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主义价值观科学性论证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2019-02-15吴永刚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理想

吴永刚

(陕西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712406)

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运动、制度与价值观,它早已是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与各种形形色色的、不切实际的乌托邦思想和理论学说有着质的区别。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不是当下立刻能够实现的实然状态,而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应然状态;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运动,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之长期奋斗的实践活动,其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和效果在短时期却难以显现,于是各种怀疑便由此产生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开始动摇了,各种歪门邪说于是纷纷登场,有的甚至把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等同于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到底是不是乌托邦?对此问题的回答,大多数人从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方面给予了深刻详细的解答,但实际效果却依然令人失望。归结其原因,就在于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难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激情,现实生活的种种遭遇又会弱化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为了强化共产主义信仰,不能因为一时的遭遇而动摇信仰,还需要从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角度予以解答。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其价值目标的崇高性、价值取向的为民性、价值主体的广泛性、价值实践的可行性,使其比一般理论学说更能说服人、打动人,更能增强人们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一、价值目标的崇高性:科学价值观的首要标志

价值目标即价值追求、价值理想,是价值观的灵魂和核心,是不同价值观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共产主义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即在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中。”[1]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手段。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终极意义的准确把握,克服了以往狭隘的、带有偏见的价值观的先天性不足,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首次树立了崇高的价值追求。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这并不是人主观臆想的结果,更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人类社会客观规律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从人的依赖性社会到物的依赖性社会,然后再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这种历史演进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中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首先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渐进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经过了人的依赖性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最终要进入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这是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1]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是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同时,会使人从繁重的劳动中不断解放出来,使人有了更多的“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以至于星期日的休息时间”[2]等,“自由时间”的增多意味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会成为可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性来看,生产力的发展使人已经摆脱了自然的、孤立的、狭小的范围内生产的限制,进入到了高度发达的分工与协作阶段,人的自主性与个性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整个历史正朝着“人的自由全面”阶段迈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目的的准确把握,是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深刻解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没有人的参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丝毫不能排除和否认人的作用。正是人的需要构成了一切人类生产活动的目的和动力,满足吃、穿、住等需要的物质生产劳动构成了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物种,与其他物种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阶级和旧式分工的消失,使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将成为可能。“在马克思看来,以主体自身能力的发展为目的的自由活动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它应当成为人的第一需要。”[3]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现实的个人”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将会真正实现“自由自觉的活动”,将会“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1]不再拘泥于职业的限制和约束,每个人可以自由地发展各种能力、素质、潜能等。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人类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同一进程,是每一个“现实的人”的共同追求。在阶级社会的“虚假的共同体”中,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是统治阶级欺骗大众的美丽谎言,“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共同体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1]“真正的共同体”将是代替阶级对立的“自由人联合体”,代表着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共同体是以每个单独的个人为主体,以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国家、分工和异化劳动都已被消灭,压抑人的“自由个性”的社会条件将被历史所遗弃;“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4]“自由自觉的活动”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成为每个“现实的人”习以为常的现实活动。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天然本性使然,阶级社会所追求的是统治阶级内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以牺牲被统治阶级的“自由个性”为代价。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超越了一切阶级对立和偏见,把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是对全人类利益的深切关照。

崇高的价值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基点,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主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理想,超越了过去以往带有欺骗性的、虚假性的剥削阶级的价值理想,又克服了满怀豪情的、不切实际的空想者的价值追求,这个崇高的价值理想是每一个“现实的人”所追寻的人生真谛。

二、价值取向的为民性:科学价值观的核心要件

价值取向是价值理想在价值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化,是价值理想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性因素。共产主义运动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又是一个长期的价值实践活动;为人民大众谋利益是整个共产主义运动始终不变的价值取向。

(一)共产主义是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的运动

消灭剥削和压迫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首要前提,是共产主义运动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只要有剥削和压迫的存在,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不允许任何剥削和压迫现象的存在。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既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首要任务,也是共产主义的一种价值追求。

造成一切压迫和剥削的真正根源在于私有制,共产主义运动就是要彻底地消灭私有制,要和各种剥削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旧世界的批判,来展望共产主义新社会。“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私人所有制是那种建筑在阶级对抗上面,即建筑在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上面的生产和产品占有方式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5]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是造成人全面自我异化的根本原因,共产主义首先要铲除资本主义所有制,才能为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扫除障碍。资产阶级不会主动放弃统治,也不会放弃已有的私有财产。共产主义运动就需要联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力量,通过暴力革命使广大的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依靠国家政权力量推翻全部现存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最终实现任何人不再屈服于某一阶级的压迫和奴役,使人首次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另外,铲除剥削制度只是实现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已,并不能彻底地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要彻底消灭剥削和压迫,还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彻底地改变原有的剥削和压迫观念。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共产主义运动应有之义,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集中一切生产资料迅速发展生产力。“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所以,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 程中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各种观念。”[5]传统的私有观念是延续一切剥削和压迫的思想基础,坚持物质生产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根除一切私有观念的根本途径。

(二)共产主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至今发生过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运动,或者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对大多数人为绝大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自主的运动。”[5]共产主义运动不是一个剥削阶级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的少数人的革命运动,而是广大被压迫者发起的、旨在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代表着人类的大多数,与全人类的利益毫无差别;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最有远见的、最大公无私的、最富于团结性和组织性的阶级,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阶级和主体力量。“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5]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是同一个过程,解放意味着摆脱剥削和压迫、意味着人真正占有自己的财富、意味着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无产阶级解放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是为全人类谋利益的实践活动。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是大公无私的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特别重视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5]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解放的首要条件,“无产阶级政党能否胜任其肩负的历史重任,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它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6]只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就是对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坚守。

三、价值主体的广泛性:科学价值观的重要特征

价值主体就是一定价值理想的实施者和承担者,是价值实践活动的实践主体。无产阶级肩负着埋葬资本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重任,是共产主义价值理想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力量。无产阶级已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线,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是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实现的必要条件。无产阶级代表着人类社会中遭受奴役和压迫的群体,而且是一个不断壮大的阶级。以无产阶级作为共产主义的价值主体,意味着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依靠大多数的“现实的人”,与那些把美好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少数人身上的各种“空想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截然不同。

(一)共产主义是世界性的运动

共产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运动,是一种世界性的价值实践活动,从世界的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不发达国家都纳入其运动的范围,这里没有民族、地域、国家的限制,凡是处于被压迫民族、被奴役的人都是运动不可或缺的力量。“无产阶级一般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7]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世界历史的形成为前提,资产阶级开创了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但这种世界历史是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7]并不是共产主义所追求的“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意味着人们不断冲破地域的限制,各民族的孤立的状态不断被打破,人不再局限于地域的限制,联系和交往变得更加密切、更加普遍。每一民族的解放斗争事业已跃出了地域性特征,越来越具有世界革命的一般性特征。世界性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以世界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同奋斗,最终才能实现解放全人类的任务。

共产主义的实现又是以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为条件,这是由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国际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的。资本的国际性使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遭遇到了同样的命运,即资本的奴役以及全世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剥削和压迫。“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7]同样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历史使命使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到了一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5]对着共同的敌人——整个资产阶级发起猛烈的进攻,才能甩掉“自己头上的锁链”,进而实现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二)共产主义是群众性的运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社会理想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社会理想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会变成欺骗人的美丽谎言。共产主义是以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目标,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性运动。在不同时代和不同语境下,无产阶级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怎样,无产阶级代表着人类社会中的被剥削、被压迫的群体,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是“完全没有财产的阶级,他们为了换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只得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产者。”[5]无产阶级是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概念,代表着人类社会中的大多数。随着资本和财富越来越集中,一些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农民等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生产资料,纷纷加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除此之外,小工业家、手工业者、农民等为了维护他们自己将来的利益,也与无产阶级站在一起,无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队伍。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分工的日益发展,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在物质生活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依然没有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下,大量“中间等级”的纷纷破产和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使得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更加肆无忌惮,这更加激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意识。资本主义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下,通过资本的力量把许多落后民族和国家变成了他们的工厂,又造成了许多国家的民众失去了自己的生产资料,纷纷加入到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产阶级依然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社会新阶层、人民解放军等)在完成了政治解放任务后,正在通过努力发展生产力和教育文化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是实现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必须依靠的主体力量。

四、价值实践的可行性:科学价值观的根本保证

价值实践是价值理想的实现过程,共产主义运动是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实践活动。价值理想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价值实践是否切实可行。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形式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所以沦为一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除了没有找到实现其理想的真正的价值主体外,最重要的在于价值实践缺乏可行性。共产主义价值实践是以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共产党的领导为现实条件,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来变革现存的剥削制度,进而为实现经济解放和社会解放扫除障碍。

(一)价值实践条件的明确性

共产主义价值实践是以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共产党的领导为必要条件,无产阶级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依靠力量,共产党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核心。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是由资本主义社会所锻造,身处现代社会的最底层,遭受着最深、最重的奴役和压迫,革命意志和愿望更为强烈。从最初的捣毁机器、烧毁厂房到罢工和游行示威,“他们的斗争的真正成果并不是直接取得的成功,而是工人的越来越大的联合。”[7]无产阶级的反抗意识已日渐强烈,欧洲三大工人起义向世人宣告了无产阶级登上了世界历史的政治舞台。无产阶级的世界大联合为共产运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无产阶级要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还需要一个坚强政党的领导。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共产党人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与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没有丝毫的不一致。共产党是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坚强堡垒,在价值实践中起着最突出的推动作用。共产党人“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更善于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5]有了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无产阶级的壮大,共产主义运动就有了可以依靠的现实力量。

(二)价值实践方式的合理性

共产主义运动与以往的阶级运动不同,它要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资产的所有制是造成现今社会一切剥削和压迫的根源,无产阶级要冲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牢笼,就必须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摧毁一切维护私有财产的不合理制度和占有方式。无产阶级“如果不炸毁压在自己头上的、由那些组成官方社会的阶层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腰来。”[5]反动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剥削特权不受侵犯,就必然使用暴力的手段对一切革命力量和进步力量实现最残忍的镇压,把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一切潜在力量消灭在萌芽状态。现实一再表明,用“和平手段”来变革不平等的社会,那只能是一些“无知的革命者”的美好愿望。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不是一个“好战分子”,但事实让我们不得不选择“暴力革命”,只有用“革命的暴力”来战胜“反革命的暴力”,才能彻底变革不平等社会。变革社会不是共产主义价值实践最终的目的,但却是首要必先完成的任务。

(三)价值实践步骤的清晰性

政治解放、社会解放、人类解放构成了共产主义价值实践的主要步骤,政治解放是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前提,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是政治解放的延续。政治解放就是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本主义政治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社会解放是在政治解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最终实现人类解放创造条件。“无产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即集中在已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更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5]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并不是社会解放任务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当政治国家自行消亡,履行公共职能的组织不再有政治属性,而变为单纯地维护和协调社会利益的管理组织,这就意味着真正实现人类解放的到来。实现人类解放是一个漫长的价值实践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人阶级知道,他们必须经历阶级斗争的几个不同的阶段。他们知道,以自由的联合的劳动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只能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步完成;他们不仅需要改变分配,而且需要一种新的生产组织,”[8]社会解放是人类解放不可或缺的步骤。

五、余论

共产主义到底能不能实现?是困扰了人们长达一百六十多年的世界性问题。从价值观角度来看,答案依然是肯定的。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理想状态,它激发着人们不断超越现实、追求未知的热情和激情。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是理论和实践双重判定的结果。共产主义向世人所宣告的价值观,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之上的,到目前为止,世界历史车轮依然行驶在共产主义价值观所划定的轨道上,崇高的价值理想、广泛的价值主体、为民的价值取向、可行的价值实践铸就了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性。[9]共产主义既然是科学的价值观,那么就要毫不怀疑地将其付诸实践,才能为人类带来无法想象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理想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