人类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要求。

5.1 角色定位要准确

在新的时代,图书馆人一定要找好自身的定位角色。特别是在高尚的阅读意识逐渐缺失的时代,更需要在时代的发展阵营找准自己的位置。对公共图书馆的专职馆员而言,我们一定从知识的保存者、传递者,信息的搜集者、整理者,转变成知识和信息能得到有效使用和传递的服务者。公共图书馆要搞好阅读推广工作,馆长要首当其冲的放下身段、摆正姿态,做到以一个普通的公共文化服务者的新身份,走到阅读推广的第一线为读者服务,了解读者对阅读的真正需求。比如:公共图书馆的馆领导利用“馆长接待日”,以便通过对读者的访谈,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阅读推广活动。另外,家庭、社区、教育机构、出版单位、政府以及社会阅读推广机构和公共图书馆要建立一个持续有效的阅读推广合作机制,并共同倡导轮流在每个星期的固定时间和固定场所去认真接待来访读者,并把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作家、播音员、主持人、心理专家、慈善家、企业家、励志演讲家等专业人士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领读人”,让全民阅读真正的开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每个角落,而不仅限于在图书馆开展和图书馆人参与。

5.2 要把创新的理念落到实处

阅读推广要取得有效的成果,创新的理念是必不可缺的。正因为传统的阅读方式、传统的阅读理念、传统的阅读行为有点跟不上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伐,这就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去引领创新的行为。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百看不厌?为什么这样受欢迎?我想,除了他的个人魅力之外,更多的是他在电影的拍摄、制作、剧本创作、角色形象塑造,以及场景表现和人物对白方面都有别于其它电影人的创新理念。在他主演并导演的《喜剧之王》电影中有一个经典的桥段,就是他把街区的大妈、小混混组织起来排演话剧《雷雨》。而我们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为什么老是拘泥于讲座、读书会、朗诵会这种形式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舞台艺术的形式去诠释经典阅读的内涵?比如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的师生们,他们正在积极地与图书馆洽谈合作方案,希望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戏剧演绎方式与图书馆的经典阅读推广进行有效的融合。另外,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推出的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虽然是一个音乐节目,但我们从这个节目录制的歌词来看,大都出自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这岂不也是一种经典阅读推广的创新模式吗?我们可以把当地知名的各种艺术家或虽不知名但却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士联合起来与我们的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可以创新出形式多样的“阅读”作品来。比如:书法艺术题材内容的创新,雕刻艺术、剪纸艺术对经典名著的再现,烹饪技艺对传统美食文化的重新诠释和展现等,都是对阅读推广的一种创新理念和创新形式。

5.3 重视阅读场景和环境的选择

过去我们讲阅读的最高境界是要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这说明,阅读是需要选择阅读场景和环境的。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作者、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思想观念的著作往往都需要有一个能让阅读心绪或感思入境的画面或场境,这样更有益于体会到阅读的情趣和快乐。比如:《红楼梦》中有许多描写人物阅读的场景,在对贾宝玉、林黛玉和香菱等人的描写中,大多数体现人物以喜悦之情趣阅读的场景都不是在书房,而都是在花前月下、小桥流水的户外。这说明阅读的场景和环境对阅读者的情绪有着一定的联系。再如,我有幸到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去参加弘扬延安精神的学习,就有了比较深的体会。这次学习几乎全部是采取到实地教学的方式,让学员们到凤凰山革命旧址、南泥湾、宝塔山、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梁家河等革命场所去亲身体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开展革命活动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在张思德纪念碑前,我们共同跟读朗诵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让我们真正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阅读革命时期著作的神圣、庄严和使命感、责任感。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开展好阅读推广活动,还应重视和选择不同的场景和环境去阅读推广不同的书籍,这样才能激发出读者阅读的情趣。

6 结语

总之,阅读推广的效果好不好与个人服务社会的创新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未来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而在新时代阅读习惯的形成,已不仅仅是个人主观的需求意愿所能决定。客观的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思潮和理念、知识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职能划分等都会对正在前行中的阅读推广活动产生相应的影响。这是一个长期的、充满不断变化和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为过程。不可能立杆见影,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所有的图书馆人、所有热爱读书并真正乐于投身于阅读推广活动的各界人士、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达成心之所想,身之所往的实践成果。

猜你喜欢

图书馆时代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