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发生率

2019-02-19李晓莉黄雪芳

关键词:血透内瘘动静脉

李晓莉,黄雪芳,梁 秀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动静脉内瘘是解决其血管通路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血透患者而言建立动静脉内瘘对其生命有重要意义[1,2]。因此动静脉内瘘关系到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以及生存质量[3]。针对动静脉内瘘,需要有效维护其血管通路,保证其血流量,避免发生堵塞[4]。但是临床中,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例如低血压、穿刺处理、内瘘护理等,导致动静脉内瘘发生堵塞[5]。面对这种情况,为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发生率,本次研究重点从护理角度进行临床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07例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2018年1月),根据入院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53例,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在38-69岁之间,平均年龄(53.72±4.54)岁,透析时间(8~142)个月;原发病:高血压肾损害17例,糖尿病肾病15例,多囊肾炎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肾病综合征4例。观察组54例,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在39-71岁之间,平均年龄(57.45±2.13)岁,透析时间(12~139)个月;原发病:高血压肾损害16例,糖尿病肾病16例,多囊肾炎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肾病综合征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长期血液透析患者;②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2)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视听障碍患者[6]。

1.2 方 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模式,包括监测并控制低血压、提高穿刺水平及护理质量、积极对症治疗原发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1)加强健康宣教:积极做好动静脉内瘘的健康宣教工作,包括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等,将动静脉内瘘的相关护理知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在内瘘使用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将土豆与喜辽妥结合在一起有效预防或降低并发症发生。(2)提升护理人员动静脉内瘘知识的培训工作:为确保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结合既往穿刺经验制定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标准化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拍摄标准化的教学视频,特别是对刚进入岗位的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护理培训工作。(3)预防低血压发生的护理:积极做好血压管理工作,告知患者透析血压的达标情况,一旦患者出现低血压立即汇报医师,遵医嘱要求患者减少用药或者停药,要求患者合理控制体重。(4)做好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在患者透析24小时后,使用喜辽妥,根据每一个患者的血管走行进行涂抹,范围稍微大于血管,1天3次。患者于睡前清洗后取适量木瓜酒浸透纱布,将其湿敷于之前穿刺前端内瘘血管,使用保鲜膜包裹,于第二天清晨拆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透患者内瘘堵塞发生率,内瘘堵塞发生的原因。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瘘使用寿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血透患者内瘘堵塞发生率

对照组内瘘堵塞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血透患者内瘘堵塞发生率[(±s),n(%)]

表1 对比两组血透患者内瘘堵塞发生率[(±s),n(%)]

组别 例数 发生率对照组 53 8(15.09)观察组 54 2(3.70)x2 6.964 P<0.05

2.2 对比分析两组血透患者内瘘堵塞发生的原因

107例研究对象,透析中低血压4例,内瘘护理不佳1例,穿刺处理不当1例,血液粘稠度高1例、内瘘感染1例,内瘘未成熟使用2例。具体见表2。

表2 对比分析两组血透患者内瘘堵塞发生的原因[( x±s),n(%)]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2.4 对比两组内瘘使用寿命

观察组内瘘使用寿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内瘘使用寿命[(±s),个月]

表4 对比两组内瘘使用寿命[(±s),个月]

组别 例数 内瘘使用寿命对照组 53 39.41±3.02观察组 54 58.02±2.78 t 12.064 P<0.05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内瘘堵塞发生率15.09(8/53),观察组内瘘堵塞发生率3.70%(2/5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研究对象,透析中低血压4例,内瘘护理不佳1例,穿刺处理不当1例,血液粘稠度高1例、内瘘感染1例,内瘘未成熟使用2例。因透析中低血压会导致内瘘口血流速度变慢,然后透析过程中固定的血流速会影响到内瘘口,加上较低的血流量及血流速会在内瘘处形成血栓,增加堵塞风险[7,8]。部分医护人员因反复穿刺也容易影响患者血管内膜,继发血栓[9]。部分患者因对内瘘的护理意识不强,或者是睡眠状态下压迫到瘘侧肢,加上部分患者血液粘稠度高,影响血流速增加内瘘狭窄或者堵塞风险,内瘘局部合并感染会影响到血管内膜促使内膜移位甚至细胞增生[10]。正常情况下动静脉内瘘术后成熟需要1-2个月的时间,如果内瘘还未成熟就使用也会增加堵塞风险[11]。

本次研究,积极对动静脉内瘘患者开展护理工作,优质护理模式比常规护理模式更加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利用优质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疾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优质护理[12]。在血透过程中在了解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的高危因素的基础上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手段,包括注意低血压的发生,提高穿刺技术、做好对原发病的治疗与护理,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13]。通过在透析过程中始终注意控制动静脉内瘘高危因素,大大降低了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14,1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内瘘使用寿命为(58.02±2.78)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9.41±3.02)个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彩站优质护理可降低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猜你喜欢

血透内瘘动静脉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