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干预作用分析

2019-02-19

关键词:脑梗塞规范化脑梗死

曹 晔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江苏 南通 226000)

近年来,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能够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故此早期实施有效治疗及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我院为了探究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干预作用,选取2016年04月09日至2018年04月12日收治的研究对象为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见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次选取研究对象为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于2016年04月09日至2018年04月12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护理干预,各25例,且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进行观察及评估。

观察组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男女性别各占例数分别为12例、13例;平均年龄值(74.51±0.17)岁,年龄上限值84岁,下限值64岁。

对照组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男女性别各占例数分别为13例、12例;平均年龄值(74.55±0.19)岁,年龄上限值84岁,下限值65岁。

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研究性。

1.2 方 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建立档案,介绍医院布局等。

观察组方法---给予规范化护理干预,如下叙述:

①饮食护理:若患者合并高血压,则进食时间不宜太晚,以免受血压生物节律的影响增加心脏负荷,为此需定时、定量进食;除此之外,嘱咐患者睡前、晨起时饮用白开水,有利于改善血液黏稠度,且降低脑梗死风险,因为夜间睡眠阶段患者血压较低、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而黏稠度增加,易引起脑梗死并发症。

②作息护理:该类患者通常伴有睡眠紊乱等症状,因此需嘱咐患者早睡、早起,有利于恢复机体细胞,且加快新陈代谢,必要时可通过安眠药帮助患者,于睡前半小时服用,能够促使血液浓度达到最高值;夜间禁止刺激患者,以免血压水平持续上升,若患者夜间需起床,动作应缓慢,且在醒后躺一分钟起身,有利于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出现。

③药物护理:降压药治疗最佳时间在于早晨6点及下午2点,如短效制剂,在该阶段服用药物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若患者昼夜血压波动较为明显,睡前服用剂量则需减少,以免形成血栓;除此之外,告知患者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勿随意更改剂量。

④康复护理:肢体康复锻炼最佳时间在于发病前3个月,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向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作用及意义,且通过病例介绍增强患者信心,康复内容包括健侧肢体主动活动、腰腹肌和大腿收缩肌、站立平衡、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且在早晨6-7点,午间14-16点及晚上19-21点进行康复锻炼,训练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两组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

NIHSS评分---用于评估两组患者的肢体神经功能,得分越低说明改善程度越大[2]。

MMSE评分---用于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改善程度越大。

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包括五方面,每方面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处理及分析文中数据可运用SPSS20.0版本的医学软件,以P<0.05表示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比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肢体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下文数据可看出观察组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

表1 两组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比较

2.2 对比生活质量

下文数据可看出观察组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

表2 两组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主要是指丘脑供血异常,继而导致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等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造成脑软化,且诱发一系列并发症,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急性脑梗死通常于睡眠阶段或安静时发病,能够在短时间促使病情达到高峰,与此同时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头晕、头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加上该病在治疗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需较长时间康复,因此我院建议在康复阶段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继而对预后恢复效果起到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规范化护理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主要是通过对患者饮食、作息、药物、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继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除此之外,能够在为患者树立积极治疗态度及信心的前提下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在最大限度下尽量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5、6]。

总而言之,规范化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预后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脑梗塞规范化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