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2019-02-16王海坤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融合旅游体育

臧 彤,王海坤

(1. 福建商学院 体育部,福州 350007; 2. 长春大学 行政学院,长春 130022)

1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1.1 加速我国民族产业全球化进程

我国国民经济正步入全球化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民族产业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产业起步较晚,全球化进程缓慢,竞争力相对薄弱。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实现对我国传统体育资源、文化资源、旅游产业资源等进行有机地融合,从而凝聚优质资源,运用最新的发展思想理念,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因此,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加速我国民族产业全球化进程,将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不断提高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从而谋求更广泛的市场空间[1]。

1.2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创新点

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也间接地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做大、做强,使旅游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产业之一。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有效整合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品质,并推动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化发展,实现对既有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创新点,优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

1.3 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不均衡性,一些地区的优质资源没有有效地挖掘和利用,从而导致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失衡现象的客观存在。不仅如此,各个产业之间存在发展壁垒,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也导致资源的重复性建设,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对传统思维的创新,基于资源整合的视角,进一步优化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结构,从而打破产业之间存在的发展壁垒,在多种产业之间建立起关联性,从而实现对传统旅游产业的调整和升级,激活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2]。

1.4 完善体育、文化、旅游市场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发展转型期,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也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在国内外产业发展大环境下,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才能应对当前复杂的发展环境。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基于产业融合发展、开放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打破单一化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势,进一步完善体育、文化、旅游市场体系,使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加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建立起健康的发展环境,从而加速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进程,建立相对成熟的体育、文化、旅游市场秩序。

1.5 放大传统文化遗产文化力量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文明的古国,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这些文化积淀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具有不可复制性。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突破旅游产业单一化发展的格局,将之与体育、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承继,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不断走向国际市场,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扩大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文化力量,使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大特点和独特的风景。

1.6 推动我国文化制度、政策的进步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变化必然要求精神文化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确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借助文化的凝聚力和强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文化制度、政策等进步,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文化元素进行变革,调整不利于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政策,从而使我国文化制度和政策等与社会的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发挥文化制度、政策在推进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

2.1 整合程度不高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不是三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整合度不高,制约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程,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不少地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缺乏系统性思想,一些资源的利用存在简单化现象,资源效应没有充分地凸显,亟待根据地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实际和资源特色,进一步提高开发利用效率。二是产品结构失衡。一些地区在推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思路不明晰的现象,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没有抓住主线,整合的焦点意识不强,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三是规模效应不显著。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在于扩大资源效应,但是不少地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模效应不突出,产业的系统性、整体性效应不显著。

2.2 协调性较差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性对协调发展提出要求,然而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从整体上来说,协调性相对较差。协调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门协调性差。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宏观引领,例如跨地区协作,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等,由于涉及的主体较多,导致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互。二是产业协调性较差。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客观存在于我国大的产业体系,只有建立起协调的产业体系,才能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产业之间的协调性不够,不同产业之间缺乏协同意识,发展思想理念相对狭隘,从而制约了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和发展,制约了产业经济效应的进一步扩大化。

2.3 管理能力薄弱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然而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管理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薄弱,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项目管理能力弱。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以项目的形式推进,而项目的策划、开发、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管理人员具备管理素养和经济管理能力,但是不少管理人员素养比较单一化,经济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基于市场经济理论不足。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激活人力资源内生动力。但是不少管理人员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官本主义思想,人文情怀不够,从而导致人力资源价值得不到有效地实现,严重制约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4 区域发展失衡

不同地区存在各自的特点,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色、自然资源等,地区的差异性也造成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失衡现象的存在。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而导致基础性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相对滞后,需要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文化特色的差异性,也导致不同地区产业资源的失衡,一些地区的特色文化亟待进一步地挖掘和打造,从而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品牌,以提高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自然资源的不均衡性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开发在实施过程中,还处于粗犷开发的层次,环境成本过大,制约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5 规制建设滞后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但是不少地区在推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建立起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体系,规章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导致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陷入无序化境地,制约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此外,部分地区在推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法制化意识不强,在实际操作层面出现人大于法现象,导致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最后,规章制度的缺失也引发连锁效应,例如管理层面会出现推诿现象,各个部门和个人的职责不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理不清,影响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协调性。

3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3.1 加强宏观设计,提高产业整合度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宏观设计能力,针对当前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产品结构失衡、规模效应不显著等问题,对宏观设计进行理性审视,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提高政策解读能力。新时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要坚持我国大方针、政策引领,根据国家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等文件,确立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维,推进当前主流产业之间的整合,形成涵盖体育与文化、旅游、养老、健康、教育、互联网、金融等产业的消费新业态。其次,彰显区域特色。各个地区要坚持以国家宏观设计为引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和经济结构等,加速政策区域化落地生根,根据区域特色,寻求产业整合点,开发特色产业、特色项目,形成品牌效应,构建适合本地区的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态。

3.2 加速市场进程,提高产业协调性

针对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协调性差的问题,需要加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市场化进程。首先,处理好产业主体和行政部门的关系。目前,一些地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依靠政府部门,以行政推动为主,行政部门的过多介入使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缺乏灵活性,主动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弱。为进一步提高产业协调性需要处理好产业主体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政府的宏观引领作用,突出产业主体性。其次,加速产业市场化进程。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要顺应市场规律,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的作用力,从而构建原生态的市场化产业融合发展模态,提高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整体协调性。

3.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执行力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企业发展进入破冰阶段,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要从粗犷式发展走向精致化发展,以管理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的执行力。首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地区要根据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长远需求,发挥区域教育资源影响力,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从而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时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需求。其次,加强对既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于既有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传统的学习培训、讲座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促进管理人员的自我提升和发展。并利用考核杠杆作用,提高管理执行力,使管理成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

3.4 确立融合思想,推动区域一体化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趋势,这就对精神文化产品提出新的要求。各个地区如何突破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失衡现象,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融合思想,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不同的地区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但是群体效应不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将相邻的地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利用地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优势,形成新的产业格局,从而弥补产业发展失衡带来的问题。其次,加强集群效应。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可以主动与大集团有机结合,利用大集团的资金优势、经验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弥补自身产业发展的不足,从而达到互补的效果,推动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

3.5 完善法律规制,提高产业规范性

针对当前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制度不完善的现象,要进一步强化法制化意识,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首先,依法推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能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推进,不能以政府的行为凌驾于法律之上,从而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良性发展。其次,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要对现状进行审视,针对当前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力,按照制度的规定有条不紊地推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避免产业建设过程中浪费和违规带来的负面效应。

猜你喜欢

融合旅游体育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融合》
旅游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