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及传承保护研究

2019-02-16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藏族队员

陆 航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基础部, 安徽 六安237000)

1 藏族代表性传统体育项目概述

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很多,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藏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北嘎

在藏族地区广泛流传着一种称之为“北嘎”的传统体育项目,即我们俗称的藏式摔跤。史料表明,北嘎盛行于唐代,据西藏大学丁玲辉教授等人的研究考证,现今敦煌莫高窟中的两幅藏传佛教图中即有一幅图描述的是释迦牟尼与从弟难陀进行摔跤的精彩场面。除此之外,北嘎在《中国民俗大系·西藏民俗》中也有明确记载。北嘎比赛的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马上、固定式、背抵背式及自由式摔跤4种。其中,马上摔跤和背对背式摔跤除了藏区之外,在其他地区很难见到。

北嘎的藏语含义是“和谐吉祥”,北嘎是一种意志与力量的比赛,广泛流行于西藏、安多藏族地区、新疆部分地区。北嘎比赛前,参赛队员身穿藏族特有的摔跤服装,然后依据比赛规定在腰间系上蓝色或红色两种颜色的腰带。比赛时,参赛队员紧抓对方腰带,依靠腰部力量提起对方队员,然后将其旋转摔倒,在比赛中,参赛队员的身体着地即宣布失败。目前在正式比赛中,北嘎比赛采取的赛制有淘汰制和循环制两种,对参赛队员的年龄并无限制。比赛依据参赛队员的体重划分为5个级别进行[1]。

1.2 朵加

藏语“朵加”俗称抱石头,是西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演化出来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在劳动之余,藏族男性经常聚集在一起,以抱石头为乐,从而尽情展示男性的力大无穷。在大昭寺以及桑耶寺内的壁画中仍有藏族男子抱举石头的画面。从这些壁画中我们不难看出,抱石头是当时一项非常流行的体育运动[3]。

“朵加”的大意是通过举石头进行臂力较量。朵加是藏族一项颇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是考验人体力量最为直接的一种体育比赛。朵加比赛正式开始后,参赛队员需将巨石用双臂抱起,然后将巨石扛在肩膀上。在部分比赛中还可能要求参赛队员扛巨石绕旗杆走一圈,最后将巨石用力掷出,哪位队员掷出的距离最远便宣布获胜,也有朵加比赛以掷石的准确度为衡量胜负的标准。为增加比赛难度,有时还会在巨石上抹上酥油,让巨石不易抱住[4]。

1.3 碧秀

碧秀是西藏重要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俗称响箭。史料表明,西藏人民在400多年前过“望果节”时已经开始组织碧秀比赛。碧秀箭长80厘米,箭头是一个椭圆形木雕装置,箭尾插上天鹅毛,箭身用毛竹削制而成,周身带有若干个小孔。碧秀在发射时由于空气进入小孔,会发出尖厉的鸣号声[5]。

碧秀的箭靶也非常独特,藏语称之为“玛尔帝”,用牛毛绳编织而成,是一种极为有趣且别致的活动靶环。靶环的外圈为白色,中圈为黑色,靶心为红色。藏民将这三种不同颜色的圆圈有机组合在一起变组成箭靶。进行碧秀比赛时,将箭靶用一条绳子悬垂于空中,箭靶距离地面大约1.5米。碧秀比赛的开射距离约为40米左右。具体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碧秀射中箭靶后,其红色环或白色环便会自动脱落。为防止碧秀继续在空中向前飞行,藏民用布做成一个门帘状的靶围。靶围的用处很多,它不仅可以对碧秀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可以方便捡箭。靶围摆放的位置大约在箭靶后约50厘米处[6]。参加碧秀比赛的人数没有特定限制。一般来说,碧秀比赛要求每位射手连射两箭,射落红心,箭穿三环者宣布获胜。除此之外,比赛规则中还规定,中靶一次可外加多射一次,如此不断叠加,直至未中靶为止。射手在比赛中射中箭靶可获得一条哈达,除哈达之外,还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牛羊肉,甚至有时还可获得美丽姑娘的敬酒祝贺[7]。

1.4 押加

押加是藏族传统体育运动,有人称之为“藏式拔河”或“大象拔河”,藏语还称“朗钦吉田”,意为大象颈部技能。该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藏族地区广泛流传。押加运动项目已有百年的历史,它是藏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在藏族的一些节日(如雪顿节)中经常会进行押加表演,深受藏族人民喜爱。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1999年)中,押加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8]。

押加比赛的技术动作、规则和对比赛场地的要求均极为简单。押加可以在两人间进行,也可以在三人间进行,三人的押加比赛难度相对较大。但民间广为流传的押加比赛一般仅在两人间进行。比赛开始前,需在地上用石灰或其他方式划出两条平行线作为河界。然后再将一条长度大约为6.5米的布带两端打上绳结,套在比赛双方队员的脖子上。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布带的中间部位系上一条红布作为标志,使其垂直于界河的中间。比赛准备阶段,双方队员需背向而立,将布带经腹部从裆下穿过,再模拟大象的形态趴在地上。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双方队员以颈部用力拖动布带努力向前爬,率先将红布拉过河界的一方获胜。押加的比赛规则之一是男女分赛,比赛双方队员以体重进行划分,目前的押加比赛大致分为如下几个体重级别:55公斤级、60公斤级、70公斤级、80 公斤级和 80 公斤级以上。押加比赛采取三局两胜的赛制,比赛宣布开始后,若双方队员超过1.5分钟后仍无法决出胜负,则将比赛暂停,待双方休息1分钟后继续进行比赛。押加比赛时,双方运动员要求穿胶底鞋,身穿藏族民族服装,但双手不允许佩戴任何辅助器材或道具[9]。在藏族地区,押加比赛的开展是极为广泛的,每逢节假日,藏族地区的很多地方均会举行押加比赛。在日常闲暇之时,人们也会充分利用田间、牧场中的空地,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押加比赛[10]。

2 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个别项目的传承人处于断层边缘

受到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影响,藏族地区人民的价值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那些无法给本民族带来经济利益的事物已然很难引起绝大部分藏民的兴趣。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依靠的是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承人。传承人是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传承保护的“根脉”,但目前藏族地区个别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却处于断层边缘。乌丙安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失去了传承与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存在。”由此可见,为了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更好地传承保护,在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培养方面必须要予以更多重视。

2.2 社会经济水平低下造成困境

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创造出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受西藏地区先天自然条件的限制,藏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状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藏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造成了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藏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很多情况下均是由民间组织,但这样的组织形式无法有效形成较大规模。在藏族的部分旅游地区,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也缺乏强大的区域经济支撑,在资源的转换能力方面普遍不足。这种情况的存在也造成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举步维艰。除此之外,藏族地区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热情,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极为不利。

2.3 校本课程缺失阻碍传承保护

藏族地区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项目大都与现代体育项目相关,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学校是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传承保护的重要场所,但目前藏族地区的学校却鲜有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虽然部分藏区学校在大课间活动中适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其影响力却极为有限。总体来看,藏族地区学校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设置情况并不乐观。

2.4 传统体育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西藏地区并未建立健全与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相关的专门规章制度。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大都依据民间力量。随着历史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发现仅发展竞技体育并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传承保护已迫不及待。基于此种情况,藏族地区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专门的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管理制度,通过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断提高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的有效性。

3 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对策

3.1 注重传统体育传承人的培养

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离不开传承人,传承人在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藏族地区个别传统体育项目的失传在很多情况下均是由于该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出现断层所造成的。基于此种情况,为更好地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传承保护,在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培养方面,首先要注重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在年龄结构上的均衡性,应适当培养一些较为年轻的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在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的资格认定及待遇保障等方面制定出更加详尽的制度规范。

3.2 国家、政府加强扶持力度

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保护上应受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国家、政府必须要不断加强对藏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从而对藏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应不断加强藏族地区的卫生、教育及其他社会事业建设,对藏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支持,从而为藏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环境。

3.3 传统体育项目应与教育协调发展

为了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传承保护,必须使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教育协调发展。藏区学校应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课程,编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教材,让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有效实现。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藏族地区学校适当增设一些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不仅可以达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加藏族地区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从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来看,青少年在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让传统体育项目与教育协调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可以有效实现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要做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地方政府应该出台具体文件,规定西藏地区的大中小学必须开设与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关的专门课程,通过课程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藏族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其次,为满足学校开展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实际需要,地方政府应加强学校传统体育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的建设和培养,让学校具备较强的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条件。

3.4 尽快建立传统体育管理制度

地方政府需尽快建立健全专门的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断提高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的有效性。例如,在农牧区可以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和强化传统体育的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有目的地发展一批优势藏族传统体育项目[11]。可以建立藏族传统体育生态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并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藏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而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的队伍中来。除此之外,还应将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在一些著名的旅游区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朵加、押加、碧秀等,让游客更多地了解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且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自然资源,发展登山、攀岩、冰雪运动等现代旅游项目,为西藏的体育旅游业发展锦上添花,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助力。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藏族队员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