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凝血状态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2019-02-15张思思袁耒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凝血小板淋巴结

张思思 袁耒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医院胸外科,山东 济南 250031)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1〕。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较为常见,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3〕。高凝状态及血小板功能的增强对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4,5〕。且血小板增多常为预后不良的重要参考指标〔6,7〕。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NSCLC患者血中凝血状态和血小板的改变。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于济南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40例(肺癌组),其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1±5.5)岁,其中鳞癌19例,腺癌21例;Ⅰ期12例,Ⅱ期16例,Ⅲ12例。入组标准:①初次入院并且病理明确诊断为NSCLC,术前未行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②均行手术根治治疗;③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肿瘤、血液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等;②近1个月使用过影响凝血和血小板药物。选择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0±7.1)岁。所有研究对象采血前≥1个月未使用止血和抗凝药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抽取患者入院第2天、术后第4周和健康体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应用血栓弹力图仪(美国TEG-500)绘制血栓弹力图,全血自动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数量等,STAGO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术前肺癌组与对照组传统凝血检测的比较 肺癌组较对照组FI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传统凝血检测的比较

2.2肺癌组手术前后与对照组血栓弹力图(TEG)和血小板相关各指标的化变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手术前后反应时间(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值均变小,α角(Angle)和凝血综合指数(CI)值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术前血小板计数(PLT)值变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LT有明显减少,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凝固时间(K)值均小于对照组,仅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有无淋巴结转移各组指标的变化情况 所有患者术中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16例无淋巴结转移(N0)、24例有淋巴结转移(N1)。N0组仅PL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N1组TEG指标和PLT及形态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0组比较,N1组MA值明显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肺癌组手术前后、T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对照组TEG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T1比较:2)P<0.05;与N0比较:3)P<0.05;T1为入院第2天,T2为术后第4周,4)肺癌组手术前后与对照组比较,5)肺癌组T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对照组比较

3 讨 论

有研究〔8〕发现肺癌患者血液中活化的血小板不仅可以促进血液高凝状态,也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生长及血管生成过程,与肺癌的发展、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传统凝血检测和血常规检查不同,TEG能够全面评估凝血功能〔9〕。TEG在评估凝血功能状态方面要优于PT、INR、APTT、PLT等常规方法〔10~13〕。本文通过TEG绘图发现,肺癌患者R值变小,Angle和CI值均变大,由于R值变小提示肿瘤引起患者体内凝血因子的数量增加或功能增强,与肿瘤细胞产生组织因子,提升凝血酶活性有关。FIB、Angle值变大提示患者FIB水平升高并且功能增强。且PLT、PDW、MPV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这些变化说明肺癌引起了凝血、纤溶、血小板的异常改变,TEG检测较常规凝血检测更能真实的反映肺癌患者的凝血状态。加之术后K值明显减小,其他指标的异常,推测手术对老年患者的凝血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即使4 w,仍未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肺癌生长转移中血小板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本身产生的骨髓刺激产物——血小板生成素样激素——能促进巨核细胞集落的形成,而且,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使血小板破坏减少亦导致循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多〔14〕。另外肺癌细胞释放的组织因子(TF)、凝血酶等物质能诱导循环中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二者形成癌栓既可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又易与内皮细胞黏附,促进癌细胞转移。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肺癌组PLT数量和形态都与对照组有明显的不同。术前PLT计数增高,术后明显减少,说明肿瘤与PLT的生成有相关性,通过手术去除肿瘤可有效抑制PLT的增多。

有报道显示,恶性肿瘤中血小板增多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与否和有无癌栓、癌胚抗原、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15,16〕。本文说明肺癌是引起PLT升高的重要因素,随着转移的发生血液高凝状态越为明显、血小板功能增强越显著。曾小飞等〔17〕也认为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Anderson等〔18〕认为高凝状态对肿瘤复发转移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高凝血小板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