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在留学生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19-02-17唐新业

重庆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头颈学时留学生

孙 荣,杨 阳,顾 政,唐新业△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健康管理学教研室 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 400014)

在全球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部2010 年重点发布,将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规模,到2020 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其中,文科(含汉语)和医科是留学生就读的主要专业领域。重庆医科大学从2004 年开始招收留学生,承担留学生耳鼻咽喉科理论教学及临床见习带教,生源主要来自印度、尼泊尔、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南非等“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强品牌专业课程建设、“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等。本文结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团队10 多年来在留学生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总结留学生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旨在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课程教学水平,打造品牌专业课程建设,培养符合生源地国家需求的优秀留学生人才。

1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语言沟通状况 在全英文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保证课堂内容有效传输的关键因素,关系着留学生课程教育的成败[1]。结合本校目前状况,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读、写、理解能力,对英文教材、英文视频、参考文献等的接受与掌握能力较强。但是英语不是这些国家的母语,留学生的英语口语带有明显的地域口音,不易听懂,增加了沟通交流的难度。教师方面,中国教师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也不是中国教师的母语,发音欠标准,双语教学尚缺乏统一标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师生交流的难度。

1.2留学生教材与学习特点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留学生教材。本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留学生课程教学所用资料主要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我国医学五年制本科生教材进行翻译并编撰成册,同时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留学生教材,经过教研室集体备课最终确定,教材以传统的语言文字为主[2]。教材中涉及的章节内容多是英文语言文字描述,缺少彩色图解,黑白图片多,缺少临床操作和手术视频,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复杂,沟壑纵横,专业性很强,凭借教师单纯的英文讲解晦涩难懂,再加上授课教师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口语欠标准,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3]。因此,留学生教材改革迫在眉睫。

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多元化群体,学生来自各个国家,不同国家受教育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其生长环境、受教育模式、宗教背景也不同,与中国学生相比,留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提问,互动良好,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是中国学生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方面[4]。但是留学生纪律松散,学习热情不高,课堂出勤率低,迟到早退现象普遍,即使实行课堂打卡制度也难纠正出勤率低的问题,学习主动性亟须提高[5]。

1.3培养模式 本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留学生本科课程总学时36学时,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12学时,课时数偏少,留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一门学科难度较大。理论教学中,基本上是传统的“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端坐听课”的“灌输式”“填鸭式”授课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不生动不活跃,学生的参与度降低,兴趣及积极性随之降低[6]。临床实验课程中,留学生与中国患者的语言交流障碍,采集病史困难;教师对仪器的使用及疾病诊断过程以讲解为主,留学生的实际操作少;对于疾病的治疗,教师总结某患者应该采取的手术方式与其依据,具体的手术过程观摩较少,学生体会不深。另外,中文版的病历、医嘱单、化验单及影像学报告等,留学生阅读困难,这些都给临床实践活动增加了难度。

2 应对措施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生间有效沟通 语言通畅、沟通无障碍是保证知识得到有效传递的基础,因此我们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及学院每年通过试讲制度和英文讲课比赛制度,将口语表达流利、教学效果好、讲课风趣、可塑性较强的青年教师筛选出来并加以培养,纳入留学生教学师资队伍。同时,学院通过举办多期英语提高班,聘请大学外籍教师指导及出国短期研修等措施,提高授课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另外,对留学生采用单一的全英语教学,并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教学质量和效果[7]。部分留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交流,在课堂教育中运用少量简单易懂的中文会吸引留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中国特色。授课过程中中英文的灵活结合与运用利于文化的融合渗透,也利于临床实习阶段时与患者之间的沟通[8]。

2.2重建留学生教材编写新模式 之前的教材以传统的语言文字为主,晦涩难懂,枯燥无味,教学效果欠佳。为增强学习效果,教材编写中辅以大量精美的彩色图谱穿插于教材各章节之间,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进行图片的排列组合,达到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完美结合,使解剖结构、疾病图片、手术操作一目了然,增加留学生的学习趣味。在内容的编写思路上,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从问题的提出、解答、延伸、归纳等方面完成疾病的讲解。比如对鼻咽癌的讲授,可以先陈述病情,说明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然后教师再从解剖、生理、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详细讲解,最后又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结合病例很容易理解疾病。通过这种方式,以视觉、听觉、思考三维理念掌握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有机融合,达到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9-10]。

2.3重视临床、重视操作实践的培养模式 留学生对临床见习部分很感兴趣,出勤率最高,每次上完课后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也会结合自身健康状况提出很多临床问题。临床见习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耳鼻咽喉科应用解剖、生理、检查法、内镜检查、听功能检查、患者呈现等方面。本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留学生本科课程实验部分12 学时,占总课时(36 学时)的1/3,课时数偏少,可以适当增加这一部分课时,争取与理论课的比例达到1∶1,拓展留学生的临床视野,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另外,应用解剖、生理部分的讲解还需更加直观生动。随着慕课及网络视频教学逐渐开展,其教学效果得到教师及学生认可,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大胆借鉴视频等典型视觉资料,使课堂气氛更加活泼生动,加深学生对耳鼻咽喉复杂解剖的认识。比如借助声带运动的视频,可以了解喉部肌肉的组成及每一组肌肉的功能,效果比单纯的语言灌注讲授法更加直观易懂,深受学生欢迎[11]。

留学生因为语言障碍、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患者信任度等原因,使得他们在临床实习中动手实践的机会减少。针对留学生这一情况,可以将临床实践与模拟教学相结合,在医学教育中增设医学模拟教学课程,即通过仿真模拟患者再现临床病例的方式进行临床医学教学实践,通过反复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医学决断力[12]。另外,为了提高留学生独立诊疗的能力,学院还可以考虑印制中英文对照的病历、医嘱单、化验单及影像学申请单、报告单等,让留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参与度更高。

总之,在15 年的留学生本科教学探索中,本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研室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手段,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出更好的适合留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了解并融入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培养符合生源地国家需求的优秀留学生人才,打造医学留学生品牌专业课程。

猜你喜欢

头颈学时留学生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留学生的“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