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作文教学的高效性策略

2019-02-17张淑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百草园乡土作文

张淑芳

内容摘要: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在生活中去寻找素材。

关键词:乡土作文 教学策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在生活中去寻找素材。

一.从教材中感知乡土文化的魅力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正如鲁讯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可以看到:三味书屋是禁锢儿童的牢笼,而百草园则是孩子的天堂,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还有神奇的故事、无穷的乐趣,这生动地道出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向往及大自然给予儿童的快乐。大自然养育了万物,是地球的主人,也是人赖以生存的空间。大自然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是语文学习最丰富的课程资源。大到山川日月,小到花鸟鱼虫,无论是风雨雷电还是太空宇宙,所有的这些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无穷资源,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农村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农村家庭的孩子,由于经济与环境的限制,他们不能尽情享受书本带来的快乐,他们的学习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而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却给我们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有一次在教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让学生想想他们过除夕的情景。他们说要“挂灯笼、贴对联、打炮仗”,“三十日”外出者千里迢迢也要回乡与家人团聚。晚上祀祖,即年夜饭、菜肴主要有芋头、鱼(都含“有余”意)、年糕(年年高);十个冷盆盛于红高脚碗内,表示“十全”、是夜居民住舍各处遍点红烛、油灯称作“岁灯”(现在是电灯、灯笼)、家长给幼辈分压岁钱,置于枕下。因为与他们的生活贴近,唤起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全班同学的兴致都很高。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了。

二.收集乡土语言、民间传说、新鲜故事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其日常口语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最鲜活最生动的作文语文,学生在交流、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并在作文中加于运用。农村学生在用具有乡土特色的语言来作文,不仅增强对自己的认同感还能激发作文的兴趣。

民间故事作为乡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它又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不同时代农民群众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同时这些民间故事还能激励人们热爱生活、颂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

农村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奇的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自己身边新奇的事。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随笔撰写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新鲜事的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学习随笔的撰写,为写好作文提供相应的素材。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收集材料,采访、图书资料查阅、上网查阅,同时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记录所收集的素材:文字记录、图片资料收集、照片、录音等形式,使资料更趋完整和可参考性。

三.拓宽写作空间,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

农村学生生活在乡村这个广阔的空间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碧水蓝天的湖泊河流、乡村田野的风土人情、农家朴实的生活以及民间传说、古诗楹联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只要我们加以研究和开发,使丰富乡土文化资源与写作教学校本课程融为一体,达到写作教学个性化、特色化,促进教师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从而达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校教育发展服务的目的,进而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使教师成为学生利用习作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引导者,使学生成为习作教学资源的主体和主人,勤于动笔,乐于表达,擅于表达真情实感,把自身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快地释放出来,使得习作教学有效性得以彰显,为自身的学习、

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从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猜你喜欢

百草园乡土作文
学校里的“百草园”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